天工開物:失意、野心、擔當,澆築了一部世界科學鉅著

有一位在科場屢戰屢敗的文人,用《天工開物》這部科學鉅著讓自己成了科學史上的巨人。他就是在科場失意的科學家宋應星。

天工開物:失意、野心、擔當,澆築了一部世界科學鉅著

在後世看來,宋應星孵化了《天工開物》,《天工開物》成就了宋應星。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記錄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種地灌溉、織布染布、鍊鐵鑄造等技術。這是一個什麼概念呢?就像二十一世紀的雜交水稻技術和晶片技術。

宋應星為何要花費寶貴的心血為農業和手工業技術著書立傳呢?

力挽狂瀾,卻迴天無力

崇禎年間,清軍在山海關外蠢蠢欲動。如果《天工開物》能夠被廣泛傳播,關外清軍或許就會收心了。為什麼?原因至少有兩個:

1、《天工開物》裡收錄了當時最高階的工農業生產秘方或者

秘籍

,這些

秘籍

就是高階“吃穿用度”的設計圖紙,或者是一顆搖錢樹。《天工開物》被廣泛傳播後,意味著大多數人會得到這些秘方,更意味著大多數人的手裡會端上金飯碗。

從此,大多數人心中的自豪感,自信會爆滿。與此同時,把自豪感和自信刻到骨子裡的大多數人會俯視化外或落後群體。這個群體就會成為最貨真價實的貴族,歹人望之膽寒的貴族。

2、《天宮開物》被廣泛傳播之後,大多數人會從心底裡認為“自己的家園更值得被保護”。一旦家園被佔,不僅辛苦所得會被洗劫一空,自己的秘方也會無用武之地。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穿鞋的為了保住鞋,會豁出去。

鑑於這兩個原因,《天工開物》的廣泛傳播即使不能讓清軍收心,也會讓大多數人自覺地拿命一搏。如此,宋應星就用科學手段改寫了明朝的歷史。

天工開物:失意、野心、擔當,澆築了一部世界科學鉅著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天工開物》成書於崇禎年間。在清軍入關後的二百多年裡,《天工開物》在中原大地失蹤了,在宮廷、士大夫、販夫走卒的嘴裡或文字裡,沒有《天工開物》的一丁點資訊。

清代的文字獄除了血腥無比,還世所罕見。明代的科學鉅著《天工開物》被封禁就在情理之中了。如果不封禁《天工開物》,它點燃的自信之火至少會讓“奴才和主子”結構土崩瓦解。更重要的是:《天工開物》裡輝煌的科學成就會讓清代當局自卑。

辛亥革命後,失蹤了兩百多年的《天工開物》才從日本、朝鮮、歐洲等地回到中原。那時,人們才知道“自己的祖上也闊過”。《天工開物》再一次重燃人們心中的自信。這種自信關乎種族,關乎血統。

宋應星用一本《天工開物》把明代的科學成就和生活記憶保留了下來。

天工開物:失意、野心、擔當,澆築了一部世界科學鉅著

為生民立命,捨得一身累

《天工開物》收錄了當時最先進的農業和手工業技術。這些技術是工匠們的安身立命之本。在被清廷封禁的兩百多年裡,《天工開物》被周邊小國和歐洲眾國視為珍寶,還被實踐檢驗了。

《天工開物》裡的技術是真實有效的。宋應星是如何從工匠們那裡得到技術的呢?他既沒有鉅額錢財購買,也沒有強勢權力威逼。難道是工匠們被宋應星的民族大義感化了?

不讀詩書,難明大義。那時的工匠,心中很難有大義的概念。所以,宋應星收集技術的途徑只能是“用心觀摩,高度提煉”。就意味著宋應星為了寫《天工開物》會長時間地待在田間地頭、鐵匠鋪、染坊等地方。

這些地方的特點除了蚊蟲叮咬、潮溼悶熱,就剩下寂寞了。宋應星為了寫《天工開物》付出的心血遠勝當代大明星們為了拍電影體驗生活付出的辛勞。

更意味著宋應星跟耕作的農民、販夫走卒、小作坊裡的師傅學徒打成了一片。文人氣被勞動氛圍衝散了。

所以,《天工開物》這部科學鉅著更多地來自宋應星的社會實踐。宋應星也可以被稱為農民科學家,工人科學家。

天工開物:失意、野心、擔當,澆築了一部世界科學鉅著

科學家宋應星透過《天工開物》向世人展示了科學的價值、科學的威力、科學的路徑。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侃盤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