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北宋時期綏州的戰略地位,還有和宋夏的關係

談談北宋時期綏州的戰略地位,還有和宋夏的關係

張其凡《關於“唐宋變革期”學說的介紹與思考》中有這樣一句話:“唐王朝的覆滅,導致了周圍國家的獨立。”事實上,大唐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自從安祿山之變之後,各大節度使都開始了自己的軍隊。經過唐、五代的戰爭,這些少數民族節度使勢力日益強大。

趙匡義於960年“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在後周取得了統治地位,並建立了北宋。其後一年,北宋政權基本穩定,並逐步穩定了各方面的勢力。事實上,宋之所以能代表中原的一統,是因為宋朝佔據了中華文化發展的源頭,也就是黃河地區。

談談北宋時期綏州的戰略地位,還有和宋夏的關係

北宋王朝雖然兵力有限,但是卻沒有足夠的實力去攻打河西等少數民族的領地,而且,在沒有了燕雲十六州的防禦之後,整個北方就完全被其他的少數民族統治了。

而且,作為中原歷史上最重要的軍事要地,在北宋的時候,它就成了西夏的地盤。

文章從西北、西夏、北宋兩國多次爭奪綏州為切入點,從多個角度分析了綏州在綏州的戰略位置,以及整個宋夏的關係發展情況。

一。西夏的產生和發展及其在地理上的影響

1。西夏王朝的確立和鞏固

談談北宋時期綏州的戰略地位,還有和宋夏的關係

《後漢書·西羌傳》中說:“西羌起源於三苗,姜之分也。其國近南嶽,四凶之舜,三險之地,在河關西南,乃羌地。臨恩支河,延綿數千裡。”

羌族在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隋唐之際,由於地處吐蕃與隋唐交界之地,再也承受不住兩國之間的戰亂,便向甘肅、四川等地遷徙。

直至北周開國,党項氏族的勢力,才逐漸壯大起來。黃巢之亂,党項族的頭目拓跋思恭因平定叛亂有功,被授節度使之職,自此党項族正式成為夏州的地方官。

宋太宗年間,李繼筠死了,他的哥哥李繼捧繼承了他的位置,但因為內亂,他的兄弟李繼遷,他的四州八縣都歸順了宋人,他的弟弟李繼遷拒絕了宋人的支援,開始了對宋的侵略。

談談北宋時期綏州的戰略地位,還有和宋夏的關係

太宗死後,李繼遷以稱帝之名,順利取得了党項人居住的銀、夏、綏、宥等州。從那以後,宋、夏兩國的關係就變得更加穩固,直至元昊登基,從宋而立,成為皇帝,宋與夏之間的矛盾才得以緩和。

如上所述,西夏政權利用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政治、交通要衝等優勢,在宋朝西北邊疆地區形成了巨大的威脅。這就是所謂的地緣政治,也就是一個國家在自己的地盤上制定自己的戰略,而這個戰略就是建立在這個國家的地理位置上。

所以從秦始皇開始,一直到明朝,每一代都要重建長城。宋建國之初,並沒有佔據任何地理上的優勢,再加上此時的西夏正是興盛之時,國力日漸強盛,因此,北宋想要真正掌控西夏,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談談北宋時期綏州的戰略地位,還有和宋夏的關係

而宋遼之所以如此看重西夏,是因為元昊登基之後的幾場大戰,比如三川口之戰、好水川之戰、定川寨之戰、宋、夏之戰,這些都為西夏的統治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也讓宋夏兩國的關係陷入了僵局。

2。宋夏軍力懸殊與西夏對外政策

西夏是一個少數民族,他們的生活習慣和遊牧民族差不多,所以他們都是士兵,而且實力也很強。同時,由於西夏的地理位置優越,加上河西走廊的糧草供應,交通便捷,地理位置優越,這讓西夏在攻打北宋的過程中,擁有了巨大的靈活性。

談談北宋時期綏州的戰略地位,還有和宋夏的關係

而北宋,除了武力比較薄弱之外,整個北宋的軍隊體系也有很大的漏洞。從宋太祖開始,北宋就實行了“外虛內實”的方針,將所有的武將都編入了朝廷,只留下了一些老弱婦孺。所以,北宋的叛亂,一般都是由朝廷的軍隊來鎮壓,但是,在邊境上,卻是沒有任何還手之力的,唯一的辦法,就是派出大軍。

中央軍要去邊境,需要大量的物資和物資,長途奔襲之後,士兵們需要休整,而這場戰爭則是從收復失地開始,一系列的戰鬥,讓宋朝計程車兵們付出了比進攻一方還要多的代價。而北宋偏重文武,武將對軍隊的控制力也是有限的,很難將軍隊的戰鬥力完全發揮出來。

談談北宋時期綏州的戰略地位,還有和宋夏的關係

其次,縱觀宋朝的歷史,有無數計程車大夫插手軍政,甚至是帶兵打仗,宋朝的軍隊怎麼可能強大?一系列的失利,必然會促使北宋進行變革,而這也為王安石在神宗時代的變法強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而在元昊時代,西夏對宋的入侵,更多的是掠奪和掠奪,元昊不但可以得到大量的資源,發展自己的國家,還可以削弱北宋的實力,讓北宋疲於奔命,遼國也會成為北宋的心腹之患,三個勢力之間的實力,可以達到一個平衡,穩定政局。

二。宋夏之爭及其對綏州之爭的影響

談談北宋時期綏州的戰略地位,還有和宋夏的關係

1。綏州的地理位置

綏州地處西夏與宋國的交界處,宋朝在鄜延路與西夏的交界處,有一座橫山。《讀史方輿紀要》中說:“今延、綏邊有陡峭的峭壁,綿延數千裡,是橫山。”橫山連綿起伏,地勢險要,是宋、夏兩國的天然屏障,綏州就在橫山的東邊,所以宋朝想要抵禦西夏的進攻,唯一的辦法就是佔領綏州。

如果綏州被西夏攻破,延州就是繼綏州之後的第一個受到攻擊的地方。宋夏前期的戰爭中,三川口之戰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元昊率領的西夏大軍從綏州攻入金明寨,俘虜了李士彬和他的兒子,三天時間就殺到了延州,元昊採取了包圍戰術,認為宋朝不會輕易放棄延州,所以他一直在等待宋軍的支援。

談談北宋時期綏州的戰略地位,還有和宋夏的關係

經過一系列的失敗,延州的朝廷也認識到了綏州的重要性,所以才會想方設法的收復綏州,並且還建立了清澗城,用來保護延州,方便綏州的訊息。

在神宗登基之後,他想要與遼夏一戰,所以他制定了一套針對西夏的政策,以綏州為基礎,所以才會任命種諤為綏州的總管。種諤利用收買綏州守將的時機,在綏州守將猶豫不決之際,率軍殺至綏州,迫使守將歸降,這才奪回了綏州。

在那個時候,文臣們以為邊境的問題是宋、遼兩國,維持邊境的和平,但種諤的突然襲擊,讓官員們以為會破壞兩國關係,挑起戰爭,因而紛紛彈劾種諤,即便明知道種諤背後是皇帝授意的。《歷代名臣奏議》第329卷,有一段記錄:

談談北宋時期綏州的戰略地位,還有和宋夏的關係

“臣昨夜以種姓之人,擅起兵權,在城西綏州一帶……”雖然種諤被廢,但綏州的失守,卻為宋神宗在未來的變法、改革、壯大軍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可以將橫山作為綏州的核心,作為對西夏的制衡。

神宗元豐四年,西夏叛亂,神宗任命種諤為將軍,從衡山西進,大獲全勝,但到了後來,由於宋軍的糧草短缺,加上官員的干涉,靈州、永樂兩國的局勢都發生了變化,北宋佔據了綏州,這場戰爭就會波及到西夏,就算打不過,也可以退回綏州。

戰後,宋朝收復了米脂,義合,浮圖,懷寧,順安,綏平六城寨,都歸綏州。後來,南宋名將韓世忠從綏州西去,北宋邊將們的努力終於有了結果。

2。宋夏之亂

戰爭總是給人們帶來痛苦,但從長遠來看,宋、夏兩國的戰爭促進了華夏的統一,戰爭將漢族和少數民族遷移到了兩國,這就導致了兩國之間的矛盾,實際上,西夏的少數民族數量並不多,只有漢族佔據了三成左右。

因此,儘管宋夏兩國經常發生戰爭,但是從元昊開始,西夏就非常重視,為了促進國家的發展,西夏一直在漢化,這也是宋夏兩國之間的交流與發展。

事實上,夷狄的概念,與其說是血統上的差異,不如說是中原地區的文化理念與遊牧文化之間的矛盾。《民族關係理論通論》中有這樣一句話:“各民族之間的交流與發展,在某種程度上,是由國家本身、國家所在的自然環境、社會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的。”

中國文化的興盛,是在農業與遊牧文化的雙重影響下,宋夏在綏州地區的一系列矛盾與緩和,本質上是各民族文化的碰撞與融合。

三。結論

宋、夏兩國的交戰,都是圍繞著綏州而展開的,從三川口的失敗,到范仲淹的建議,兩州的反攻,種諤的攻佔綏州。自仁宗至南宋高宗,西夏之戰終於有了最後的定論。宋代衰微的原因很多,而宋、夏之戰則是整體形勢的一部份。

引用

1。《關於“唐宋變革期”學說的介紹與思考》,作者在《唐宋時期》中對“唐宋時期”思想的研究。

2。《後漢書·西羌傳》(注)

3。《讀史方輿紀要》(Mini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