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曹操的“憂”看劉備的“敗”

清代歷史學家趙翼在自己的歷史著作中說道:

“……惟三國之主各能用人……而其用人亦各有不同者,大概曹操以權術相馭,劉備以性情相契。”

在東漢末年的三國時代,曹操和劉備是兩個出場率最高且備受矚目的梟雄。

從曹操的“憂”看劉備的“敗”

在《三國演義》這部經典的章回體小說中,作者羅貫中秉持著尊劉抑曹的思想,將劉備塑造成了一名賢君,而將曹操塑造成為了一個奸詐的小人。

但在真實的歷史當中,曹操的事業要比劉備做得更成功。

這兩個人的成與敗都關係在一個點上,那就是人才觀念。

曹操的憂患正是唯恐天下人才不為我所用,唯才是舉,加以法律和權術駕馭。而劉備的失敗就是人才的培養處理不當,過於重視私人感情,顯得有點復古迂腐。

01 曹操愛才,廣攬而嚴用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之後,西北軍閥董卓進入長安,把持朝政,擾亂天下治安。年輕時期的曹操抱有鴻鵠之志,一心想推翻董卓暴政,維護漢室江山。

從曹操的“憂”看劉備的“敗”

所以曹操對於自己的隊伍建設非常重視,將招攬天下所有的英才作為自己事業的重中之重。

第一,唯才是舉

曹操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提出唯才是舉的人才觀念的軍事家。

唯才是舉,顧名思義,就是隻要是人才都可以被舉薦和提拔,無論他自身的道德和家世背景如何。建安十五年(公元211年)曹操就提出了

唯才是舉,吾得而用之

的策略。

在赤壁之戰前夕,曹操方面基本上統一了中國北方,佔據了當時中國將近一半的領地,地域廣闊,所以說人才來源也就繁多。

據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記載,

“曹孟德推心以待智謀之士,而士之長於略者,相踵而興。”

從中就可以看出,曹操對於人才的重視和禮待。

從曹操的“憂”看劉備的“敗”

只要是有才華和智謀的人,都可以到曹操的麾下發展效力,即便自身有道德瑕疵,或是出身地位低下也沒有關係。

曹操會最大限度地發揮這些人才的自身本領。

最著名的就是曹操手下第一謀士——軍師祭酒郭嘉。郭嘉是三國前期非常有名且足智多謀的謀士,他本來在袁紹手下任職。

但是遭到了其他謀士的排擠,不受袁紹的重用,在河北境內六年無所事事。後來被荀彧推薦給曹操做謀士,輔佐曹孟德平河北、滅呂布、遺計定遼東。

但是郭嘉這個人行為不檢點,道德水平有限,上班總是愛遲到。

從曹操的“憂”看劉備的“敗”

還有一個經典的案例,就是用自己家的瘦牛換取官家的肥牛的丁裴。當然,道德水平高且比較中意的代表就是關羽,曹操對關羽的賞識可以說超過了手下任何一個將領。

曹操曾稱讚關羽

“事君不忘其本,天下義士也。”

關羽拜別曹操而去,曹操說,

“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曹操對於為主人盡忠而不懼怕死亡的人,則更加的尊敬和重視,據《三國志。王修傳》記載,“太祖既誅袁譚,梟其首令曰:

‘敢哭之者,戮及妻子’。

於是王叔治、田子泰曰畏死忘義,何以立世,遂造其首而哭之……太祖曰,義士也,赦之。”

第二,法術駕馭

君主用權術手段駕馭大臣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出現的普遍現象。而身為東漢末年最大的梟雄,曹操不僅用權術駕馭自己的將領謀士,還嚴格用法律管控手下。

首先,曹操對於有能力之事極盡拉攏。曹操擊破劉備之後,關羽兵敗被俘,屯土山約三事,之後,關羽便為曹操做事降漢不降曹。

從曹操的“憂”看劉備的“敗”

曹操儘管看清楚了關羽始終對劉備忠誠,遲早會離開自己,但是依舊對關羽加官晉爵,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不遺餘力地收服關羽的心。

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說曹操,

“智有所窮,則荀彧……左右之,算無遺策。”

其次,曹操對於招攬的人才能用則用,不能用不會留給別人,其中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楊修。

楊修出身世家大族,楊氏祖孫三代都在東漢朝廷做大官,楊修自然也非常有才華。在建安初年就被舉為孝廉,拜為郎中,後來被曹操賞識,欽點擔任主簿。

但是楊修個人缺點過於明顯,恃才傲物,不斷地揣摩曹操心思。在曹操與劉備漢中交戰之時,說出了曹操口令雞肋的真實含義,遭到曹操的猜忌,最終被曹操殺掉。

從曹操的“憂”看劉備的“敗”

除此之外,孔融和禰衡都被曹操毫不猶豫地殺掉,其中可以看出曹操的殺伐決斷。

第三,曹操對於人才採取法制的措施,賞罰分明,獎功罰過,不徇私情。

曹操“崇尚法治並利用法治循名責實”,即使是不仁不孝的人,如果擅長治理國家和軍事戰略,都可以重用。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渡之戰擊敗袁紹之後,基本統一中國北方政治優勢非常明顯,所以說招攬的人才也魚龍混雜、泥沙俱下,各色人等道德水平和才華方面都不太相同。

如果只是按道德這個標準去管理和駕馭人才的話,一定會事倍功半,按照曹操的理念,加強法律的建設,有賞有罰。

從曹操的“憂”看劉備的“敗”

曹操在《讓賢本明自志令》中說,

“誠恐已離兵為人所禍也。”

因此不能夠貪圖浮利虛名,而讓自己身處真實的禍亂之中,這件事不可以做。

這一句話表明,曹操對於法家思想當中的全術士有著非常清醒的認識和客觀的看法,維持自己的權利,用勢來保持自己的權威。

始終保持對下屬的一種震懾力量,即便是魚龍混雜,即便是存有二心,但只要權力在手,就可以駕馭操控這些人。

02 劉備愛才,重義而徇私

劉備與曹操的情況不相同,劉備出身低微。《三國演義》中說,劉備是織蓆販履之徒,《三國志》也有相似的記載。

劉備根本沒有孫權和曹操那種政治資本和家世背景,所以劉備在東漢末年亂世闖蕩的過程當中,更加愛惜人才,更加需要充足的人才隊伍,為軍隊提供堅實後盾。

第一,重視道義

從曹操的“憂”看劉備的“敗”

劉備雖然是織蓆販履之徒,出身並沒有曹操和孫權那麼高貴,但是他的手上有一塊其他兩家沒有的金字招牌,那就是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的皇叔。

劉備從自己的軍事生涯開始之際,就始終以漢室宗親自居,利用這塊金字招牌廣攬人才,高舉政治道義的大旗。

古典小說《三國演義》當中,一開篇就介紹了劉備與關羽,張飛在桃園結義,誓同生死,劉備之後又有一句名言流傳千年,

“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

衣服破,尚可縫;手足斷,安可續?”

雖然這句話被廣大女性詬病了千百年,但是劉備對自己的兄弟親信講義氣卻是不爭的事實。

《三國志》記載,關羽和張飛與先主

“寢則同床”

。這樣的親密關係意氣相投,可以團結手下的將領謀士。

第二,人才稀缺

從曹操的“憂”看劉備的“敗”

劉備在整個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地盤勢力範圍是最小的,地域比較狹窄,建立起自己的政治威望時間較晚,人才自然也比曹孫兩家較少。

明末清初的思想家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記載,

“蜀所得收羅以為己用者,江、湘、巴、蜀之事耳”

王夫之這句話指出了劉備帳下的人才缺少的客觀原因,陳壽在《三國志》當中也記載其

“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

最能體現劉備對於人才的愛惜的案例就是三顧茅廬,請諸葛孔明出山輔佐自己成就大業。

小說《三國演義》當中對三顧茅廬這一經典橋段,寫得非常詳細,更是將劉備描繪成了一個求賢若渴、禮賢下士、愛惜人才的賢君形象。

關羽張飛見到劉備與新來的諸葛軍師過往甚密,就賭氣不想上戰場,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劉備對於稀缺人才的渴求。

從曹操的“憂”看劉備的“敗”

第三,重情弱法

王夫之在《讀通鑑論》中寫道,

“楚之士輕,蜀之士躁”

這句話表明劉備手下的一些人才具有輕浮急躁的性格缺陷,大部分人做事之前缺乏深思熟慮,喜歡意氣用事,重視個人感情,超過了理性的範疇。

《三國演義》當中描述劉備在白帝城託孤之時,對諸葛亮說馬季常

“言過其實,不可重用”

但諸葛亮不聽從劉備的建議,最終導致馬謖在第一次北伐的時候大意失街亭,嚴重影響了蜀漢恢復中原的進度,為蜀漢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

另外一個代表人物就是白帝城託孤之時的另外一位大臣李嚴,李嚴在諸葛亮北伐時期鎮守蜀漢,後方卻屢屢行欺詐手段,剋扣軍糧。

馬謖和李嚴都正是荊楚人。

從曹操的“憂”看劉備的“敗”

相較於曹操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理性態度,劉備過於依賴人才,不敢對人才的去留作出重要的判斷。

劉備手下的謀士能夠發揮重要作用的屈指可數,例如劉備在攻佔益州進軍西川之後,命令關羽鎮守荊州,獨當一面。

後來又讓魏延做漢中太守,以北拒曹操。之後更讓諸葛亮擔任丞相,掌握軍政大權,信任有加。劉禪在投降的時候還說,

“政有葛氏,祭則寡人”

,這都是劉備過於倚仗人才所致。

劉備過分重視義氣,就會導致法律的弱化。陳壽在《三國志》中記載,曹操有一天問裴潛曰

“卿以備才如何?潛曰:能亂人不能為治,若乘邊守險,足為一方之主。”

意思就是說,劉備的謀略是有侷限性的,如果能夠鎮守邊疆,割據一方,咋可以成功而居於中原統治天下,只能夠使人才混亂,而不能夠得到治理。

《三國演義》小說當中描寫到,曹操在赤壁之戰戰敗之後敗走華容道,被早已埋伏的關羽所劫,但是關羽卻念及舊情,義釋曹孟德。

原本按律當斬,劉備苦苦求情,導致最後關羽免於一死。這一個事件最能夠表明劉備對於情義的重視和對法律的弱化。

重義輕法雖然可以讓麾下之人對自己死心塌地,但是會造成手下的人才不遵法度、恃寵而驕。

從曹操的“憂”看劉備的“敗”

關羽鎮守荊州,不顧諸葛亮聯合東吳孫權、對抗北方曹操的基本戰略方針,蔑視孫權的地位,拒絕孫權的求婚導致蜀漢蒙受重大損失。

03 結語

正是曹操唯才是舉,以法家思想管理團隊人才,不計較人才的過往和其他品質,只要有才幹和謀略,都可以加以任用,所以在三國的後期魏國人才濟濟,正是曹操當年打下的基礎。

而反觀劉備雖然賢德,同樣渴求人才,但是他過於講求道義和私情,有一些任人唯親,手下的人才本身就缺乏,再加上人才素質不高,輕視法度的建設,最終導致蜀漢後期人才凋零,這都是劉備建立蜀漢之時早已註定好的。

參考文獻

《三國志》,陳壽,中華書局,2007

《從曹操的“憂”看劉備的“敗”》,羅日榮,黨課參考,2020

《曹操、劉備、孫權的用人策略及成敗》,牛聯歡,名作欣賞,2020

《三國時期曹操、劉備、孫權的用人之術》,劉子寧,2020

《劉備的出身與用人——兼對曹操、孫氏兄弟的出身與用人進行比較》,付開鏡,襄樊學院學報,2008

《讀通鑑論》,王夫之,中華書局,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