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給我五分鐘,給你講一個《史記》中的故事

歷史是一面鏡子,看到別人的同時,也映射出了自己。

佛經有一則故事:一座森林失火,林中的一隻小鳥用它的嘴含水救火,因為它把巢築在這森林裡,不忍坐見家園焚燬。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如果再不多融入一些中國人的血脈,那麼民族存續期間,就像這森林中的大火。

所以,將經典的古籍普及大眾,是我們畢生的事業,希望我們的綿薄之力,就像那口含水救火的小鳥,雖然微不足道,卻給每個“巢居在林”的人帶來警惕。

每天給我五分鐘,給你講一個《史記》中的故事

司馬遷的《史記》,貫穿古今,整理諸子百家,敘述了從三皇五帝到漢武帝時期的歷史,為中華民族儲存了千餘年的歷史文化。

這一鉅著,是先秦典籍無法比較的。作為一箇中國人,想要了解我們的歷史文化,《史記》是必讀的經典,只有透過《史記》,才能找到中國人的根。

但是也有難度,在《史記》原著中,都是古漢語文學,沒有一定文言文基礎的人,很難讀懂。尤其是學生時代,要學習的科目那麼多,更沒有精力去鑽研。所以,這部書,逐漸被很多人淡忘。

每天給我五分鐘,給你講一個《史記》中的故事

四十年前即有人倡議將《史記)分段標點,方便讀者閱讀,這項工作,已經有人在做了,我們要做的,就是把內容更細化,把內容裡涉及到的故事全部分離出來,以便於我們在讀故事的同時,更好的理解原文。

讓這部兩千年前的著作,成為人人能讀,人人喜歡讀的作品,為發揚歷史文化,從故事開始是最好不過的了。可是這一工作,非常艱鉅。

從此時起,我們不該讓中華文化成為少數人的專屬,古書今讀是很重要的。或許有人認為這樣會失去原文的味道,其實不然,只要把古文轉化成我們可以接受的形式,一樣能感受到歷史的魅力。

每天給我五分鐘,給你講一個《史記》中的故事

試看佛教東來,其經典莫非譯文,並無礙其開宗立派。又如耶穌《聖經》,由希伯來文、希臘文,還有拉丁文的翻譯,如今世界各國通行的,又皆是其本國的譯文。

那麼我們的中華文化,用現代文翻譯文言文,語法上可能已經有了變化,但是要表達的意義卻殊途同歸。司馬遷引《尚書》,即以今文易古語。

引用,翻譯,傳播,只要觀念正,就不會影響後人,這是時代的需要,古書今讀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情。

也因此,我們急切地投入到這項工作中,在主線的引導下,將《史記》中的內容全部解讀成小故事。

每天給我五分鐘,給你講一個《史記》中的故事

本內容有:主線130篇,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每篇主線會有1-5個史記中的故事來充實主線,用通俗易懂,幽默有趣的語言,把這部鉅作展現在讀者面前,十表因為沒有普及意義,所以,對這部分的內容介紹較少。

讀歷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成績,還可以讓孩子追溯文化源頭,瞭解社會發展;

讀歷史,不僅能夠提高文化素養,還可以讓我們感受家國情懷,學會為人謙遜;

讀歷史,不僅腹有詩書氣自華,還能擴大孩子的格局,培養優秀的品質。

腹有詩書氣自華,不讀歷史和讀歷史的區別,就是骨子裡缺少這樣的氣質,天長日久,終有天壤之別。

我是關二爺,關注我,只講你聽得懂的歷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