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裸退”後的幸福生活

王安石“裸退”後的幸福生活

激流勇退,歸隱鐘山

到熙寧九年,王安石前後八年兩度為相,他以其政治家的智慧和毅力,挺立在朝廷驚濤駭浪的風口浪間,頑強推行自己富國強兵的宏偉改革,直到耗盡最後一滴心血,才激流勇退,歸隱鐘山。

鐘山白塘已屬江寧的荒郊野外,漫坡的亂石、野草和流水,只有幾戶星零的人家。

王安石第二次出任宰相時就看中了這片土地,他託朋友代購以作退身之用。

熙寧九年十月,王安石手扶愛子的靈柩,與老妻吳氏一起退隱到鐘山白塘。

“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所寫的願望終於實現,他與明月一起回到了鐘山。

王安石“裸退”後的幸福生活

他像當年設計北宋帝國一樣設計自己的園林:幾間與山野農舍相似的房屋十分簡陋。

據《續建康志》記載,也就“僅蔽風雨” 而已,而且開放得連一道圍牆都沒有,有人出於安全考慮,勸他還是築一道圍牆王安石沒有采納。

王安石以“唐宋八大家”的書生情懷,把園林修建得充滿“尋山問水”的文人之美——他擔土為丘,鑿地為池,還種植了三百多株能夠迅速成林的楝樹,中間雜以山桃溪杏,多年積水為患的卑下之地,王安石因勢利導引水為渠,使之與江寧河相通,他每去江寧,便可僱乘民間小船泛水而至。

從白塘到江寧東城,與從白塘到鐘山距離相等,都是七里,所以王安石把自己的園林稱為 “ 半山園”。

元豐末年,王安石得病,還把此宅舍捐獻給寺院(即半山報寧禪寺),所賣田地則施捨給寺院做功德。自己則在城中租屋以居,猶如平民百姓樣地過著平淡的生活。

除了著書立說外,王安石平日裡亦多與士人、僧道交遊,作文、吟詩,或與友人相互唱和。

其所作詩則歸於自然,歸於清寂,頗有悠然見南山之志。平日他亦好出遊訪友,跨一條驢,跟幾個隨從僮僕,遊寺廟,踏青郊野。

有時想到要進城,則乘小船,泛湖沿河,緩緩以行,未嘗乘馬坐轎擺出大官的模樣。

人們根本想不到一名跨驢或乘船的老人就是昔日權傾天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

隨心所欲,騎驢遊玩

王安石辭相退隱時,宋神宗為了使他晚年能過一份富貴日子,讓他以“使相”之名兼任江寧知府。

然而,王安石在“ 半山園”安頓下來之後,馬上就辭去了“ 使相” 之名與江寧知府,完全“ 裸退” 下來。

辭別京城時,宋神宗曾經送給王安石一匹好馬充當腳力,回江寧後,王安石又買了一頭驢。

王安石遊山玩水總是或騎馬或騎驢,從不坐轎;有人向他建議,年紀大了應該坐轎,騎馬騎驢不安全,王安石卻說坐轎子是拿人當牲口,不習慣。

元豐初年,王安石的馬不幸死了,他便專門騎驢,還僱了一位老兵給他牽驢。

王安石“裸退”後的幸福生活

在鐘山四野,人們經常會看到一位長者,穿著普通的衣服,騎在一頭黑驢上,旁邊跟著一位遲鈍的牽驢漢子。

有一次,《清虛雜著》作者王定國恰巧碰見王安石騎驢而出,便上前問他準備去哪裡,王安石回答:“ 如果牽驢的老兵在前,就隨老兵牽到哪裡算哪裡,如果牽驢的老兵在後,那麼就由驢想去哪裡就去哪裡。”

另外的情形是:王安石想走則走,想停則停,或者坐臥於松石之上,或者到山間農家訪問,或者去南邊的定林寺讀書寫作。

王安石的口袋裡經常帶著書,他或者在驢背上背誦,或者在驢背下瀏覽。

他口袋裡還裝著十多個燒餅,如果走餓了,便找個地方坐下來,王安石吃燒餅,然後老兵吃燒餅,再然後是驢吃燒餅。

王安石“裸退”後的幸福生活

有一年盛夏,王安石在鐘山騎著黑驢漫遊,提刑李茂直前往山中候見,正好與王安石在山野小路上相遇。

王安石從驢背上下來,與李茂直在路邊坐著聊了很久。李茂直命手下人張傘遮陽,夕陽西下時,見有陽光漏在王安石身上,李茂直又命手下人“ 移傘就相公” 。

王安石卻笑著擺手:“不必移傘,他日我若轉世做牛,還需一縷陽光伴我耕田呢。”

隨心所欲,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王安石退休後卻與他的政敵蘇東坡和諧相處了,此時,他們的生命都已流過“政治三峽”,顯示出李白在《渡荊門送別》中所感受到的那種自由壯闊的氣象與境界。

王安石和蘇東坡在鐘山遊山玩水、談詩論佛將近一月。

他們都出入自如,進退美麗,其精神姿態與風流人品,體現了那個時代所能達到的輝煌高度——兩位偉人在鐘山相處的日子,應該說代表了西哲海德格爾所向往的那種“詩意的棲居”。

蘇東坡還在黃州時,王安石就透過江寧知府王勝之關注其詩文寫作,每有佳作傳來,王安石都欣喜不已;蘇東坡遊覽鐘山所寫“峰多巧障日,江遠欲浮天”,也受到王安石”和詩“稱道。

“萬綠叢中一點紅動人春色不須多。”正如詩句透露, 王安石在文學上也非常自信,文學史也證明了其文入 “唐宋八大家”詩開江西派先河,然而,他卻能以祖國山河一樣的胸襟讚美蘇東坡的文學才華,稱“更不知幾百年方能出此一個”。

王安石的“半山園”以北不遠處,有一個土骨堆,相傳是東晉謝安的故宅遺址,一直被人稱作“謝公墩”。

王安石經常在土骨堆上流連忘返,摩挲生滿蒼苔和野草的“謝公墩”。

當王安石帶蘇東坡遊覽”謝公墩”時,他們一定會想象著七百多年前謝安與王羲之在此登臨遠眺、極目長江的情景。————此時他們也可能想起《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句子∶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這一對原來的“政敵”超越政治藩籬,還原成瀟灑飄逸、風流千古的“唐宋八大家”————我們民族的精神姿態與風流人品,就這樣體現在兩位優秀文人身上。

(原題為《王安石” 裸退“ 後的幸福生活》 來源 河南詩詞大賽微信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