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威後若晚去世幾年,長平之戰會不會發生?

作者:齊雲軻

趙威後若晚去世幾年,長平之戰會不會發生?

趙威後,是戰國時期趙國的一位女政治家,雖然執政時間只有短短兩年,卻因其執政理念的開明和自身的獨特魅力而青史留名。

那麼,歷史上的趙威後,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呢?

一、誰家女兒?

趙威後,是趙惠文王的嫡妻,趙孝成王的母親。那麼,她姓甚名誰?母家又是誰呢?

綜合後世的史料,梳理總結一下,趙威後的母家主要有以下三種說法。

一是魏襄王之女。東漢儒學大師、大學問家鄭玄在為《儀禮》做注時,提及“趙孝威太后,乃梁國公主,或曰昭王女弟也”。這裡的“趙孝威太后”即趙威後,“梁國公主”指的就是魏國的公主,因為魏惠王從安邑遷都到大梁以後,時人便稱魏國為梁國了。既然是魏國的公主,那又是誰的女兒呢?“或曰昭王女弟也”,有人說是魏昭王的妹妹。魏昭王是魏襄王的兒子,他的妹妹自然也是魏襄王的女兒了。

趙威後若晚去世幾年,長平之戰會不會發生?

(趙武靈王)

不過,一個“或曰”又給人以歧義,她到底是不是魏襄王之女?鄭玄也不敢肯定。畢竟趙威後生活的戰國時代距離鄭玄生活的東漢時期,時間已經過去了四百年。

二是齊閔王之女。馮夢龍在《東周列國志》中說,趙惠文王十年(公元前289),迎娶了齊國公主為後。這裡的齊國公主,便是齊閔王的女兒。

三是韓國公主。這是後世文藝作品所演繹出來的,像唐傳奇《繡枕記》中就說,趙武靈王、趙惠文王父子都是娶韓國的公主為妻。這裡顯然是,將趙武靈王迎娶韓女為夫人的事兒穿鑿附會強加到趙惠文王頭上了,可信度不高。

趙威後若晚去世幾年,長平之戰會不會發生?

(趙惠文王)

聯想到後來趙威後的小叔子平原君趙勝娶了魏昭王的女兒,即魏安僖王之妹、信陵君魏無忌之姐為妻,趙威後為魏國公主的可能性較大。既然弟弟平原君趙勝可以娶魏國公主為妻,那麼,作為哥哥的趙惠文王又如何不能娶魏國公主為後呢?

說趙威後為齊閔王之女可信度也不大,因為後來齊國要以她的兒子長安君為人質方肯出兵救援趙國時,她堅決拒絕的態度,根本不像是齊國的女兒。

她若真的是齊國公主,自己的兒子到舅舅家去做人質,作為自己孃家人的舅舅齊襄王還能害外甥不成?她這個當孃的會這麼的牴觸、這麼的不放心?

趙威後若晚去世幾年,長平之戰會不會發生?

二、誰人母親?

趙威後嫁給趙惠文王以後,夫妻二人的關係應該是很好的,這從他們生育了眾多子女中可以看出來。

他們倆共生育了多少孩子呢?

首先,最能確定的是趙孝成王趙丹。根據史料梳理,趙丹的出生時間,大致在公元前287-前285年之間。如果《東周列國志》中說的趙惠文王與趙威後結婚的時間是趙惠文王十年(前289)屬實的話,那麼,他們在婚後兩三年間便生下了趙丹。這時候,趙惠文王才二十出頭,而趙威後最多也就二十歲。

其次,便是長安君。之所以能確定長安君是趙威後親生的兒子,首先得益於《戰國策》中的名篇《觸龍說趙太后》的深遠影響力。這篇作品將一個深愛兒子、護短、生怕兒子離開自己承受艱險的慈母形象趙威後刻畫的十分成功,雖然讓人感受到了她的自私自利之心,卻也讓人能理解作為一個母親的無奈和母性之愛的偉大。哪一個母親對自己孩子的愛不自私呢?

趙威後若晚去世幾年,長平之戰會不會發生?

再次,是燕王后,燕武成王的王后。同樣是在《觸龍說趙太后》中,觸龍在勸諫趙威後的時候舉了一個例子,便是趙威後送女兒到燕國成婚的場景,她握著女兒的腳哭泣,因為女兒這一走,便再也回不來了。周禮中有一條,出嫁他國的公主不能再回到母國,除非所嫁之國滅亡了,或者自己被丈夫給廢掉或休掉了,然後被所嫁之國給“退貨”了,才能回到母國。趙威後肯定不願意看到燕國如此對待自己的女兒,所以,不願意女兒再回趙國;可是,自己的親骨肉嫁到外國,母女倆從此以後天各一方,無法再見,又豈能不思念、不痛苦?

此外,還有廬陵君和趙悝。廬陵君和長安君一樣,都是趙孝成王的弟弟,也都沒有留下具體名字。趙悝,則是趙孝成王前面的太子。按照古代宗法制度,只有嫡長子才能被立為太子,趙悝是趙惠文王立的首位太子;但是,到了趙惠文王二十二年(前277),趙國改立趙丹為太子。為什麼呢?可能是趙悝已經死了,或者是他因故被廢黜了。趙悝,作為嫡長子,只能是王后所生。而趙惠文王的王后,就是趙威後。由此可見,趙孝成王趙丹則是趙威後所生的次子。

綜上所述,從可以見到的史料中進行梳理發現,趙惠文王和趙威後兩口子至少生下了四子一女;至於沒被發現的,可能還有。這也足見趙威後與趙惠文王的夫妻關係之融洽。

趙威後若晚去世幾年,長平之戰會不會發生?

三、民本思想

趙威後,最為後人所稱道的其實是她的民本思想。

出自《戰國策·齊策》的《趙威後問齊使》,是這部著作的名篇,閃爍著民本思想的可貴光輝。

當齊國使臣遞上國書時,趙威後還未開啟來看,就一連三問:“貴國年成可好?貴國百姓可好?貴國大王可好?”先問收成,再問民生,最後問國君,輕重緩急依次展開,孰輕孰重一語中的,體現了趙威後可貴的民本思想。這位以民生為重、君主為輕的太后,其政治思想和執政理念是具有前瞻性和進步性的。

“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民生無著,何以生計?百姓無法生活,國家豈不大亂?到時候,還會有高高在上的君王嗎?君王若想維護統治、穩定大局,必須重視民生、關心民瘼、愛護民眾,處處為萬民生計著想,以民為重,制定的治國政策和決策須以民生利弊為考量。

趙威後若晚去世幾年,長平之戰會不會發生?

趙威後的這種“民貴君輕”的思想,與儒家學派代表人物孟子的思想是一脈相承的。孟子說:“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這種“民貴君輕”思想,是我國先秦時期最可貴的民本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至今仍有其積極意義。

趙惠文王三十三年(前266),四十三歲的趙惠文王崩殂,太子趙丹繼位,是為趙孝成王。這一年,與趙惠文王結婚二十多年的趙威後,大約有四十歲,正當壯年。趙孝成王雖然已經二十歲了,但是畢竟缺乏治國理政的經驗,所以,就由其母親秉政。

許是為國事操勞過度吧,執政兩年以後,趙威後便於趙孝成王二年(前264)去世了。她去世兩年以後,拉開趙國曠日持久戰爭的長平之戰便打響了。如果她能再多活幾年,也許那場戰爭便不會發生,至少不會那麼慘敗。畢竟,作為母親和太后,她的威信和能力,是年輕氣盛的兒子所無法相比的。可惜的是,歷史是沒有什麼“如果”的。

趙威後若晚去世幾年,長平之戰會不會發生?

【作者簡介】齊雲軻,男,教育工作者。近年來,陸續在各級媒體發表作品80餘萬字。閱讀悅讀平臺簽約作者。系河南省作協會員、河南省青作協常務理事。

小編提示: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敬請轉發和評論。

相關閱讀:趙幽繆王被稱為歷史上標準的亡國之君?是如何亡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