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錦向海大道

如果說,每一座城市都會有一條路從歷史走來,並且銘記歷史,那麼,在遼寧盤錦,向海大道可堪擔此名分。

向海大道的前身是營盤公路,而營盤公路的前世是溝營鐵路。溝營(溝幫子一一營口河北)鐵路是京奉鐵路(京沈鐵路)的支線,1900年4月建成通車,全長90。1公里。

這是一條清政府有心修而無力建的鐵路,從第一塊枕石鋪就就註定了它迫不得已、甚至被日俄殖民主義強佔利用的屈侮命運,就跟它有關建築也少不了日式俄式風格。

1944年至1950年,這條命運多舛的鐵路因為戰亂等原因分時段在時人的視線中消失。時至今日,僅餘魏家溝上水塔、蓄水池、過濾池及1929年易名的數塊“北寧鐵路“路碑。1970年,溝營鐵路北段重修併入溝海(溝幫子一一海城)鐵路通車,而南段則早在1955年就變身營盤公路。

至此,向海大道獲得了自由身,且生活得日漸通透。

最初的向海大道也就十來米寬,坑窪不平,當時有句順口溜”一進盤錦路,司機就打怵。兩手緊忙活,帽子戴不住“,形象地說明了當時的路況。1987年之前,這條路也還不是連通的。1988年10月,盤錦大橋即東橋通車,雙興路(向海大道的”曾用名“)才得以連通。直至1994年,雙區段老鐵路拆除,雙興路北段施工,這條路才實至名歸。

1995年4日28日之前,市民一提雙興路就能想到旁邊的臭水溝。改造雙興路,當時作為盤錦市建市以來最大的市政工程,市民們的關注重點遠不止一個“大”字。

1995年9月30日,一條寬敞平坦的油漆路呈現在世人面前,楊家總乾渠和那條汙水溝一併消失,一併開始消除的還有油地之間的隔閡。

此後雙興路經過數次改造,形象越來越美。建市之初7米寬的縣級沙石路,2001年9米寬的油漆板,2007年黑色路面升級為15米寬,直至2009年,一步升級到城區段雙向十車道、公路段雙向八車道的格局。這在當時頗多議論。而今看來,這路的寬度實在與盤錦經濟地位的提升同步,或者說,當時頗為超前的意識引領了盤錦的經濟發展,有想法,也得敢實踐不是。

順便說一句,向海大道這個名字,還是2010年5月市政府面向全社會徵集來的,當時報紙上還專門開闢版面說明此事。

當年8月,景觀路向海大道實現了華麗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