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3億被收購,華晨,是如何一步步被寶馬“吃掉”的?

在華晨集團宣佈破產重整幾個月之後,這一標準有意義上的“爛攤子”終於有了新訊息。有媒體訊息稱,8月31日華晨集團華晨集團等12家企業實質合併重整案召開了第二次債權人大會,會上通過了寶馬中國以16。33億元收購華晨旗下的“中華”品牌的議案。儘管寶馬中國收購“中華”汽車品牌的議案在大會上的透過率僅有57%,剛剛超過50%的最低限額,但是這也意味著寶馬中國收購華晨中華品牌及其資產的步子又往前邁了一步。

16.33億被收購,華晨,是如何一步步被寶馬“吃掉”的?

事實上,事情到了這一步,很多事情的脈絡其實就已經展現出來了,儘管寶馬中國表示“希望以實際行動支援華晨集團的重組”,但是在我們看來,這是寶馬中國試圖徹底“吃掉”華晨汽車,實現寶馬在國內實現獨資,因為隨著特斯拉在上海獨資建廠,海外車企在國內獨資生產的口子就已經開了,如果寶馬中國“吞下”華晨汽車,或者是華晨中華品牌,那麼寶馬也就擁有了實現獨資生產、經營的可能性。

16.33億被收購,華晨,是如何一步步被寶馬“吃掉”的?

在華晨集團資不抵債、被迫宣佈重整之前,寶馬和華晨集團的合資品牌華晨寶馬的內部股權比例就變成了寶馬佔據75%,而華晨集團佔據25%。從之後華晨集團負債千億的規模來看,華晨寶馬的股權變動,雖然不是壓垮華晨集團的絕對力量,但卻是最後一根稻草,失去了華晨寶馬對半的利潤分成之後,本身就已經任何“造血”能力的華晨集團便徹底喪失了繼續生存下去的可能性。

16.33億被收購,華晨,是如何一步步被寶馬“吃掉”的?

華晨集團難以為繼,對於寶馬是好事嗎?並不見得,因為雖然華晨寶馬的股權發生了變動,寶馬佔據了75%的絕對控股股權,但是還有25%的股權在華晨集團手裡,也就是說,就算華晨集團本身需要破產重組,那麼合資公司25%的股權也會被重整起來的企業“繼承”,這對於寶馬來說,也不是最優解,那麼對於寶馬來說,最好的狀態是什麼?那就是透過反收購,以寶馬中國的名義收購華晨汽車的“殘餘價值”,如果華晨集團的“殘餘價值”被寶馬中國收購,那麼日後的重整也是在寶馬的主導下完成,寶馬相當於完全控制了華晨寶馬,那麼所謂的合資品牌就不存在了,因為寶馬掌握了全部的股權。

16.33億被收購,華晨,是如何一步步被寶馬“吃掉”的?

從當前瞭解到的情況來看,透過相關評估,華晨中華品牌的資產主要包括土地使用權3項,價值2。4億元;房屋建築物19項和構築物20項,價值7億元;機器裝置179項,價值2。93億元;以及華晨集團持有的華晨汽車製造有限公司100%股權,由於資產與負債相抵,價值0。45萬元,合計12。33億元。而寶馬願意付出16。33億元的價格進行收購,顯然是為了提升收購成功的機率,如果對價收購的話,那麼其他參與重整的企業,獲取這些資產的可能性就不會低於寶馬了,而寶馬收購華晨中華的資產之後,基本上不可能重新推動華晨中華這個品牌的重新崛起,而且獲得華晨的造車資質和生產能力,以便於寶馬在國內產能的進一步提升,以及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繼續擴張。

16.33億被收購,華晨,是如何一步步被寶馬“吃掉”的?

當然寶馬吃掉華晨的這個過程,是華晨汽車自己的不作為引發的必然結果。在過去很多年裡,華晨汽車都是“寄生”在華晨中華這個合資品牌之上的,就連發動機這樣的核心部件,也要用所謂的寶馬技術進行包裝,在設計、產品質量方面也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在華晨寶馬銷量如此優秀,利潤如此豐厚的情況下,華晨集團竟然還能負債千億級別,簡直是不可思議。而更加令人不可思議的是,華晨中華汽車品牌資產的總股價只有12。33億元,要知道,當年威馬汽車收購黃海汽車還花了11。8億元呢,想想看,華晨背靠的誰?寶馬!黃海沒落到了什麼地步,從資產價格來看,華晨汽車本身的價值就是在太低了,所以被寶馬吃掉和被其他廠商吃掉沒有什麼區別。

16.33億被收購,華晨,是如何一步步被寶馬“吃掉”的?

當然對於寶馬而言,如果順利吃掉華晨汽車,那麼寶馬實現在國內獨資生產、經營將成為可能,之前有傳言,華晨寶馬將改名為“寶馬瀋陽”或者“寶馬遼寧”,不管是哪個名字,基本上都是為了去華晨化。如今寶馬將透過高出評估價的方式收購華晨中華的資產,基本上也和之前的傳言對上了,因為一旦收購寶馬,華晨將徹底出局,寶馬將實現獨資生產、經營,再叫華晨中華肯定也是不合適了。

16.33億被收購,華晨,是如何一步步被寶馬“吃掉”的?

從整個過程來看,寶馬從和華晨合資建廠,到股權比例變成75%:25%,再到寶馬收購華晨中華資產,可以說寶馬一步一個腳印,將華晨吃下,並且將其踢出局。當然這不是一個負面的過程,相關層面確定了海外車企可以在國內獨資建廠、生產、經營,那麼寶馬自然也就有資格以合法、合規的方式實現獨資經營,而華晨成為被吃掉的物件,只能說都是這個品牌長期以來不作為的結果,怪不得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