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勇於質疑傳統學說,敢於創立全新學派

今天向大家介紹的是,明朝傑出的思想家、

文學家

、軍事家、教育家王守仁(號陽明)。他勇於質疑長期統治中國的官方哲學:“

程朱學派

”,並經過主動求索,敢於創立了全新的“陽明學派”(世稱“

姚江學派

”),成為心學集大成者。從而聞名海內外。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勇於質疑傳統學說,敢於創立全新學派

王陽明畫像

下面就來說說王守仁打破傳統觀念,開創新學派的故事。

一.

出生不凡,年少立

王守仁天生就有特殊的氣質,其母親懷孕14個月後才分娩了他。但他到5歲仍不會說話,卻已默記祖父所讀過的書。有一高僧路過其家,摸著他的頭說“好個孩兒,可惜道破。”

王守仁的祖父根據《論語·衛靈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將他的原名“雲”改為“守仁”,隨後他就開口說話了。他的父親

王華

是成化十七年(1481年)

狀元

,曾官至南京吏部尚書。

因父親喜愛紹興的山水,他們舉家離開餘姚,移居紹興。這讓幼年的王守仁,既有著良好的家世,也因此擁有了一個非常優越的學習環境。可到他13歲,母親鄭氏不幸去世,幼年的王守仁因失去母愛,遭受了很大地打擊。

王守仁從12歲起正式就讀書塾,他志存高遠,心思與普通少年不一樣。當書塾先生討論何為天下最要緊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認為“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天下最要緊的是讀書做一個

聖賢

的人。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勇於質疑傳統學說,敢於創立全新學派

王守仁像

當時國家朝政腐敗、義軍四起。皇帝明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這給幼小的王守仁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陰影。他發誓一定要學好兵法,為國效忠。後來,王守仁隨父出遊

居庸關

山海關

一月之久,他縱觀塞外混亂的狀況,心中暗暗立下了要經略四方的志向。

二.

勇於質疑傳統思想,在實踐中尋求新思想

成年後的王守仁在一名師處聽說“

格物致知

”之學,開始遍讀朱熹的著作,並思考宋儒所謂“物有表裡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學說。

為了實踐

朱熹

的“格物致知”,他花了七天七夜的時間,來觀察竹子的生長變化,卻什麼都沒有發現,人卻因此病倒了。從此,王守仁對“

格物

”學說產生了極大地懷疑,這就是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守仁

格竹

”。

弘治五年,王守仁第一次參加浙江鄉試,與

胡世寧

孫燧

同榜中舉,其後,學業大有長進。但他越來越喜歡談論軍事,並且很會射箭。然而,22歲至25歲王守仁卻兩次參考科舉落第。王守仁的狀元父親開導他說,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但他笑道:“你們以不登第為恥,我以不登第卻為之懊惱為恥”。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勇於質疑傳統學說,敢於創立全新學派

王守仁

然而,弘治十二年(1499年),28歲的王守仁還是參加了禮部會試(因在當時,科舉確實是唯一的入仕之道),因考試出色,舉南宮第二人,賜二甲進士第七人,觀政工部,從此踏入仕途。

但初入仕途的王守仁即遭奸臣陷害,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

劉瑾

擅政,並逮捕南京給事中御史

戴銑

等20餘人。王守仁上疏試圖挽救,反而觸怒了劉瑾,被杖四十,又被貶至

貴州

龍場(貴陽西北七十里,

修文縣

治)當龍場驛棧驛丞。同時,他的父親王華也被趕出北京,調任南京

吏部尚書

王守仁沒有氣餒,在徵求父親意見後,他踏上路途,來到了當時還是未開化的地區貴州龍場。王守仁到達後,明察秋毫,根據當地風俗習慣,開化教導當地大眾,受到民眾們的愛戴。

值得慶幸的是,在這個時期,王守仁對

《大學》

的中心思想有了新的領悟。他經過“

龍場悟道

”,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於事物者誤也”。並在這段時期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這為他後來創立新的學派奠定了思想基礎。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勇於質疑傳統學說,敢於創立全新學派

王陽明“龍場悟道”

正德四年(1509年)閏九月,王守仁被複官

廬陵縣

(今江西

吉安

)知縣。次年八月,奸臣劉瑾被

楊一清

聯合宦官

張永

設計除去,十二月王守仁升任南京刑部主事。後被調入京城,在朝廷擔任要職。

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兵部尚書

王瓊

對王守仁的才能十分賞識,在他的推薦下,王守仁被晉升為都察院左僉都御史,巡撫南(安)、贛(州)、汀(州)、漳(州)等地。王守仁因此展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

在正德十三年(1518年),王守仁

恩威並施

,平定了為患江西數十年的民變禍亂;正德十四年(1519年),他在鄱陽湖中仿效三國時的赤壁之戰,平定了洪都的寧王朱宸濠之亂;嘉靖七年(1528年),他又平定了西南部的思恩、田州土瑤叛亂和斷藤峽盜賊。

三.

守制講學,創立新派思想

正德十六年(1521年),

明世宗

即位,當時王守仁因父親年老請求回家照顧,世宗說王守仁有擒賊平亂之大功,要論功行賞,不許他辭官。並先升其為南京兵部尚書,不許他推辭,稍後又准許他順路回去探視父親。不久,加封王守仁為新建伯,世襲。王守仁到達了其事業的最高峰。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勇於質疑傳統學說,敢於創立全新學派

新建伯爵王守仁

經過“

龍場悟道

”與戰場的實戰經驗,王守仁萌生打破傳統觀念,創立新學派的想法。他趁父親王華去世,回鄉守制之際,受邀在稷山書院講學;嘉靖四年(1525年),又在紹興建立陽明書院,其弟子亦開始講學,傳播“王學”。

嘉靖六年(1527年)九月,在赴廣西平叛前夜,王守仁在天泉橋留心學四句教法:無善無噁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標誌著他的“陽明學派”已趨成熟。

四.

“陽明學派”概述

王守仁反對把孔、孟的儒家思想看成是一成不變的戒律,反對盲目地服從封建的倫理道德,而強調個人的能動性,他提出的“

致良知

”的哲學命題和“

知行合一

”的方法論,具有要求衝破封建思想禁錮、呼籲思想和個性解放的意義。這給當時沉悶的時局颳起了一股春風。

王陽明廣收門徒,宣傳他的思想主張,史稱“

陽明學派

”(又稱“

姚江學派

”)。他的著作有《王成文公全書》38卷傳世,被學術界評價為中國封建中世紀社會後期出現的最早的啟蒙哲學。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勇於質疑傳統學說,敢於創立全新學派

王陽明與弟子們群雕

陽明學是明朝中晚期的主流學說之一,後傳於日本,對日本及東亞都有較大影響。陽明心學是中國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學說之一。它不是唯心之學,也不僅僅是

心理

之學,而是中國古代思想家既強調道法自然,又主張天人合一,更重視人的主觀能動性等一系列哲學思想之集大成,透過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核心概念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主體與客體的統一和內聖與外王的統一。

五.

老wu感悟:

明朝傑出的思想家、

文學家

、軍事家、教育家王守仁(號陽明),勇於質疑長期統治中國的理學思想,並經過主動求索,創立了全新的“陽明學派”(世稱“

姚江學派

”),成為心學集大成者。從而聞名海內外。

我們站在今天新的歷史方位上來看,傳承與發揚陽明心學,有著重大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我們應該學習王守仁敢於衝破傳統觀念,勇於創新、勇於實踐的優良品德,為我國的繁榮富強、人民安康而努力創新,不斷創造出日新月異的成就。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勇於質疑傳統學說,敢於創立全新學派

王陽明雕塑

本文由“老wu侃國學今用”原創,歡迎關注,共同學習,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