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政治統治黑暗,內憂外患,文人的政治抱負受到打壓無法施展

晚明是一個人心惶惶、內憂外患的時期,內有黑暗的政治統治,外有倭寇的入侵。在袁宏道活動的萬曆年間,執政皇帝是明神宗,九歲登基,在位四十八年。

著名宰相張居正在隆慶元年進入內閣,力圖扭轉明朝衰敗的局面,張居正的改革確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一直到神宗皇帝登基至萬曆十年期間,政權被張居正掌握,此時期被學者稱為衝幼時期,這一時期的神宗並無實質性的權利。張居正死後,神宗力攬大權,開始了他醉生夢死的統治,這一時期被稱為醉夢時期。

晚明政治統治黑暗,內憂外患,文人的政治抱負受到打壓無法施展

明神宗的昏庸表現在嗜酒、戀色、貪財、尚氣四個方面,上行則下效,導致朝政江河日下。在這樣的一種政治背景下,一方面統治階層只管縱慾享受,對於手無實權的文人又該怎麼反抗,敢於反抗的文人地方官不是被彈劾發配,就是被迫死亡,這樣的打擊時刻提醒著文人要明哲保身。

晚明政治統治黑暗,內憂外患,文人的政治抱負受到打壓無法施展

另一方面,地方官搜刮金銀財富,有氣節的文人不屑與之同流合汙,統治階層和地方官僚的雙重壓迫,就導致了多數文人有了歸隱的心態。這種心態也是亂世之中常見的心態,太平盛世人人願意入朝為官,而亂世之中則選擇逃避和自保,選擇歸隱山林,選擇自適。

晚明政治統治黑暗,內憂外患,文人的政治抱負受到打壓無法施展

受儒家正統思想的影響,大概文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求取功名,為國家繁榮作出貢獻,但理想和現實總會存在一定的差距,太平盛世則文人出來做官,為統治者出謀劃策,倘若遇見政治黑暗,皇帝昏庸,奸臣當道的時代,文人的政治抱負便無法施展,甚至還會受到打壓,他們抑或是在逃避現實,抑或是在追求心靈的安逸,不論是哪一種,都是一個隱字。

晚明政治統治黑暗,內憂外患,文人的政治抱負受到打壓無法施展

陶淵明和蘇軾一直是眾多文人推崇的大家,也是袁宏道在尺牘裡多次推崇的物件,陶淵明辭彭澤令而採菊東籬下,手撫無絃琴,親身耕壟畝,他想象和期待桃花源一樣的世界存在,實際就是對現實黑暗的一種無奈和逃避。

晚明政治統治黑暗,內憂外患,文人的政治抱負受到打壓無法施展

在神宗統治的萬曆年間也是如此,神宗昏聵,奸臣當道,在這樣的黑暗下文人沒有出頭之日,滿懷抱負也無法施展,備受打擊的文人選擇歸隱,這類文人心態比較複雜,他們儒家濟世的思想,又有著對科場官場失望的歸隱心態,有時戲謔人生百態,有時又遊走四方、干謁公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