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清明|你真的瞭解“代客祭掃”嗎?

今年清明與往日不同。由於墓園無法正常開放,大多數家庭只能透過“雲祭掃”、“代客祭掃”的方式來祭念親人。

漫談清明|你真的瞭解“代客祭掃”嗎?

網路新聞截圖

然而關於“祭掃”這麼一件家族大事,這種方式一定有人接受也有人不接受。

漫談清明|你真的瞭解“代客祭掃”嗎?

網友們議論紛紛

“接受”或者“反對”,兩者看似對立,但也能瞭解其出發點不過都是為了更好地追憶親人。所以,要說“代祭掃”是否可行,不如我們一起從“祭祀”文化的本質看起。

01

殯、葬、祭三種文化的不同

漫談清明|你真的瞭解“代客祭掃”嗎?

殯、葬、祭三者的區別可以從表中清晰看

中國喪葬文化包括殯、葬、祭三個方面,三個部分圍繞一個核心展開,即

“慎終追遠”:慎重地辦理喪事,虔誠地祭念已逝之人。

殯葬部分很好理解,就是當死亡突然來臨,人們在當下與所逝之人告別而產生的一系列活動;

而祭,則是一個追思的過程

,更多地是中國傳統價值觀的體現。

漫談清明|你真的瞭解“代客祭掃”嗎?

安至靈犀思念小盒 *靈犀系列產品已獲得

清明作為“祭祀”文化的主要代表,是一個家族的節日,承載著每個家庭的共同回憶。

每個人的生命中總有一些難以替代的情感,比如對家人的依賴和對故土的眷戀。而“祭祀”文化的興起就是以人類情感為前提,千百年來不曾變化。

漫談清明|你真的瞭解“代客祭掃”嗎?

圖片來源網路

如果情感是祭祀的前提,那麼“敬”就是祭祀儀式中不成文的原則。《孝經·廣要道章》中說:

“禮者,敬而已也”

。在祭祀禮儀中,

首先升起對先祖至親的敬意,這是一切儀禮開始前的基本原則。

這對孩子來說可能很難理解,他們還不懂得逝去的含義。因此有人說“清明節是成年人的追思”,

我們每個人對清明節的記憶其實開始於至親之人的離去。

情先“生於心”,然後“心怵而奉之以禮”。由此看來,清明節的意義

先在於思情,後在於祭祀

漫談清明|你真的瞭解“代客祭掃”嗎?

安至靈犀思念小盒 *靈犀系列產品已獲得

當內心的情感與虔誠足夠,表達敬意就不拘泥於某種特定方式了。無論是親自祭掃還是當下不得已推出的“代祭掃”,也就沒有太大差別了。

祭禮,與其敬不足而禮有餘也,不若禮不足而敬有餘也。”

02

清明節一說起來很多人就會想起杜牧那首著名的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覺得這一天的氣氛總是帶著一絲絲沉重的。

“萬物生長,潔淨而明淨,謂之清明”

,其實清明節一直也是一個閤家出遊,賞景踏青的日子。風也清涼,雨也清涼,望雨思人思遠方。

漫談清明|你真的瞭解“代客祭掃”嗎?

唐宋時,清明融合了寒食節的上墳習俗與上巳節的春遊傳統。這一天人們集體祭拜,親朋好友在家族墓前與祖先同飲共食、賞花踏青。

放眼今天,我們所做最多的就是“祭”這部分。

端午、中秋,是家祭;清明、冬至,是墓祭;逢年過節去寺廟祈願、參加廟會,這是廟祭。

中國“祭祀”文化內容實在豐富,仔細瞭解會發現,“祭”相對於“殯”、“葬”部分來說,更多側重的還是一種人文上的關懷。

漫談清明|你真的瞭解“代客祭掃”嗎?

圖片來源網路

在“慎終追遠”四字中,祭祀文化主要講究地還是

“追遠”,在祭祀時再多的節禮也比不過致以敬意。

其實每一次祭掃,家人想表達的只是一份切實的心意。

漫談清明|你真的瞭解“代客祭掃”嗎?

圖片來源上海福壽園 “代客祭掃”

漫談清明|你真的瞭解“代客祭掃”嗎?

祭掃儀式恭敬,充滿人文關懷

有句話說

“以禮飾情”

,節禮儀式的存在是

為了幫助情感的表達

。那不論是清明還是在其他日子也好,讓敬意和虔誠把對親人的追思化為日常,至誠至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