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玩手機、遊戲成癮,不願學,如何遠離“上癮” 走向快樂生活

文|橙果媽媽

在當下的教育過程中,家長最頭疼的或許就是孩子的一些負面成癮的行為了。

比如孩子痴迷上手機、痴迷於遊戲、痴迷於網路的虛擬世界,還有的孩子迷戀上網紅明星,導致將大量的時間都消耗在這個上面而無心學習,而家長打罵解決不了問題,找到負面成癮背後的原因以及如何應對的方法,或許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玩手機、遊戲成癮,不願學,如何遠離“上癮” 走向快樂生活

今天,就結合心理學大師

傑弗瑞·薩德博士、臨床心理學家瓊·妮洪博士

的《越自控,越快樂:30天快樂成癮》來聊聊成癮這個話題。

先來認識一下作者之一傑弗瑞·薩德博士,他是臨床心理學家,是現代催眠之父米爾頓·艾瑞克森嫡傳弟子,是米爾頓·艾瑞克森基金會創辦人兼執行長,也是世界短期心理治療大會創始人兼主席,伴侶治療大會創始人兼主席,艾瑞克森催眠治療學派國際大會創始人兼主席,諸多知名大學和教學醫院爭相邀請的著名導師,每四年一次的世界心理治療發展大會的創始者、組織者兼大會主席。

精研艾瑞克森催眠學問至今超過40年。在世界超過40個國家主持工作坊,在中國開辦的課程有:“艾瑞克森教練”“策略派溝通”。他的書和論文聚焦於心理治療和人類發展學方面,撰寫、合編、合著的心理學書籍超過20本,目前已經被翻譯成14國語言。

孩子玩手機、遊戲成癮,不願學,如何遠離“上癮” 走向快樂生活

01 負面成癮背後:隱藏著孩子未被滿足的某些需求。

我們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六種基本需求是:

安全感:一種確保我們可以趨吉避凶的需求;

不確定性/多樣性:想要改變,想要面對未來,想要新刺激的需求;

連線/愛:強烈親密感的需求,與某人或者某事合二為一;

成長/才能/瞭解:一種學習、成長、發展的需求;

社會貢獻:一種服務的需求,聚焦於幫助別人、給予別人、支援別人;

重要性:覺得自己是獨特的、重要的、被需要的。

如果我們想要快樂、健康,前提是我們需要滿足這些基本需求。

假如這些需求無法滿足時,那麼我們透過會選擇一些負面成癮方式來滿足自己。說白了,就是用這些負面成癮的方式來彌補自己失去的,來減少內心的需求和痛苦。

孩子玩手機、遊戲成癮,不願學,如何遠離“上癮” 走向快樂生活

可以說,每個孩子的負面成癮方式,都是來自於父母的不當教育方式,有的孩子甚至到了成年之後,也會繼續延續這些負面成癮的方式。

舉個例子:

孩子考試考砸了,父母就給孩子貼上了不愛學習、腦子笨的標籤,覺得孩子真不是個學習的料,那麼在這種父母的打罵和語言的潛移默化影響下,孩子就真的認為自己不是個學習的料了,就或許對於學習的興趣會慢慢降低。

還有,如果父母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如果孩子一哭鬧,就感到煩躁,會直接將手機裡的動畫片開啟,讓孩子看動畫片,使孩子安靜下來,那麼,這樣的父母看似也是在照顧孩子,其實,從內心深處來講,這樣的父母是抗拒孩子來佔用自己時間的,選擇了用看似最省事的方式來解決。

孩子玩手機、遊戲成癮,不願學,如何遠離“上癮” 走向快樂生活

這樣的教育方式,深究來說,都是父母本身有些內在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導致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並沒有學會如何成為最合適的父母,如何合理應對育兒過程中的各種困難,所以,就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錯過了一次又一次與孩子培養親密感情、教授孩子行為習慣的機會,而導致後面孩子負面成癮行為發生,而感到束手無策。

當然,這不是說父母不愛孩子,其實絕大多數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他們努力工作掙錢給孩子提供優越的生活、給孩子報名各種輔導班、給孩子寒暑假安排旅遊,他們覺得自己已經做得很好、很辛苦了,

卻唯獨沒有搞明白孩子內心想的是什麼,內心最需要的是什麼。

或許就是因為大人、孩子都是某些內在需求沒有滿足,導致現在還在和成人痴迷負面成癮的行為越來越多。

孩子玩手機、遊戲成癮,不願學,如何遠離“上癮” 走向快樂生活

02 常見的負面成癮因素。

常見的負面成癮因素包含:

身邊有成癮者;

正在服用處方藥物,而這些藥物可能讓人成癮;

有生理或心理問題;

來自一個有成癮歷史的家族裡或家庭裡;

處於一種高壓力職業或生活情景中;

處於孤單、抑鬱、自怨自艾或者自卑的情緒中。

其實,很多成癮的行為都是從孩子青少年就開始了,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心智不成熟,也是最脆弱的階段,他們對成癮的行為毫無抵抗力。

除了吸毒、酒精等負面成癮的誘惑,大部分孩子的成癮都是根源於煩躁不安、無聊、同學壓力、自卑、缺乏自我價值感、寂寞、抑鬱、焦慮、恐懼,以及失去控制感。

孩子玩手機、遊戲成癮,不願學,如何遠離“上癮” 走向快樂生活

這些問題是成長路上都會遇到的,但對於有些孩子而言,這些感覺太過於強烈而且無法控制。

但是好處是,我們可以擊敗它。

03 克服負面成癮的有效步驟?

這一部分內容應該也是家長最為關心的部分了,就一起來看一下作者

傑弗瑞·薩德博士

給出的建議吧。

1、正向進擊。

停下來直面現實,這個環節無法省略掉。我們可以在白紙上寫下來自己的負面成癮是從什麼時間開始、在什麼地點、持續了多長時間了,將這些細節都記錄下來,思考自己是否為之做出一些改變,哪些方法有效、哪些方法無效等等。

這個過程就是對自己內心的一個覺察,在某些時候,我們的行為大部分來自無意識的支配。當人開始思考當下的做法時,就代表了意識的覺醒,那麼,、行為的改變上也越容易開展。

當然,對於這個探尋成癮的問題根源或者病症的起因,如果自己能做就自己做,不行就需要求助於家人和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來幫助推動和改變。

對於孩子而言,也是同樣的步驟。比如讓孩子記錄下自己的內心所想、自己想改變卻無力改變的原因,需要尋求哪些幫助,如何給孩子提供好的支援等等,想象一下拜託負面成癮行為後的美好畫面。

孩子玩手機、遊戲成癮,不願學,如何遠離“上癮” 走向快樂生活

2、允許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挫敗。

根據負面成癮的嚴重程度不同,還有負面成癮所帶來的各種誘惑,父母要有心理準備,就算孩子下決心要戒掉成癮,也免不了前期會失敗。

比如,孩子答應父母不再碰手機了,要好好學習;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一旦有學習上的挫敗感、手機放在眼前的誘惑等,都可能引發孩子內心的巨大沖擊,導致無法堅持,選擇了繼續成癮的方式。

那麼,這個時候需要做的就是,暫停下來,先避免事情進一步失控下去,還是需要重複上面的步驟,記錄下失敗的原因,尋求支援,繼續評估彷彿,選擇繼續堅持下去。

這裡面最關鍵的一個點就是:

遭遇失敗不是一個失敗者,只是意味著要重新評估,然後再出發。

孩子玩手機、遊戲成癮,不願學,如何遠離“上癮” 走向快樂生活

3、讓孩子體驗快樂成癮的方法。

這本書的重點內容就是教會我們30天的快樂成癮行為的訓練,讓我們保持生命的熱情與活力。因為篇幅原因,我們就將其中提到的幾個點來聊一下。

快樂成癮的行為主要有跑步、走路、登山、騎腳踏車等運動類專案,還有收集郵票、剪紙、唱歌、畫畫、寫作、跳舞、拼圖、做甜點、演習、即興演講、冥想等樂觀向上、做起來不費力的愛好活動。

找到適合孩子的快樂成癮清單,讓孩子思考自己想做的,也讓家長與孩子探討行為堅持後的生活改變、性格和行為方式改變,透過堅持收穫美好的體驗。

比如:孩子學騎腳踏車,想一想剛開始學習時,是否會跌倒、會想放棄,但是堅持去騎車,嘗試再騎行一次,總是會學會騎腳踏車的。

其中所經歷的挑戰克服後,學會後孩子會感受到自信心、開心、榮譽、運動、冒險等等各種念頭,從來帶給孩子一點點克服負面的成癮行為。按照書中的30天練習方法,帶給孩子全新的改變,同時,也會給家長帶來全新的改變。

孩子玩手機、遊戲成癮,不願學,如何遠離“上癮” 走向快樂生活

書中的提問和練習,都是非常有趣,讓我們獲得新鮮的、正向積極的光明的好習慣,同時,對自己和對家人、孩子有了更深的瞭解,進入了全新的人生階段。

【寫在最後】

“成癮”,不僅僅是危險:比如手機族、吸毒、沉迷遊戲、沉迷網路等,這些都是負向的,但“成癮”兩個字同樣蘊含著巨大的正向力量。

《越自控,越快樂》跟著兩個世界頂尖的心理治療專家學者,從“成癮”的神經機制、深層根源出發,瞭解到成癮並不可怕,如果得到正向發揮,會讓你收穫幸福快樂、精彩自在的人生。

兩位心理學專家學者更是親身實踐引導你快樂成癮。照著書中的方法去做,按部就班30天就可以建立良好的習慣。你將全然掌控自己的人生,並從你的快樂成癮中品味到許多幸福。

如果想改變當下的狀態,這本書要趕緊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