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膠復興,是因變身成理財產品?

黑膠復興,是因變身成理財產品?

周杰倫的黑膠唱片出現盜版,一批模擬度極高的黑膠套裝被當作真品出售,價格在7000~15000元不等。

2020年11月6日,是周杰倫第一張專輯發行的20週年,JVR 音樂與 Sony Music 發行了他的20年黑膠大碟蒐藏套裝,這套收錄14張黑膠專輯並配限定手提箱的套裝組,是社交媒體出鏡率最高的黑膠唱片,也是唱片界“出圈”的代表。

早已冷落的唱片,卻被周杰倫的這套黑膠喚醒了盜版,其正版的妖嬈漲幅和盜版的不菲價格都從何而來?

6月30日~7月14日,周杰倫的黑膠唱片臺灣版限時開放訂購,限量生產,單張專輯預訂價為2000元新臺幣(約合460元人民幣),套裝預訂價為28990元新臺幣(約合6990元人民幣)。11月6日開始發貨,出貨時價格已超過8000元,2個月後價格為1。2~1。8萬元。

內地版的預訂和發行略延後,也是限量生產,單張專輯預訂價為459元,套裝預訂價為6399元。不同於在德國由 DMM 工藝生產的臺灣版,內地版是在國內由漆盤工藝生產,缺少一些歌詞頁,但預訂量也超過5000套。12月中旬開始發貨,2個月後價格也已超過7000元。

黑膠唱片的盜版通常有兩種:一種是無授權的廉價版,價格在100~300元之間,從做工到價格都比較容易識別;另一種是以正版名義高價出售的模擬品,目前市面的周杰倫盜版黑膠——正是售價更高的臺灣版。

因絕大多數的黑膠唱片生產線已停產,製造黑膠模擬品的成本並不低。若沒有暴利的驅使,不可能出現高仿品。

#周杰倫黑膠唱片 在知乎上討論持續半年之久,各平臺的開箱和分享影片紛紛湧現,微博話題萬人討論、閱讀超1800萬,這在唱片界是空前罕見。

周杰倫,黑膠唱片,限量:這三個關鍵詞共同鑄造了殿堂的階梯,持續熱度和高流通性賦予了這套黑膠“穩健型理財產品”之名,才萌生成本也並不低的盜版。

01

盜版迴歸,是復興的訊號嗎?

其實,黑膠歸來已很久,國內已有至少2條生產線,每天產出幾千片黑膠(周杰倫黑膠唱片的內地版就是由嘿喲發行,永通生產)。國內外的黑膠唱片,銷量也都一直在增長。

根據 Nielsen/MRC 的資料,11月27日~12月3日“黑五”期間,黑膠唱片銷量為125。3萬張,較去年同期上漲56%,創下 MRC 自1991年開始統計至今的最高紀錄,也是史上第二次單週銷量突破百萬張。

其中 Harry Styles 的《Fine Line》是“黑五”的冠軍,周銷量1。5萬張。2020年 Billboard 的黑膠累計銷冠,是格萊美新秀 Billie Eilish 的熱門專輯《WHEN WE ALL FALL ASLEEP, WHERE DO WE GO?》,銷量已超過8。5萬張。

不止於銷量,黑膠唱片的價格也在飆升。周杰倫的黑膠唱片只是漲價速度快,但漲幅並不是最高。

Taylor Swift 彩膠的升值速度更誇張。她的第5張專輯《1989》,歐洲和北美各發行3750張粉膠,2020年初流通價格還不到1000元,年底就漲到3500元以上。

她的第6張專輯《reputation》橙膠,發行價依然是30美金左右,2020年初成交價格就在1500元左右,年底也超過3500元,而且在閒魚App上的“求購”遠遠多於“出售”和“展示”。

黑膠唱片的“好賣”和“賣好”都存在。但

黑膠復興?不存在的。

黑膠唱片的資料表現看起來不錯,在國內的淘寶、閒魚、轉轉等App,國外的 Amazon、eBay、Discogs 等平臺,黑膠的上架和交易量都在持續增長:但與流媒體音樂的百億市值和使用者粘性相比,依然不足為奇。

2015年的 ICM 報告稱,黑膠唱片消費者中的34%從來沒有用過黑膠唱機。而你在二手平臺看到的黑膠唱片,“全新未拆品”才是能賣高價的寵兒。

雖然黑膠唱機的市場也在回暖,但黑膠唱片放在唱機上播放,依然是“聽音樂”的極小眾場景,遠遠沒有達到規模化。

02

什麼黑膠唱片最好賣?

腰樂隊的實體唱片,一直被稱為是“滾圈兒”的理財產品,他們的黑膠專輯《他們說忘了搖滾有問題》單價已突破2000元。獨立音樂人小老虎的黑膠專輯《色弱》在2016年才200元左右,目前最低價1300元。

這些高價格的黑膠唱片有一個共同點,就是

CD唱片本身就升值,作為外延的黑膠唱片升值就自然而言。

腰樂隊《相見恨晚》的CD唱片價格已超過4000元;小老虎《色弱》的CD唱片均價也已達400元。

更加大眾化的音樂人和專輯,理財效果更明顯。比如蘇打綠的四季黑膠套裝,價格已翻倍至5000元;五月天《第一張創作專輯》的藍膠和《愛情萬歲》的白膠,單價也已超1500元;林俊杰的《新地球》、《因你而在》和《學不會》,單價在2000~8000元,而這些黑膠的發行價格都在單張300~500元。

有多名“閒魚玩家”反饋,周杰倫、五月天、林俊杰、蘇打綠,一直是最好賣的。國外的 Taylor Swift、Billie Eilish、Coldplay 等都是問詢買家較多的。

“流行膠”不像獨立音樂人的黑膠唱片那樣稀有,不一定好買,但相對好賣。

音樂人和作品能否被廣為流傳,依然是黑膠唱片的流通性和價值高低的決定性因素。

但也不是大牌兒的黑膠都能好賣。

Taylor Swift 前6張專輯的彩膠系列,價格上升穩健,全新品都在千元以上。但設計更漂亮的第7張專輯《Lover》(粉色和藍色透明膠),與發行價相比,至今未有明顯的漲幅。

她的第8張專輯《folklore》,雙週限時訂購,8個版本,每張預訂價26美元,8張合計1350元人民幣(中國大陸使用者若從官方網站訂購,郵費70美元左右),目前國內的流通價格在2000元左右。

黑膠復興,是因變身成理財產品?

Taylor Swift 《folklore》黑膠唱片的8個版本

明明是限時訂購的彩膠,官網尷尬地推出一次原價返場,引發已訂購使用者的不滿。銷量與預期脫節,最後賣不動了,這次事故之後,她在同年推出的第2張專輯《evermore》,就保守地只發行1個版本的彩膠。

電影《Joker》原聲帶的普通黑膠、紫膠和畫膠,都不會超過400元,唯首批和第二批噴膠都超過1000元,兩批噴膠加起來發行量不超過2000張,第二批發行時還出現過跌幅。

一個明顯的規律是:

通販、不限量的黑膠在短期內沒有增值空間;

而限量生產的黑膠,雖然單價會漲很多,但因發行總量有限,整體投資收益的天花板也可見,即使單價的漲幅再增大,

黑膠唱片也難成為優質的短期理財產品。

源於誠品書店的黑膠館,是華語黑膠唱片從“小眾”走向規模化“聚眾”的里程碑。始於2007年,誠品掀起黑膠文藝復興運動,結合講座、展覽、演出和銷售,把黑膠唱片推向了更多的年輕人和更廣泛的受眾。

2020年5月31日,誠品書店敦南店關閉,十年間這家店的黑膠唱片銷量Top10中,有3張是陳綺貞的透明膠,而且還是陳綺貞的第三版黑膠唱片。

陳綺貞的前三張專輯《讓我想一想》、《還是會寂寞》和《吉他手》,於2012年首次發行了限定編號版的黑膠唱片;2017年再版發行了圖案膠;2019年又再版發行了透明膠。

在黑膠唱片復刻的回潮中,陳綺貞第三版黑膠的銷量依然堅挺。華研國際於2018年推出了林宥嘉和田馥甄的黑膠唱片,價格目前也都翻倍了。林俊杰、孫燕姿的黑膠唱片都是因發行量少而後續價格翻倍。

經典作品再版,保持版本限量,也能賣得不錯。

近幾年,滾石唱也陸續推出了竇唯、何勇、李宗盛、蘇慧倫、辛曉琪、萬芳、任賢齊、劉若英、梁靜茹等歌手經典作品的黑膠,其中不乏140g的罕見版本。

滾石唱片強調,“一開始是希望以高品質、限量和特殊的膠片引起市場的興趣和關注,希望每一片黑膠對每一個聽眾都是一個值得收藏的珍品,包括五月天、陳綺貞在內的特殊版本黑膠,(不管要買的人多少或者價格漲了多少)

都不會再版

”。

相比 Taylor Swift 團隊的激進(《folklore》彩膠推出8個版本然後翻車),滾石唱片的做法相對保守,即使一些未標明限量和無編號的黑膠,滾石的初版發行規模也多是控制在500~1000張。

關於影響黑膠唱片銷量的因素,滾石唱片認為價格也很重要,推行140g的中價位黑膠,就是要擴大受眾、進一步普及黑膠商品。

03

黑膠會成為什麼角色?

泡泡瑪特(09992。HK)的創始人王寧,掌管著市值百億的潮玩帝國,他說要做的是這個時代的“唱片”公司。

唱片,是一種流行文化符號;而黑膠,能否再成為這個時代的“唱片”?

就像泡泡瑪特推出的盲盒,持續地“出圈”,才能成為流行文化符號。在周杰倫之外,還沒有更多的黑膠唱片能“出圈”。

當下,黑膠唱片既不能回溯成內容載體的剛需,也沒有像得物(毒)App和“鞋”那樣不斷地推動多款球鞋的價格創造歷史高點,但

黑膠唱片具備某些潮流玩具的特質——擁有豐富的內涵性和長久的生命力,這就是在某個時代成為“新唱片”的籌碼。

價格,依然是有待突破的瓶頸。滾石唱片發行的140g黑膠,價格也都接近200元人民幣,與常規的180g黑膠相比售價降低了1/3,但離泡泡瑪特的盲盒均價相比,還是貴。

如果黑膠唱片的受眾仍限於唱片愛好者或特定明星的粉絲,就難於“出圈”,這也是作為潛力股的黑膠唱片,至今無法起飛的命門。所以說,

在當下,相比黑膠唱片,盲盒和潮流玩具的確更像是這個時代的“唱片”。

黑膠唱片的生存和發展,要先把“好賣”和“賣好”進一步擴大,並且持續下去,就可能等到一波“新消費”的碰撞。

成為下一個時代的“唱片”,才是黑膠唱片最理想的歸處。

04

當下黑膠的生存狀況?

有兩種品類的黑膠,並不屬當下流行文化的符號。

一類是 The Beatles、Pink Floyd 早期版本的二手黑膠,價格基本都在1000美元以上。《The Beatles》的白色版 No。0000001,成交價79萬美金,被載入了吉尼斯紀錄:這些是“古玩”級的藏品,是“信仰貨幣”,早已超出理財產品的範疇。雖然你手中的某張黑膠也具備這潛質,但需要非凡的運氣,以及漫長時間的洗練。

另一類是大宗古典樂、爵士樂的黑膠,這些唱片在唱機上的播放頻次最高,雖然在酒吧,或其他消費場景,這些黑膠都很彰顯“氣質”,但它們絕大多數體現的仍是“功能”價值,普遍價格都不貴,並不受回潮的影響。

誰在推動黑膠唱片的回潮?

第一股勢力是傳統的唱片公司和音樂人,一邊把新專輯黑膠化,一邊把經典專輯復刻成黑膠。從汪峰的《果嶺裡29號》到袁婭維的《1212》,新專輯釋出都同期發行了黑膠。而陳奕迅、孫燕姿、林俊杰等音樂人新專輯的釋出,也能帶動老專輯黑膠的發行。

滾石唱片、摩登天空、華研國際、華納唱片和環球唱片也都是發行黑膠唱片的活躍者和推動者。

黑膠復興,是因變身成理財產品?

摩登天空公司黑膠展示櫃

這些黑膠唱片呈兩極化的分佈。一類“親民化”,趙傳、崔健的多數黑膠唱片都屬此類,做工和品質較一般,單價不超過300元;另一類“高階化”,母盤一定是來自美國、日本和德國,並由知名混音工程師和工作室完成,這已是大牌音樂人發行黑膠的標配,發行價一般在300~500元之間。

第二股勢力是獨立音樂人,他們推出的黑膠更加註重設計感和風格化。比如2020年最受矚目的懸疑劇之一《隱秘的角落》,影視原聲由丁可製作,黑膠設計獨特且限量發行;知名音樂人小柯的新專輯《五十歲的狂歡》也低調發行了黑膠,並給予多數購買者親筆簽名。

黑膠復興,是因變身成理財產品?

丁可《隱秘的角落》和小柯《五十歲的狂歡》

後搖廠牌1724唱片,從2006年至今已出品58張唱片,2018年開始做了5款黑膠,2021年的9張預發行專輯中至少有5張會以黑膠唱片呈現。主理人牛磊表示,以往每張黑膠只做200~500張,預售就能賣完,還沒用啟動分銷和線下演出售賣。

在牛磊的實踐中,採用特殊工藝,設定限定編號已是常規操作,10寸和12寸的黑膠規格,透明膠、彩膠和噴膠等品類都已嘗試過,價格一般控制在200元以內。根據市場反饋,1724唱片後續會進一步提高黑膠唱片的比重。

黑膠復興,是因變身成理財產品?

1724廠牌 In Lights 樂隊的《遺忘之橋

作為新生代音樂人的毛不易、隔壁老樊也已推出黑膠唱片,只是從母帶到成品的做工,都有湊數之嫌,對他們而言,

黑膠唱片既可以作為一張名片,又可成為變現的一種形式。

一張CD如果要賣到100元以上,通常都需要複雜的設計和做工,而黑膠唱片200元的起步價也容易被市場接受,

從變現的角度,黑膠唱片比CD唱片更具價效比。

第三股勢力是渠道和發行商,比如星外星和嘿喲音樂,他們根據對本土市場的洞察,會推動版權方和音樂人制作黑膠唱片,甚至自己下手去投資和引進。

星外星作為內地知名的音樂廠牌、出版和發行商,引進了大量黑膠唱片,包括 Taylor Swift 的彩膠專輯《Lover》,胡德夫的黑膠專輯《時光》。嘿喲音樂作為周杰倫黑膠唱片的內地版發行商,也在寶麗金50週年首度引進張學友《吻別》、鄧麗君《漫步人生路》等黑膠唱片。

這三股勢力正不斷地刺激著內地的黑膠市場。近幾年越來越多的黑膠唱片店和黑膠酒館,仍多是聚焦於古典樂和爵士樂,黑膠的供應渠道以進口批發為主,並沒有與這三股勢力掛鉤成相生的商業鏈條。而傳統的唱片店,已在逐年增加黑膠唱片的展示與販售比重。

古典樂和爵士樂,短期內沒有能夠引領流行文化的跡象,古典樂和爵士樂黑膠更難成為這個時代的“唱片”。

流行黑膠和獨立黑膠,依然是未來讓黑膠“出圈”的希望。

05

黑膠,距離“唱片”有多遠?

2010年,滾石唱片開始探索黑膠市場,至今仍是最活躍的華語黑膠廠商之一。經歷十年的打磨,他們追求的黑膠唱片如此定義:

1。 實體收藏的樂趣與聆聽的儀式感

2。 類比溫潤音色的聆聽感受

3。 美好青春的追憶與時代共感

4。 復古情懷的新鮮感受及同儕討論的酷炫話題

2017年,滾石唱片與相信音樂推出五月天的黑膠大碟典藏旗艦組,預訂價為12590元新臺幣(約合2930元人民幣),發行量1000套,同款編號的旗艦組目前已升至3萬元。

2020年,周杰倫發行黑膠套裝是“出圈”大事件,滾石唱片又推出了伍佰的 1992-2008 Collection 限量黑膠套裝組,但聲量遠不及周杰倫,已發貨2個月,還未有明顯的漲幅(但未來可期)。

不管作為收藏品的漲勢如何,這些黑膠箱都符合滾石定義的黑膠,但還是隻有周杰倫的黑膠離“唱片”最近。

目前更多酒館、咖啡店開始陳設黑膠,就像壁畫一樣,愛的人本來就愛,不愛的人最多是在此時此地的場景體驗加分,不會因此而愛上黑膠。

但如果這些音樂、這些音樂人、這些黑膠唱片的出鏡率再高一點,黑膠唱片就離大眾更近一點

。黑膠不只是音樂的載體,也是聽眾情感與羈絆的媒介,這份價值始終都是衝擊流行文化的資本。

黑膠復興,是因變身成理財產品?

華語黑膠箱套裝組

黑膠唱片是偶像與粉絲通路的變現手段,也是音樂人與聽眾的溝通媒介。黑膠還在大眾市場的商業模式還未穩健,黑膠的增值免不了剋制(限量),黑膠的普及又需要張揚(推廣)。

音樂和偶像的影響是持久的,黑膠唱片作為音樂的載體和偶像的媒介,會在剋制與張揚中繼續成長。直至有一天,你拿起一張黑膠唱片,要拍一張照片,要發在社交媒體,或者你也開始喜歡那種儀式感。

作為理財產品,黑膠唱片無法真正地崛起;只有再次成為流行文化的引領者,黑膠唱片才能真正被點亮,同時也成為更好的理財產品。

從視覺、音色、觸感,和那些與音樂相聯的情感和羈絆,或者是在等周杰倫一次次喚醒,或者是在等價格的壁壘被打破,但那

與流行文化相生的黑膠唱片,絕對不是復興,只可能是新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