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你們錯怪網際網路了

這一次,你們錯怪網際網路了

關於網際網路企業,存在許許多多的“網路傳說”。其中很著名的一類就是打官司“無往不利”,以至於被質疑“有貓膩”。這些段子的廣泛流傳,讓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以為,一家網際網路大廠能夠輕鬆搞定其所在地區的司法機構,獲得“想贏就贏”的特權。

但,這是真的嗎?

近日,一份權威報告出爐,資料清晰地表明,傳說不是真相,段子不是事實。

8月16日,中國政法大學資料法治研究院釋出了《網際網路領域智慧財產權司法保護資料分析報告》。這是圍繞國內網際網路企業智慧財產權司法維權的情況和特點,首次進行了全面系列分析的一份調研報告。《報告》的主要結論是,我國對網際網路企業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在不斷強化。

此外,《報告》指出,網際網路企業在不同地區的勝訴率對比顯示,北京、杭州和深圳三地法院在面對網際網路企業的相關智慧財產權案件時均能統一、中立地對待各網際網路企業,並不因網際網路企業的住所地不同而存在明顯差異,也從側面說明我國法院在處理網際網路企業案件時不存在所謂的“主客場”,能夠堅持“以事實為基礎,以法律為準繩”,不存在地方保護主義。

這一次,你們錯怪網際網路了

這一次,你們錯怪網際網路了

這一次,你們錯怪網際網路了

資料很清晰,結論很明確,傳說不存在。報告不光比較了各家網際網路大廠在不同城市的勝訴率,還對比分析了音集協、音著協、視覺中國這幾家機構,發現它們的勝訴率與網際網路大廠相當。其中,音集協在北京地區和深圳地區的勝訴率分別為100%和98。11%、音著協在杭州地區勝訴率為100%。

視覺中國的司法訴訟也非常有意思。他們訴訟量大,勝率也高,一度非常受關注。有媒體曾報道稱,視覺中國不僅在追究他人圖片侵權的問題上有“絕不放過一個”的謹慎,在賠償金額上也有自己的堅持。

那麼這幾個行業組織又有什麼“驚人能量”呢?無非是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強,維權意識高。

從統計資料來看,一家大廠不光在“主場”勝訴率很高,在“客場”勝訴率同樣很高。比如阿里在杭州的勝訴率為75。61%,在北京88。61%,比在杭州高。每一家都這樣,而且勝訴率還在增長。

這很神奇嗎?其實道理很簡單。大廠的法務都是有豐富經驗的專業人才,不會浪費時間去打無準備之仗。每個人的職業生涯都不是過家家。

另外,我國智慧財產權保護的法律逐漸完善,規則越來越清晰。既然決定起訴,說明已經基本有底了。

那麼網路傳說是怎麼生成的呢?因為那些網路文章通常只會選取部分事實,或者一些有噱頭、吸引眼球的訴訟個案,以迎合讀者的內心預判,而不顧事實的全貌,也就是說不是客觀事實。

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是,網際網路企業這些年一直在外界的高光關注下,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容易被外界放大和過度解讀,有時候甚至被戴上有色眼鏡觀看。同樣的事情,發生在傳統行業和網際網路行業,社會公眾的解讀有可能會差別較大。

同樣,這份報告能否終結這些傳說呢?我並不樂觀。一個故事能否流傳,並不需要滿足事實真實,而只需要滿足情緒真實。

什麼是情緒真實?就是當人們喜歡討厭一個事物的時候,你丟擲關於這個事物的負面描述,人們就不會加以辨析。“壞人幹什麼都不值得奇怪”。

所謂“叫魂”,所謂“獵巫”,所謂“破窗效應”,背後都是同一套集體心理。

經濟學家羅伯特·希勒說,人類思維似乎對陰謀有著天生的興趣,往往因為想要保護自己免受他人陰謀傷害而形成個人身份和對朋友的忠誠。他援引了歷史學家理查德·霍夫斯塔特的說法,後者透過研究美國曆史上很多毫無根據的陰謀論例項,發現這些敘事雖然近乎荒謬,卻往往表現出“幾乎令人感動的對真實性的關注”。

近年來,網際網路大廠在公眾心目中的整體形象一直在下滑,尤以今年為甚。不能否認,有些惡果是某些大廠自己種下的,前些年光顧著狂飆突進,內部管理和外部溝通都沒有做好。速度掩蓋了很多問題。

但是現在事情顯然走過了頭。一遇到網際網路大廠的負面新聞,大家便一擁而上,迅速形成圍毆之勢。很多批評都是先做結論,再蒐羅材料。人們爭相比賽誰的嗓門更大,誰的措施更嚴厲,誰罵得更狠,誰能罵出花。

至於批評的邏輯是否嚴謹,論據是否充分,管他呢,你要不服,你就是洗地,恰爛飯。

有句老話說的是,若批評不自由,則讚美無意義。而在某些時候某些領域,若只有批評一種姿勢,那批評也沒什麼意義了。

從這個意義上講,在這個節點上,還有機構站出來說“三地法院在面對網際網路企業的相關智慧財產權案件時均能統一、中立地對待各網際網路企業,並不因網際網路企業的住所地不同而存在明顯差異”,還是挺難得的。

網際網路大廠是基於經濟理性成長起來的物種,像世界上的大多數事物一樣,它們並不純粹,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它們並不是天然可疑的,也絕沒有包藏什麼禍心。平視網際網路大廠,客觀看待其功過,不貼標籤,不搞汙名化,正是有判斷力的人應該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