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田園隱逸之篇,沿襲了初唐以來山水田園詩的表現方式

本文系作者李大哥說段子獨家原創,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安謐恬淡的田園風光的欣賞,對超然物我、了無世紛的隱逸生活的滿足,以及對隨遇而安、虛無寂滅的人生觀的自白。這是一堵用複雜心態構築起的自我保護的精神屏障,與歐洲的田園牧歌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們在不同的空間和時間用不同的語言向我們展示了人類精神史上曾經的追求和嚮往。總之,山水田園詩派繪山水景緻,攝田園風光,寫隱逸生活,發閒情逸致。

為何田園隱逸之篇,沿襲了初唐以來山水田園詩的表現方式

田園風光

作者閒雅超曠,作品清幽恬靜,尤以五言見長。代表人物王維、孟浩然,以此著稱者還有儲光羲、常建、祖詠、裴迪、綦毋潛,等等。繼陶淵明之後,大力寫作田園隱逸題材,並將之與謝靈運所開創、謝朓所發展的山水行旅題材結合起來,開盛唐山水田園詩風氣之先的,當首推孟浩然。孟浩然(689~740),襄陽(今湖北襄樊)人,世稱孟襄陽。他大半生都隱居在襄陽城南峴山附近的澗南園。40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

為何田園隱逸之篇,沿襲了初唐以來山水田園詩的表現方式

王維繪圖

他雖為學幾十載,卻一直未能仕,以布衣終其生。王士源曾為之嘆息:“嗟哉!未祿於代,史不必書。”(《孟浩然集序》在後人眼中,他近乎一個超邁世事,不汲汲於富貴,慼慼於貧賤,怡悅于山林白雲之間的隱者高人。李白贊之曰:“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贈孟浩然》然而,孟浩然並非真的對工業、顯達無動於衷。“魏闕心常在,金門詔不忘”(《自潯陽泛舟經明海》)。

為何田園隱逸之篇,沿襲了初唐以來山水田園詩的表現方式

王士源繪圖

是他用世之心的自白,“當路誰相假,知音世所稀”(《留別王侍御維》)是他失意落魄心境的傾訴。命運捉弄,機遇乖違,逐漸淹泯了他的理想和追求,成就了他隱者、高士的清譽。這其中的無奈和苦澀唯有詩人自心了知。所以他的詩時見起伏,時有騷動,時發孤寂之鳴,而始終未能真正的平和、徹底的寧靜。他在《臨洞庭湖贈張丞相》中慨嘆“欲濟無舟楫”“徒有羨魚情”,內心恐懼生命落空的焦灼之情昭然若揭。

為何田園隱逸之篇,沿襲了初唐以來山水田園詩的表現方式

洞庭湖

《他在春曉》中低喃“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看似平淡隨性不經意,韶光流逝的悵然何輸於夫子於川上“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的浩嘆。孟浩然現存詩二百餘首。就體裁而言,多為五言,尤擅長五律;就題材而言,多為山水行旅、田園隱逸之作。“山水行旅之篇,意境多以沖淡清曠取勝,如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宿建德江》)、東林精舍近,日暮空聞鍾”(《晚泊潯陽望香爐峰》)。

為何田園隱逸之篇,沿襲了初唐以來山水田園詩的表現方式

孟浩然繪圖

其間亦有壯逸之篇什,如“照日秋雲迥,浮天渤澥寬。驚濤來似雪,一坐凜生寒”(《與顏錢塘登樟亭望潮作》“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臨洞庭贈張丞相》但這種渾健、壯逸仍是束於沖淡寧靜下的變調,未曾流於一瀉千里,奔騰不羈。故而後人評曰:“沖淡中有壯逸之氣。”(胡震亨《唐音癸籤·吟譜》)應該看到,孟浩然的山水詩,已不同於六朝山水詩對客體自然的簡單摹寫,而是突出主體感受,將客體的寫景與主體的心緒交織在一起。

為何田園隱逸之篇,沿襲了初唐以來山水田園詩的表現方式

胡震亨繪圖

如“氣蒸雲夢澤,波撼岳陽城”,是寫洞庭湖的浩渺、激盪,又何嘗不是在寫大唐帝國的強盛和威勢,以及由時代氛圍激發起的作者按捺不住的飛揚的思緒。後世詩與畫逐漸拋棄形似而推崇“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藝術境界,在孟浩然的詩中已見端倪。田園隱逸之篇,沿襲了初唐以來山水田園詩以觀賞為主的表現方式,同時又融入了他終生未仕的人生經歷,透過塑造典型的隱士形象,反映中下層文人尋求人格獨立、精神自由和崇尚自然美的藝術理想。

參考資料

·《唐音癸籤·吟譜》

·《臨洞庭贈張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