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北京天文館坐落於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138號,佔地面積20000平方米,建築面積26000平方米,於1957年正式對外開放,是我國第一座大型天文館,也是當時亞洲大陸第一座大型天文館。

六十多年來,北京天文館以其獨特的演示手段,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觀眾。目前的北京天文館分為A館和B館兩大部分:A館始建於1955年,1957年建成開放;B館建於2001年,2004年建成開放。

01 場館概況

1929年,中央研究院在國立天文陳列館(北京古觀象臺)的發展報告中這樣批道:“若論宣傳天文起見,則德國蔡司廠之天象儀,美妙無比,但價值過昂,處現在狀況之下尚談不到。”當時的現代中國天文學先驅者高魯、張鈺哲、陳遵媯、李珩等紛紛撰文,介紹和宣傳有關天象儀和天文館的知識,呼籲中國天文館的誕生。

1954年夏,中國駐前民主德國使館向外貿部門反映說,前民主德國的蔡司天象儀是一種科學普及教育儀器,德方對中國有貿易差額,建議購買天象儀,作為一部分外貿補償。隨後這份檔案轉到中央文委,同年9月中央文委決定籌建北京天文館,並由中國科學院負責辦理。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1955年9月8日,天文館工作人員和天文學家及有關人士在北京天文館籌建辦公室門前的合影。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北京天文館建築模型。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建設中的北京天文館。網路

1957年,北京天文館落成並正式對外開放。天文館由建築師張開濟進行建築設計,室內裝飾由美術大師吳作人和周令釗等人完成的。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1957年9月29日 北京天文館開館禮。網路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1991年天文館已超期服役,到1998年已幾度傳聞要拆掉舊館重建新館,導致一時間參觀人數劇增。2000年9月8日,北京天文館老館最終避免了被拆除的命運,決定在保留老館的前提下修建新館,並與老館建築相互呼應 。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2001年12月26日,北京天文館擴建工程正式開工,建築面積兩萬多平方米,是原天文館規模的近10倍。同時,新館在功能上超越傳統天文館,具備星空表演、動感電影等令人震撼的視聽效果。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2004年12月12日,投資3億多元人民幣、耗時近三年建成的北京天文館新館(B館)開始對公眾開放。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目前,北京天文館包含A、B兩館,共4個科普劇場。A館天象廳是我國大陸地區最大的地平式天象廳,內部裝置處於世界領先水平。B館於2004年底正式建成開放,內有宇宙劇場、4D劇場、3D劇場3個科普劇場,以及天文展廳、太陽觀測臺、大眾天文臺、天文教室等各類科普教育設施。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除播放科普節目外,北京天文館還舉辦各項展覽、天文科普講座、天文夏(冬)令營,編輯出版和發行天文科普書刊《天文愛好者》,組織天象觀測等眾多科普活動。

2007年,國際小行星中心釋出公告通知國際社會,第59000號小行星永久命名為“北館星”,即北京天文館星。這是對北京天文館成長足跡的肯定,也將鼓舞天文館日益完善發展。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02 天文展覽

——- 宇宙暢遊 ——-

“宇宙暢遊”展覽從地面觀星開始,將身邊的星星隕石作為起點,逐漸深入至宇宙空間,去了解月球、行星,以及太陽系之外的空間,甚至人類尚未解開的宇宙謎題。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隕石是最具有天文館特色的展品,位於B館的“月球–隕石展區”裡收藏著1978年美國政府向我國贈送了重量僅為1克的月岩樣品,其中的0。5克就在北京天文館展出。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展覽在展項設計上將直觀演示與互動體驗相結合,透過趣味化、故事化的方式將知識內容一一呈現,在抽象的空間內營造出登陸月球、遨遊太空和探索宇宙的氛圍,全方位展示了天文基礎知識及前沿動態。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 宇宙穿梭 ——-

“宇宙穿梭”展覽是一款集知識學習、成果考核、影片欣賞、互動遊戲、參與留念等眾多環節於一身的天文科普互動展項。展項為觀眾設計了故事化的觀展過程,主要包括知識預備、選拔考核、體驗穿梭三個部分。

觀眾透過學習考核能夠成為一艘宇宙時空穿梭機的隊員,在這個具有科幻色彩的穿梭機的帶領下,隊員們將能夠回到137億年前宇宙大爆炸時刻,觀看宇宙演化過程的幾個典型階段。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在觀看的過程中,隊員們還將遇到幾個以互動遊戲形式出現的特殊情況,需要駕駛穿梭機去親身經歷這些特殊情況。遊戲互動環節中還引入了團隊合作和比分排行,讓隊員們在互動的過程中體驗合作和競爭的感受。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 宇宙風景 ——-

“宇宙風景”展覽主要以大幅精美圖片的形式展現部分深空天體,包括星系、星團、星雲等。位於獵戶座內著名的馬頭星雲,看似渺小的“馬頭”實際長度有1光年左右;旋渦星系M104,因側面對著地球,看起來像個“草帽”;著名的七姊妹星團昴星團M45,是北天球夜間肉眼可見天體;鷹星雲內的創生之柱是正在孕育新生恆星的星際氣體和塵埃。這些深空天體,多數都距離地球極其遙遠,最遠可達數十億光年。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 臨時展覽 ——-

“尋找另一個地球——從系外行星到地外文明”主題展覽在天文館A館東展廳正式對廣大觀眾開放。

展覽由“生命”、“家園”兩大板塊組成,兩大板塊以20世紀90年代時間點為分水嶺,90年代之前為人類被動接收外星資訊或主動向外星傳送資訊板塊,突出“生命”的概念,90年代之後為系外行星探索階段,即尋找適合人類生存的“另一個地球”板塊,突出“家園”的概念。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生命”板塊的展示單元有:“運河”縱橫、星際信使、聆聽宇宙、致信M13、文明尋跡、他們在哪、估算銀河系、生命的形式;“家園”板塊的展示單元有:繁星點點、捕星捉影、一代利器、別有洞天、何處可棲。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03 科普劇場

——- 天象廳 ——-

天象廳位於北京天文館A館中央,是我國最早建成的天象廳,能容納400名觀眾同時觀看影片,內部採用紅、綠、褐、藍四區排列,確保每一位觀眾都有一個良好的欣賞體驗視角。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天象廳使用了最新型的蔡司光學天象儀,以及目前世界上解析度最高、色彩最豐富、對比度最好的投影機,能夠在球幕上模擬出真實的自然星空、天象變幻、太陽系穿梭、宇宙探索等精彩的天文畫面。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 宇宙劇場 ——-

宇宙劇場是中國大陸地區首家球幕立體宇宙劇場,能同時為200名觀眾呈現出氣勢恢宏的立體天幕效果。直徑18米,傾角15度的標準半球內配備產自美國的全鋁質金屬球幕作為全天域銀幕,劇場內播放超高解析度的細膩畫面搭配高浸入式顯示技術,使畫面豔麗感人,3D效果卓越超群。 球幕系統擁有龐大的天文資料庫,啟用實時模式,透過立體顯示,將複雜的天體運動清晰呈現出來。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 4D劇場 ——-

4D劇場位於天文館B館2樓,整個影院可以容納200名觀眾同時觀看,播放的科普節目非常具有特色,觀眾觀賞影片時需戴上特殊的偏振立體眼鏡。根據影片情節的發展,特效裝置會產生出噴水、噴風、閃電、捅背、滾珠、耳風和拍腿等特效,與影片真實同步表現。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 3D劇場 ——-

3D劇場位於天文館B館地下一層,共設座椅116席,銀幕寬12米、高9米,是個階梯型的小巨幕影院。劇場採用了先進的播放裝置,全新引進4K高畫質科普節目,畫面效果真實、清晰。戴上立體眼鏡,如夢似幻的立體世界立即映入的眼簾,或是一隻來自白堊紀的霸王龍、或是一頭遠古的冰原巨獸又或是一隻深海的大白鯊。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04 古觀象臺

始建於元大都時期的古觀象臺,原名“司天臺”,後毀於戰火。明正統七年(1442)重建,改名“觀星臺”,清代改稱“觀象臺”。這裡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臺之一,也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天文臺。

古觀象臺以觀測時間久、觀測記錄完整、建築功能完備和儀器配套齊全而在國際上久負盛名。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古觀象臺 托馬斯·查爾德 1875年攝。網路

從明朝正統年間起,到1929年止,這座古觀象臺連續從事天文觀測達五百年,其中包括從1724至1902年,近一百八十年間,每一天的氣象記錄完備資料,這也是世界現存最早的氣象觀測記錄。

北京古觀象臺隸屬於北京天文館,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臺頂展出的八件古天文儀器是國家一級文物,堪稱中國的天文國寶,每年吸引著來自世界各地遊客絡繹不絕前來參觀。

博物館Vol.015|北京天文館

·北京 古觀象臺。高銘

◇ 本文部分資訊來源於北京天文館網站

◇ 本文未標註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