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被收購的最終結局,本土品牌和國外品牌,基本打了平手

波譎雲詭的時代,品牌被收購或併購是資本市場和行業競爭的慣用手法。但是,那些被收購的品牌,即便是曾經很知名的品牌,往往卻不得善終,這是為什麼呢?

大家熟悉的品牌,像國產品牌被國外資本收購的有:小護士、南孚電池、美加淨、雙匯、大寶、白加黑、中華牙膏等,基本都在走下坡路或陣亡了。當然也有一些中國人收購國外的品牌,如沃爾沃、IBM、皮爾卡丹、麥當勞、三洋電器、阿爾卡特、西門子等,除麥當勞走勢尚可外,其他品牌的實際情況都差強人意。

品牌被收購的最終結局,本土品牌和國外品牌,基本打了平手

網際網路行業,像搜狐收購焦點,阿里巴巴收購雅虎中國,騰訊收購的易迅,百度重金收購91和糯米網,優酷合併土豆,滴滴合併快的等等,事實證明,品牌收購實際就是一把殺豬刀。

品牌被收購的最終結局,本土品牌和國外品牌,基本打了平手

這裡要分兩種情況。一般兩家體量相當或者接近的公司走在一起,算是合併,通常情況下,合併初期,兩家公司還會獨立執行一段時間,但大機率上原有團隊的戰鬥力和優勢就被瓦解掉了。土豆、快的,包括大眾點評,都是這樣犧牲者,當然跟58合併的趕集網也不容樂觀。那麼收購呢,基本上是一家實力強勁的公司收購比自己弱小的公司。被收購之後的公司,雖然貌似有了靠山,但失去了創業的原生動力,市場發展往往顯得後勁不足。

品牌被收購的最終結局,本土品牌和國外品牌,基本打了平手

戰略企劃槍手認為,一個品牌的成功並非僅僅資本推動的結果,大部分品牌凝結著品牌創始人和團隊的人格精神和獨立訴求,像這種靈魂性的東西是很難用錢去購買和複製的。被收購的品牌就好比父母二婚後帶來的孩子,並不能獲得更好的待遇,況且,有很多被收購的品牌本身就是競爭對手獵殺的目標,買回來就是為了被替代或雪藏。所以,品牌被收購或併購後真正被做強的寥寥無幾,幾乎就是一種必然了。

對於這個問題,不知道您是怎麼看的呢?歡迎在評論區論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