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氟離子電池:實現水系電解液中穩定、可逆的氟離子電化學儲能

氟離子具有高的電負性、小的原子半徑及原子質量,其作為電子載體能夠提供高的能量密度,氟離子電池的開發能夠豐富現有的電化學儲能體系。此前報道的氟離子穿梭電池大多基於固態電解質或有機電解質,通常具有動力學慢、活性物質溶解等問題。水系電解液具有電導率高、環境友好、成本低等優點,但是受限於水系電解液中不穩定的氟離子電化學,水系氟離子電池鮮有報道。

近日,

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柔性及鋅基電池團隊支春義研究員、李洪飛副研究員團隊開發了一種合理的緩衝相設計策略(BiF3/Bi7F11O5),實現了水系電解液中穩定的氟離子電化學。

設計BiF3和Bi7F11O5物相交錯分佈,不僅能夠有效緩解電極在氟化/去氟化過程中的體積膨脹,增強電極的穩定性,還能夠增強電化學反應動力學,降低氟化過程中Bi3+的流失。實現了水系電解液中穩定、可逆的Bi3+與Bi0轉化反應儲能。

首先在水系KF電解液中分別進行BiF3(BF)和普魯士藍(PB)電極的半電池測試,驗證其組裝成全電池的可行性。測試結果表明BF和PB能夠組裝成全電池,但電池容量在迴圈過程中快速衰減。透過對比驗證發現,PB不存在明顯問題,而BF存在反應不充分、充放電過程中活性物質流失等問題,嚴重限制了水系氟離子電池的效能。克服BF電極不可逆反應和溶解問題對獲得高效能氟離子電池至關重要。

水系氟離子電池:實現水系電解液中穩定、可逆的氟離子電化學儲能

圖1 基於BF電極的電化學研究

然後,利用密度泛函理論計算模擬了氟化鉍和氟氧鉍在氟化/去氟化過程中的體積變化,表明引入氟氧鉍物相能夠緩解氟化鉍電極的體積膨脹問題。並且氟氧鉍具有更優異的電子結構性質,合理設計BiF3和Bi7F11O5物相分佈能夠提高電極材料的穩定性和電導率。

水系氟離子電池:實現水系電解液中穩定、可逆的氟離子電化學儲能

圖2 (a)BiF3 和Bi7F11O5物相在轉化過程中的體積變化示意圖;(b)BiF3 和(c)Bi7F11O5物相的能帶和態密度曲線。

基於以上結論,利用共沉澱及控制氧化法制備了BiF3/Bi7F11O5複合電極,並在此基礎上引入少層石墨烯保護層(BFO),進一步提高電極材料的電導率並改善活性物質流失。

水系氟離子電池:實現水系電解液中穩定、可逆的氟離子電化學儲能

圖3 BFO的理化性質表徵

BFO電極具有明顯增強的可逆性、倍率特性及穩定性。首先,BFO電極電導率得到有效提高,活性物質能夠充分參與反應,提供更高比容量和可逆性。其次,BFO電極的體積膨脹問題得到有效改善,電極材料在迴圈過程中不發生活性物質剝離及電極破壞等問題,從而提高電極迴圈穩定性。最後,電極反應動力學增強,緩解了氟化過程中Bi3+溶解流失的問題,提高了電極材料的穩定性。

水系氟離子電池:實現水系電解液中穩定、可逆的氟離子電化學儲能

圖4 基於BFO電極的電化學效能

離位XRD和XPS表徵結果表明,在BFO//PB電池放電過程中,在BFO電極中金屬鉍發生氟化反應生成氟化鉍,同時鉀離子插層進入PB電極;BFO//PB充電過程中,BFO電極中發生去氟化反應先生成氟氧鉍最終轉化為單質鉍,同時鉀離子在PB電極中脫出進入電解液。

水系氟離子電池:實現水系電解液中穩定、可逆的氟離子電化學儲能

圖5 BFO//PB電池機理分析及BFO//PB的充放電機理示意圖

該成果以“Initiating a room-temperature rechargeable aqueous fluoride-ion battery with long lifespan through a rational buffering phase design”為題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DOI: 10。1002/aenm。202003714)。李學進和唐永超為本文共同第一作者,松山湖材料實驗室柔性及鋅基電池團隊支春義研究員、李洪飛副研究員為本文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