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之洪秀全之起兵反清

《清史稿》單獨列傳的有四人,前三人為中興名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

這三人挽救了清王朝,使其國祚延續了六十年,單獨列傳,也在情理之中。

可這第四人,世人想不到,包括我本人,也未曾料到。

《清史稿》人物傳單獨列傳的第四人的竟然是洪秀全,此人差點顛覆了清廷。《洪秀全傳》是人物傳的最後一篇,也是整部清史稿列傳中著墨最多的一篇。

想來,耐人尋味。編寫《清史稿》的遺老遺少們,估計是在反省歷史,也在重新審視兩百年來對王朝統治威脅最大的競爭對手。

“洪秀全,廣東花縣人。少飲博無賴,以演卜遊粵、湘間。有朱九疇者,倡上帝會,亦名三點會,秀全及同邑馮雲山師事之。九疇死,眾以秀全為教主。官捕之急,乃往香港入耶穌教,藉抗官”

“初,粵西歲飢多盜,湖南雷再浩、新寧李沅發覆竄入為亂。粵盜張家福等各率黨數千,四出俘劫。秀全乘之,與楊秀清創立保良攻匪會,練兵籌餉,歸附者益眾。桂平知縣誘而執之,搜獲入教名冊十七本;巡撫鄭祖琛不能決,遂釋之。秀全既出獄,秀清率眾迎歸,招集亡命,貴縣秦日綱、林鳳祥,揭陽海盜羅大綱,衡山洪大全皆來附,有眾萬人。馮雲山讀書多智計,為部署隊伍、攻守方略。以歲值丁未,應‘紅羊’之讖,遂乘勢倡亂於金田。”

這是鴉片戰爭留下的經濟損害,晚清民不聊生的狀況逐漸顯現,尤其兩廣一代盜匪猖獗。洪秀全打著“保良攻匪”的旗幟積蓄力量。

(公元1851)“閏八月,寇分二路東走藤,北犯永安,陷之,遂僣號太平天國。秀全自為天王,妻賴氏為後,建元天德。以秀清為東王,軍事皆取決,蕭朝貴西王,馮雲山南王,韋昌輝北王,石達開翼王,洪大全天德王;秦日綱、羅亞旺、範連德、胡以晃等四十八人任丞相、軍師偽職。”

這便是永安封王。洪秀全在這裡進行了一系列政權建設,史稱“永安建制”。從此,洪秀全正式舉起了反清大旗,與清政府公開決裂。

《清史稿》之洪秀全之起兵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