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唐詩宋詞會衰落?

中國被稱作詩歌的國度,而詩的繁榮是從唐代開始的。

中國詩歌經歷了漫長的發展歷史,今天我們把詩歌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及現代詩。

古體詩是出現於先秦時期,創作相對於比較自由,在押韻、字數上相對比較自由的詩歌。近體詩是出現於隋唐,成熟於唐代,在創作上對韻律有嚴格限制的詩歌。

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又稱“詩三首”,由孔子整理、編撰,一共305篇,它的創作者是廣大的人民,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都是《詩經》的創作者,《詩經》以四言詩為主。

為什麼唐詩宋詞會衰落?

圖片來源於網路

古人創作詩歌,並不是為了附庸風雅,只是為了記錄生活,起碼在它發展之初是這樣的,作詩的人大多用來記錄生活中發生的事情。

中國第一首上古詩歌叫《彈歌》,是一首二言詩,其文如下:斷竹,續竹; 飛土,逐宍。

詩中記錄了遠古生民打獵的場景。

隨時代的發展,詩的字數發生了改變,由二言到三言,再到四言、五言、七言。

魏晉南北朝時期,以四言為主,四言詩在當時是文人寫文的主流,在當時的創作量應該是巨大的,隨著五言詩的發展,文人們摒棄了四言詩,又加之沒有文人將優秀的四言詩蒐集整理,所以四言詩發展到今天,大部分都散秩了。

今天流傳下來的優秀四言詩被人們熟知的主要有曹操的《短歌行》《步出夏門行》四首,其中以《觀滄海》和《黽雖壽》最為出名。

到了唐宋時期,詩歌岀現空前繁榮的景象,文人墨客用詩來傳達自己的理想、記錄自己的生活、用詩來與人交流,加之有文人刻意的對寫得好的詩進行收錄、整理、編撰,這些行為使很多優秀的唐詩得以流傳,被後人所見。

上海科學院研究員孫琴安,曾在《唐詩選本六百種提要·自序》指出,“唐詩選本經大量散佚,至今尚存三百餘種。當中最流行而家傳戶曉的,要算《唐詩三百首》。由此可見,古人整理出版的唐詩讀物相當巨大。

為什麼唐詩宋詞會衰落?

圖片來源於網路

在清康熙年間,康熙組織文人編寫的《全唐詩》也為唐詩的流傳起到了一定的保護作用。

到了近代,一些文人對詩詞的整理,也讓很多優秀的詩詞得以儲存。

但是隨著宋的滅亡,與之一起走向衰落的不僅是唐詩宋詞,其實是整個漢族文化的衰落。

我們都知道宋亡之後是元朝,元朝是蒙古人的天下。蒙古人在擴張戰爭中無疑是強者,但還是他們在文化上是及其糟糕的,特別是在中原大地上推行蒙古文化,打擊漢文化,這對於傳承幾千年的漢文化無疑是災難。

我們都知道中國詩詞都是可以配樂而歌的。元之後,使詞的調子完全消失殆盡,今天我們只能看到詞牌和文字,卻聽不見它優美旋律了。

元曲是少數漢族文人在詞的創作方式上,創作的像詞一樣的文學樣式,與詞是不一樣的。在創作質量上與詞已難相比,今天的人們熟悉的優秀詞作還很多,說到元曲,可能大部分人大腦裡能想得出的只有一首馬致遠的《天淨沙 秋思》。

元之後明朝又恢復了漢文化,但是已經被摧殘得不成樣子了。之後是清朝,漢文化又一次遭受摧殘。

所以,元之後,唐詩宋詞的減少是漢文化衰落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