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清華畢業,孫子竟不會寫字,媽媽幾乎崩潰了

據統計,適齡兒童中有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的孩子,有閱讀障礙的症狀。

上五年級的校校嘴皮子特別溜,懟天懟地懟媽媽。

“媽媽,我覺得您特別辛苦,上輩子要自己學習,下輩子還要輔導我學習。”

“媽媽,我看到你頭上有一團東西,一團火。”

“考試時也可以睡覺,睡醒後發現也沒什麼事。”

這樣腦瓜特別機靈的孩子,卻是一個有著閱讀障礙症的孩子。在上一年級時,別的孩子都考雙百,只有校校帶回了一張80分的卷子。

姥姥清華畢業,孫子竟不會寫字,媽媽幾乎崩潰了

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校校四年級,媽媽慌了。姥姥是清華大學畢業,媽媽和爸爸也是名校畢業,不可能到了孫子輩連個初中都畢業不了。

於是媽媽帶著校校去醫院檢查,才明白原來孩子的成績上不去,是因為他有閱讀障礙症。所謂閱讀障礙症,就是腦海中知道這個字,但他寫不出來;做閱讀時沒法按照書上的字來讀,而是按照自己腦海中的字來讀。

比如,孩子把“人間世”讀成“人世間”,把“玉”讀成“王”,就連最簡答的“圓”,孩子也只會在紙張上畫一個圓圈。

對此,媽媽百爪撓心,但她沒有放棄,她堅決要讓孩子在這條黑路上走到底。她開始給孩子做各種訓練,然後陪著孩子每晚讀書、寫字、算數、跳繩。

姥姥清華畢業,孫子竟不會寫字,媽媽幾乎崩潰了

家裡的小黑板詳細地記錄孩子每天晚上的學習情況。對於校校而言,他非常戲劇地表現出自己的心情:“別人都想待著家裡,爸爸媽媽別走啊!我就想去學校,爸爸媽媽再見!”

因為在學校裡,老師的關注度無法一直圍著他轉。而在家裡,媽媽的嘮叨和指示讓他每天都在世界末日徘徊。

校校特別能蹦躂的小嘴一大半遺傳自媽媽,媽媽批評起孩子來,自帶喜感不帶髒字卻又特能誅心,面對孩子的貧嘴,媽媽面無表情地說:“起來,穿鞋去跳繩”,看著孩子不認真的態度,她非常堅定地說:“你現在每一刻的態度都決定我下一秒怎麼對待你”,看著姥姥幫孩子輔導功課,不忘囑咐自己的媽,“您能教就教,不能教就算了,別血壓又高了。”

姥姥清華畢業,孫子竟不會寫字,媽媽幾乎崩潰了

媽媽曾想過不如讓孩子在家自己慢慢教,但她也意識到在學校孩子學到的不僅是知識,還有與同齡人的相處。

隨著治療的推進,媽媽每天都在耐心地教孩子認字,讀字,孩子每天都在這種無窮無盡的挫折中成長,他最喜歡的就是睡覺,因為睡覺可以不用做任何事,也不用承擔任何挫折帶來的心理負擔。

面對孩子逐漸地“懶散”,媽媽開始生氣,“你這根本不是什麼障礙症的問題,你這就是懶,就是笨,不願意學。”

可誰能想象,孩子在這條成功率只有3%的道路上要花費97%的付出是什麼感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