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高材生拾荒12年,家人在拆遷房中找到他時,已經神志不清

前不久高考剛剛結束,無數考生在經歷了緊張激烈的高三生涯後,終於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並且準備迎接輕鬆的大學生活。實際上不僅學生,就連許多家長都認為,高中過後孩子的生活就變得輕鬆起來,大學也不過是在邊玩邊學習中度過。

北理工高材生拾荒12年,家人在拆遷房中找到他時,已經神志不清

也正是這種想法,讓許多學生在大學期間得過且過,最後畢業走出校門,發現社會和自己想象的有著很大差距,從而造就了許多不願意面對現實的啃老族。而今天要說的這位,他本是北理工學霸,高考理科狀元,但是在走出校門後卻無法融入社會,最後流浪街頭,靠撿垃圾度過了12年,等到家人找到他時,他已經變得神志不清。

姚遠,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從小他就是人們口中“別人家的孩子”,當其他孩子還在外面玩耍時,他已經在家裡完成功課,當別的父母還在為孩子的成績煩惱時,他早已成為班級第一的學霸。

北理工高材生拾荒12年,家人在拆遷房中找到他時,已經神志不清

當然姚遠優異的學習成績並不是空穴來風,他從小就是個乖巧聽話的孩子,父母要求他的事他都會去完成。而姚遠的父母要求他將重心放在學習上,其他的事都不讓他操心。這雖然讓姚遠成為了一名學霸,卻也為姚遠日後的悲劇埋下了伏筆。

1990年,姚遠高中畢業參加了高考,並且以當地高考狀元的身份,進入北京理工大學讀書。這不僅讓姚遠的學業生涯更進一步,也讓姚遠的父母在當地出盡了風頭。而前往北京讀書的姚遠依舊沒有放鬆警惕,即使許多大學生在大學裡渾渾噩噩地混日子,慢慢迷失在這個小型社會中,姚遠依舊堅持完成學業,並且以出色的成績畢業。

北理工高材生拾荒12年,家人在拆遷房中找到他時,已經神志不清

可當他走出校門後才發現,自己和這個社會格格不入。無論是中學還是大學,姚遠都是班級中名列前茅的人物,他也習慣了這種感覺,因此在走入社會後也自認為自己一定會成功。可很快社會就給了他當頭棒喝,他坐在的研究所遍地都是天才,研究所的領導不僅需要天才,還要精通人情世故的員工。

姚遠固然學識淵博,但是不善於和人打交道的他屢屢碰壁,學校雖然教給了他知識,卻沒有告訴他如何在社會中如魚得水的交際。而從小父母對他的培養也僅限於學習,從來沒有給他灌輸溝通交流方面的技巧。

北理工高材生拾荒12年,家人在拆遷房中找到他時,已經神志不清

很快姚遠就成為單位中的透明人,甚至同事見到他也不會和他打招呼,在第一次感受到挫敗後,姚遠決定離開研究所,去上海尋求契機。2003年他來到了上海,當時的上海正處於蓬勃發展的高速時期,姚遠也被這裡繁華的街市給迷住了雙眼。

可是很快,現實又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燈紅酒綠,炫彩霓虹的背後,卻是社會最殘酷的黑暗,在不斷的找工作、被辭退、在找工作中,姚遠崩潰了,他不知道究竟是自己的問題還是這個社會的問題。

北理工高材生拾荒12年,家人在拆遷房中找到他時,已經神志不清

就在姚遠還糾結於工作和社會之時,2008年一場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成為徹底壓倒姚遠的最後一根稻草。沒有了生活來源,連吃穿住都不能保障的他,只能流落街頭。他沒有臉回到家鄉,不敢去面對滿懷期待的父母,於是他選擇在上海流浪,住在破舊的拆遷房裡,靠著撿垃圾為生。

姚遠的父母長時間沒有兒子的訊息,在家中的他們也非常著急,於是開始到處尋找姚遠的訊息。而遙遠在上海,依舊過著自己流浪漢一般的生活,甚至於他的精神都出了問題。等到姚遠的父母找到兒子時,姚遠已經神志不清,而此時距離姚遠離開家已經過去了12年。

北理工高材生拾荒12年,家人在拆遷房中找到他時,已經神志不清

究竟是學習重要還是社會實踐和與人溝通交際的能力更重要?或許沒有人能夠回答這個問題,但是姚遠的例子卻鮮活地擺在眼前,如果只是一味地讀書,不與社會溝通交流,那麼最後遲早會受到社會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