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這些行為,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大部分家長都做過,你呢?

安全感近幾年在在教育界被頻繁地提起,很多家長也明白安全感對於孩子的重要性,但是到底什麼是安全感,可能很少有家長能說的上來。

所謂“安全感”是指,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逐漸建立起對人和周邊環境的信任感。說白了安全感對於孩子來說就是:

“我需要你的時候,我可以找到你”;

“我說話的時候,我知道你在聽”;

“不管發生什麼事,我確定你一直都在”。

父母的這些行為,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大部分家長都做過,你呢?

0-3歲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鍵期,安全感缺失不僅影響孩子的童年,對其一生都會有極其深遠的影響。比如社交恐懼、缺乏自信心、對伴侶缺乏信任等等,這些都與幼兒時期安全感缺失息息相關。

那麼我們家長的什麼行為會造成孩子安全感的缺失呢?一般三種情況會導致:

父母的這些行為,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大部分家長都做過,你呢?

第一種:對寶貝說一些威脅性的話語

例如:

“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

“你再不聽話,我就叫警察叔叔來抓你”

“你再鬧我就不理你了!”

當我們說出這這些話的時候的確會讓孩子得到暫時的安靜,但是同時也把孩子的安全感趕走了。恐嚇會讓孩子膽小、敏感多疑,極度缺乏安全感,並且會讓孩子對很多事物產生錯誤的認知,而這種影響並不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消逝。

所以,永遠不要用威脅、嚇唬、不理睬來讓孩子聽話。不管什麼情況,父母要給孩子傳達的應該是“我們永遠愛你”“永遠在你身邊”“無論怎樣都會和你站在一邊”的訊號。

父母的這些行為,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大部分家長都做過,你呢?

第二種:沒有給孩子高質量陪伴

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看似在陪孩子,其實精神、心思卻不在孩子身上,如玩手機、打遊戲、看電視、想著工作或別的事。

當家長的注意力不在孩子身上的時候,也就看不到孩子發出的訊號,孩子的一舉一動家長都無法理解其背後的含義。雖然你陪伴在孩子身邊,但是沒有真正的情感互動,所以孩子也得不到真正的滋養。別看孩子年齡小,但是你的冷漠、忽視、敷衍他都能確切的感受到。

那高質量的陪伴,一定是父母全情投入的,也就是眼睛在觀察孩子,大腦在思考孩子的行為方式,心靈在體會他的感受,在這個過程中,你是完全屬於孩子的,且心無雜念,不被其他的事情佔據精力。

父母的這些行為,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大部分家長都做過,你呢?

第三種:父母的情緒波動較大

比如當孩子做錯事情的時候對著他大吼大叫、在孩子面前表現出焦慮、或者當著孩子的面和伴侶吵架等等。這些父母總是會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展現在孩子的面前,但是你不知道的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情緒的穩定是最重要也是第一位的。

那些性格溫和、情緒穩定的父母教養出來的孩子多半是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而且他們更願意去接受生活的挑戰。而那些性格強勢、情緒不穩定的父母,教養出來的孩子則更容易走向極端,更容易缺乏生活中最起碼的安全感。

孩子還小,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做錯事情,這其實也是對外探索途中的必經之路,所以在非原則的問題上,父母不要過分地斥責、打擊孩子,應該創造安全且輕鬆的認知環境,並且接納孩子的情緒、接納他的不足、接納他的失敗,多給予孩子鼓勵和幫助。當父母能接納孩子時,他們才能表達真實的自己,孩子才會有足夠的安全感來活出自己。

父母的這些行為,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大部分家長都做過,你呢?

心若沒有了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流浪;心若有了棲息的地方,那麼必定能在成長的這條路上走得更加堅定、從容。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分享到這裡,每天三分鐘,育兒更輕鬆!讓你成為更懂孩子的父母,我們明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