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懲罰教育有用嗎?

家庭成長微知識

今天

父母教養孩子中最常見的手段,獎勵與懲罰。我們普遍認為孩子做錯了事情就要懲罰,以避免再次犯錯。做對了事情就要獎勵,鼓勵做得更好。實際這些獎懲真的有用嗎?

你的懲罰教育有用嗎?

我們要知道塑造一個人行為最重要的手段不是在他做錯事的時候批評他,而是在他做對事的時候表揚他,並且告訴他你的這個行為是什麼,如自律、尊重他人、理解……。並且說為什麼這個為什麼是非常重要的。

有很多孩子不喜歡聽到父母的表揚。有個孩子在投籃,投了半天終於投進去了。然後爸爸就說太棒了,你真了不起。當他爸爸說太棒了,了不起的時候,這個孩子反而不打了,把籃球一丟不玩了。爸爸說怎麼回事,我就誇兩句,怎麼反倒不玩了。

在青春期的孩子身上,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你不誇還好,你一誇他不做了,原因是什麼呢?我們的這種評價式讚賞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的。你可能會問,怎麼變成評價式讚賞了呢?

孩子,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真是與眾不同,你太棒了,這種詞兒都是評價式讚賞誇,孩子會覺得既然都已經這麼好了,那幹嘛還要做再做,剩下的都是挫折了。這只是一級反饋,這種一級反饋僅僅是表揚對方,是沒法使得對方更有動力前進的。

二級反饋的特點是你一定要描述出你所看到的東西。比如還是打籃球這件事,爸爸可以這樣說:我看到你一直在練習投籃,並且最後能夠投進去,我覺得你真的是進步了。這就是描述你所看到的東西。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的測試,讓兩組小孩做了拼圖以後,一組表揚說你真聰明,這個叫做讚揚。一組說你們具有探索精神,你們真棒。你們覺得哪種效果好?後來發現被表揚聰明的孩子,在接下來的遊戲當中更多的選擇了更簡單的拼圖。而被表揚具有探索精神的孩子,在接下來的遊戲當中更多的選擇了困難的拼圖。

我們的一句話能夠讓孩子的行為產生完全相反的行為方向。父母應該知道我們說話有多麼的重要。

我們要更多的肯定他的動機和過程,而不是簡單的肯定他的結果。

當你簡單肯定結果時候,孩子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做對了,不知道哪做對了。所以他不會繼續養成這個習慣,如果你能夠肯定他的過程和動機,他就知道我下次如果我繼續保持探索精神的話,做另外一件事我也能夠做的很好。這種口頭表揚的方式是特別有助於塑造孩子行為。而在這個時候,不要輕易的用物質來進行賄賂。因為物質的賄賂會讓孩子找不到這種表現好的這種感覺,他只會想要獎勵。

父母給予孩子最有利的獎勵是這種沒有任何成本的口頭表揚。而這種表揚是有一些技巧的。

第一、表揚的時候態度一定要真誠。

第二、同一個事情,不要重複提及太多次,會讓孩子覺得不舒服。

第三、表揚就要說出事實,今天早上咱們那麼趕的情況之下,你還能夠保持不遲到,說明你特別重視不遲到這件事,你是一個有素質的孩子。

第四、表揚越快越好,要及時表揚,不能說這件事過去半天了,你才想起來表揚,那種感覺沒有了,表揚也起不到作用了。

第五、表揚要多樣化,孩子會有新鮮感。

第六、不要利息。孩子可能會有很多毛病,他做好了這件事,你只說這件事,不要扯到其他事上去。也不要說以後怎樣。很多父母會說,你看這件事你做的就很好,那件事你是不是也要做的很好。你這樣就不是表揚了,而是評判。

很多父母的眼睛整天就盯著孩子的這個錯誤,孩子做的好都是應該的。

設計獎勵,你需要了解你的孩子會看中什麼東西,然後讓孩子參與設計一個獎勵池。比如讓孩子參與設計獎勵池,讓他提出他想要什麼獎勵,然後可以給他喜歡的獎勵。同時不要讓物質獎勵取代口頭獎勵。

口頭獎勵永遠是重要的。千萬不要以為給他買個禮物,就代表了說你做這件事很好,你給他買禮物,他未必知道這件事很好,他未必知道這件事好在哪,他未必知道你為什麼要給他買雙禮物。所以說出那個為什麼是特別重要,然後表揚。你答應給的獎勵一定要做到。

他逐漸出現了很多正確的行為,然後你要依靠紀律來約束,真正的紀律是關愛和理解。當一個人感受到了父母對他的關愛和理解的時候,他會傾向於不會輕易的去犯規。

所以在紀律約束的時候,我們也有一些注意事項。

第一、言行要一致,說出來就一定要執行。

第二、當孩子出現不當行為之後,你要及時的立刻給予糾正或者做出處罰。

第三、願意跟孩子協商。

第四、在制定家庭規則時,儘可能讓孩子多參與。

你的懲罰教育有用嗎?

每個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然後幫助孩子理解規則以及破壞規則的後果,說這個事兒為什麼要制定這個規則,這個規則對大家都有什麼樣的好處。如果破壞了,不但我們會怎樣,你自己也會受到什麼樣的傷害,然後私下給予迴應。批評他的時候把他拉到一邊,單獨跟他聊。批評結束之後或者懲罰結束之後,都一定要講,我是多麼的愛你,我不喜歡的是你剛剛的那個行為,而不是你這個人。

爸爸媽媽對你永遠是無條件的愛,只有這個無條件的愛存在,這些懲罰才會有效。否則的話這些懲罰都會讓孩子成為叛逆的理由和藉口。他最後會認為,我之所以這麼叛逆,就是因為你們根本就不愛我,而愛是特別重要的紀律的動力,紀律是靠愛來維繫的。

如果父母太溫和是不能夠迴應叛逆孩子的錯誤行為,孩子做什麼都行,犯了錯父母一笑而過,他們就會失去威信和尊重。所以縱容性的家長導致孩子的叛逆和專制型的家長導致的叛逆型的孩子一樣多。

很多家長對孩子的縱容,其實是對自己兒時經歷的反叛,就是小時候被父母管的太嚴了。我現在對你特別的縱容。就是你小時候經常被你的爸爸揍,你長大了以後,你甚至跟你爸爸完全相反,有的人會變成溺愛他的孩子,這其實一樣是受了爸爸的影響,而不是說你表現的跟你爸爸一樣,才是受你爸爸的影響。

不是說不能夠懲罰孩子,懲罰孩子是沒有問題的。我們要分清楚兩個概念,一個叫做直接後果,一個叫做消極後果,你要用直接後果來懲罰,而不要用消極後果來懲罰。

直接後果是,比如說你跟孩子約好了,說咱們今天晚上五點半鐘一定要一塊兒吃飯,你一定要回來。然後孩子看電視,你叫他,你說該吃飯了,他不來,然後再叫他該吃飯了,不來,問他你打算看多久?他說我要再看半個小時,半個小時後他來吃飯,飯沒了,飯吃光了,孩子說我沒飯吃。那對不起,咱們說好了,五點半鐘要吃飯,現在飯沒有了,所以不好意思,今天沒飯吃了,餓一頓。說媽媽理解你餓了,那咱們明天早上吃早餐,這叫直接後果。

消極後果是,孩子失手把一個杯子打碎了。杯子打碎了,所以你今天晚上不能看動畫片,這叫消極後果。不能看動畫片這件事情和孩子打碎杯子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絡。所以孩子會覺得很奇怪,說為什麼我打碎了杯子會不能看動畫片?

所以從此以後不是你讓他變得更乖,而是讓他學會了怎麼樣欺騙你。如果成績考得不好的話,我們就取消這次的旅遊。這個聽起來是一個邏輯結果,但是它實際上就是一種懲罰,這個會破壞無條件的愛,會讓孩子覺得你跟他之間並不是愛的關係,而是索取要求或者交換的關係。

很多人會拿孩子的正確行為來交換一些東西,這是非常糟糕的行為。你們有沒有被父母用消極方式懲罰過很多次,所以你變得更加善於撒謊,很多孩子都會是這個樣子。因此我們說消極後果和直接後果的區別是特別明顯。

你的懲罰教育有用嗎?

經常使用消極後果,懲罰往往沒有什麼效果,因為孩子對這種強度已經逐漸適應了。時間久了,父母為了達到一定的效果,會變得越來越嚴厲,然後這個懲罰就會升級甚至失控。同時孩子的恐懼、憤恨、痛苦會淹沒他們學習的潛力。

正確的答案是,你應該學會換位思考,這才能夠做到讓孩子承擔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