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孩子學習產生內驅力——讀《貪婪的多巴胺》有感

家長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對學習有“內驅力”

內驅力的鼻祖,Ryan 和Deci在文獻中提到:勝任感,自主感,和情緒聯結是內聚力的根基和前提,但絕對不是一切,內驅力一個重要的核心是

得讓孩子真的意識到,做這件事真的太好玩,太有趣了

我們可以從很多育兒書或文章中都能學到關於培養內驅力的方法。如:任務拆解,創造條件,意外誇獎等

這些方法無疑是實用有效的,但家長們操作起來仍有難度,總是很難堅持下去。家長想養成這種符合培養孩子內驅力的行為模式,必須要知道內驅力產生的根源。

聽了樊登老師講的《貪婪的多巴胺》後我驚訝的發現:

多巴胺與內驅力的產生緊密相關。可以說內驅力的產生就源於我們大腦中多巴胺的分泌。它們的核心都是太好玩,太有趣了。

多巴胺是一種大腦分泌的單一分子的神經遞質,起到調節神經系統功能的作用。

多巴胺能使人感到愉悅,興奮,願意探索冒險,富有創造力,專注力,追求獲得更多,以及計算與規劃等。

分泌了多巴胺一定會產生內驅力

那些電腦遊戲,短影片,菸酒,糖,垃圾食物的製造者都是培養內驅力的高手,讓我們不斷去玩,去刷,去吃。而驅使我們對這些上癮的正是大腦中分泌的多巴胺。

書中心理學家用鴿子做實驗,在鴿子面前放一個啄食器,鴿子每用嘴叨就會有食物出來,然後測試怎樣能讓鴿子拼命的啄。

1。叨一下就出同樣的食物,這是確定的。

2。叨一下不確定是否出食物,有時出一個食物,有時出兩個,有時候不出食物。

結果是第二種設定,在不確定是否出食物的時候鴿子會拼命的叨。

人類還可以控制它們頭腦中的多巴胺的分泌,一旦將鴿子頭腦中的多巴胺的分泌降低,它就沒有了去叨啄食器的動力了。

大腦什麼時候會分泌多巴胺呢?

驚喜促使多巴胺的分泌,而沒有得到滿足時會分泌多巴胺。

書中用了一個實驗證明這一點:

給猴子吃東西,同時設定兩個門,哪個門燈亮,哪個門就有食物出來。當亮燈和食物連一塊時,檢測到猴子看到燈亮,食物出來,一吃到食物就會分泌多巴胺,但這無法區分它是因為快樂還是驚喜,才分泌了多巴胺。科學家逐漸將亮燈和出現食物的時間拉開,結果發現,猴子不是因為吃到食物才興奮,而是隻要一看到亮燈,它就想到會有食物出來,就已經開始分泌多巴胺了。而反過來,將亮燈和出現食物的聯絡切斷,猴子只是吃食物過程中,並不會分泌多巴胺。

從這個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亮燈是一種訊號,食物是需求,吃到食物是需求被滿足,當訊號和需求聯絡起來時,訊號就有了啟用需求的能力,出現訊號就會分泌多巴胺。

我們假設訊號=s(signal),訊號啟用需求=a(activation),需求滿足=r(reach),那用函式表示就是f(s,a,r)=分泌多巴胺,我們只需要套用這個公式,就知道該如何促進多巴胺分泌,從而更合理的利用多巴胺。

如何促進孩子多巴胺的分泌而使他們對學習產生內驅力呢?

我們用孩子學鋼琴來舉例,套用公式f(s,a,r)=分泌多巴胺 ,s=練琴,a=練琴啟用認可,r=獲得認可, 這三個變數得到滿足時,孩子一練琴就會分泌多巴胺。

我們可以先讓孩子練習簡單曲目,這個過程也會比較短,孩子練好之後,家長組織一個小型的音樂會,邀請孩子的朋友,以及鄰居等來參加他的音樂會,讓他感覺到這件事很重要,會給他帶來滿足感,會收到大家的認可。一旦孩子將練琴和這種需求被滿足的感覺聯絡在一起,他的需求就被練琴這個動作激活了,他就會產生多巴胺,孩子便會對練琴產生內驅力。

當孩子面對學習時,先讓孩子透過簡單的努力,得到反饋,有了反饋的喜悅並對學好產生希望和興趣。接著帶一些挑戰,激發去探索,這種對未知的期待就是一種驚喜的預期,會激發孩子產生多巴胺後不斷的做下去,形成正反饋迴圈,這就是將興趣轉化為激情的過程。

如何讓孩子學習產生內驅力——讀《貪婪的多巴胺》有感

馬斯克的媽媽Maye Musk的自傳中提到:馬斯克在12歲的時候對電腦感興趣,於是他媽媽就給他買了一臺電腦,在他寫出一個遊戲之後,他媽媽又鼓勵他寄給一個雜誌。就這麼簡單,Maye Musk養育的三個孩子,在12歲喜歡的事情,都成為未來自己的熱情和事業。

有的家長說,我們沒有條件經常為他舉行音樂會等給他滿足感的活動怎麼辦?

在《貪婪的多巴胺》中提到 ,我們玩遊戲開寶箱的時候,寶箱裡有的時候有寶物,有時候沒有,該如何設定這個機率,達到的效果才是最好的呢?答案是25%,就是25%的情況下,讓他得到一個讓他興奮的禮物,他就很容易長時間的玩這個遊戲。

所以我們家長不需要每次都給孩子滿足,每次都滿足會讓他多巴胺分泌的難度升高,我們只需要大概四次滿足一次的機率,就能使孩子熱愛這件事了。

經常有家長說孩子:若是把玩遊戲的勁頭用在學習上該多好啊!

我們現在瞭解了孩子喜歡玩遊戲的原理,同樣應用在學習上,給孩子驚喜和滿足,使孩子在學習的時候不斷分泌多巴胺,產生內驅力,進入到正反饋迴圈。學習就不需要家長再發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