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管教」瞭解孩子:孩子不當行為背後的四種原因

學育兒是為了讓自己深感愧疚,然後為自己育兒時的失控痛哭流涕嗎?

不是!

是為了瞭解自己行為背後的原因,瞭解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只有知己知彼,才能更好地實踐,實踐獲得成效了,才會願意真正去相信科學育兒的必要性!

育兒套路千千萬,唯有真誠得娃心!

今天跟大家分享正面管教課程中關於孩子不當行為的四大原因。

「正面管教」瞭解孩子:孩子不當行為背後的四種原因

昨天又上了2個多小時的正面管教課程,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親子模擬互動:

背景是孩子學習貌似挺努力的,但考試成績很不理想。

6位學員扮演家長,全都站在椅子上,背靠背圍成一圈。

1名學員扮演孩子,轉圈走到家長面前,說:“我是一個孩子,我想要歸屬感。”

當“孩子”拿著一份分數極其難看的卷子給家長時,扮演家長的學員瞬間入戲,於是孩子得到了如下回應:

“你腦子在哪裡啊,你太讓我失望了。”

“你要死啊,你昏頭了是吧,考這個成績,你不要回來了!”

“你天天在幹嘛啦?天天看起來在學習,結果考出這個成績出來!”

“你每天在那裡讀書讀書讀書,讀的是什麼,考的是什麼成績啊,不要去學校啦!”

“你真的有在讀書嗎?你自己反省下你考的是什麼,我真的已經是無話可說了。”

“你到底行不行?你不行我外面去請家教給你補習好吧!”

「正面管教」瞭解孩子:孩子不當行為背後的四種原因

孩子總共轉了2圈,收到類似的迴應double了一次。

作為一個在鏡頭外的旁觀者,我也感受到發脾氣時候的媽媽們真的很面目猙獰,導師邀請大家發表自己的觀點,不少媽媽都紅了眼眶在抽泣。

擦乾眼淚,咱們一起來捋一捋隱藏在行為背後的深層次原因。

01

我為何如此憤怒?

因為不論我是全職媽媽還是職場媽媽,一旦孩子出現某種問題,我總是首當其衝被責怪的人!

如果我是職場媽媽,我上班很辛苦,努力掙錢為孩子謀取更好的教育環境,我壓榨我自己去陪他看書陪他去博物館,週六週末犧牲我的休息時間送他去上培訓班,但是,他仍然常常讓我很抓狂,很多時候我付出的精力和金錢就像丟進了一個深水潭,響都不響一下;

如果我是一個全職媽媽,我承受了一天被呼叫800次的痛苦,對我而言沒有什麼時間是整塊的,我和我的時間都被劃分成了一個個碎片。然而,不僅沒人教我怎麼修復碎片,反而有很多人教我怎麼利用我的碎片時間!我沒有外出賺錢,所以我的壓力更大,但凡孩子有個頭疼腦熱、打架罵人、成績退步,我就首先要責怪自己:“我怎麼連個孩子都帶不好!”

如果我是爸爸,當家中的太太因為無法搞定孩子而大發雷霆時,我如果開口勸阻,我會被懟地很慘,她會說我平常就知道隱身,這時候就出現冒充好人!如果我不干涉,太太就會抱怨自己擁有的是“喪偶式婚姻”;如果我各打五十大板,那問題就更嚴重了,我會直接被安排全權接管孩子的教育…

就這樣,

深深的挫敗感讓我們在面對孩子的“錯誤”時無比憤怒,我的付出和我的回報總是不成正比!

02

孩子的心態

當我認真觀看螢幕裡的親子互動演練時,那個扮演孩子的學員委屈到淚眼婆娑,我也跟其他觀察者一樣對這個被怒吼的孩子無限同情,甚至想要衝破螢幕去給她一個安慰的擁抱!

然而,“孩子”自己的發言卻讓我措手不及,只能愣在那裡。

她說:前三位成人責罵她時,她很害怕也很羞愧;

到第四位時,她已經聽不到對方具體說什麼了;也就是說,面對辱罵,這個孩子啟動了防禦機制,他關閉了自己的聽力,不再接受負面訊息了;

第二輪的責罵再次開啟時,孩子已經麻木了,她不再流淚,只是默默地任由大人發怒;

最後,“孩子”說,如果還有第三輪,估計我就能嬉皮笑臉的面對了。

「正面管教」瞭解孩子:孩子不當行為背後的四種原因

是不是很可怕!

我剛剛親眼目睹的是一個原本有著

羞恥心和自尊心

的孩子,在責罵中,

貶低

自己進而

麻痺

自己,最後她乾脆

放棄

自己,轉而有了

報復

行為:她能嬉皮笑臉去對抗成人的怒罵,她給自己貼上了

無可救藥

的標籤!

而這個標籤,正是父母以愛之名的嚴厲導致的。

父母的嚴厲和孩子的優秀沒有直接的相關性,但跟孩子的不自信倒是呈現正相關。

獲獎無數的著名導演姜文在《十三邀》節目中被問到:人生有沒有失敗的地方?姜文答道:有啊,我和我媽的關係。他說自己是個很平常的人,是一個非常不自信的人,這份不自信來自於和母親的關係,因為自己所做的事一直不被母親看見。

03

惡性迴圈的行為模式

兒子跟我講了他一個朋友的故事。

他說那個孩子換了新書包,因為他爸爸把他的書包徒手撕成兩半了。

我見過那個孩子,的確不是傳統意義上的乖小孩,在課堂上也常常會做出譁眾取寵的事情,但兒子很喜歡跟他一起吐槽一起聊物理化學武器之類男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兒子說那孩子很喜歡化學,並且對不瞭解的事情會刨根問底。

我大致可以想見那個手撕書包的夜晚發生了什麼,孩子很晚了還不想寫作業,一直習慣放養他的媽媽已經無能為力,便求助於爸爸,但爸爸工作忙碌本身就是早出晚歸,對孩子的固有印象仍停留在“不聽話”的層面上,當溝通和權威都不起作用的時候,他把自己的憤怒轉向了那個書包。

「正面管教」瞭解孩子:孩子不當行為背後的四種原因

結果呢,結果父母還是需要再次掏錢給孩子買了個新的書包。

這件事情,震懾到孩子了嗎?我想大概是沒有。

紅樓夢裡的賈寶玉因為無心仕途經濟,被自己的親爹打到血肉模糊,卻仍然“冥頑不靈”。

孩子犯錯,激怒成人,成人也需要快速甩掉這個不良情緒,所以會用一些手段希望能快速解決問題,而孩子感受到的卻是委屈、憤怒,甚至想要反抗,

這些情緒促孩子使下一次還是會繼續犯錯,外顯形態就是“屢教不改”!

或許,下一次,這個孩子還是會因為類似的事情收到升級的暴力對待;再下一次,或許他的父母會徹底放棄,而這個孩子,也會陷入了“自暴自棄”的深淵,也許成績並不太受影響,但親子關係卻徹底裂開了一道鴻溝!

04

打破迴圈,瞭解孩子

如果我們被告知自己的行為將會親手將孩子推向深淵,我們還會這麼不假思索地釋放自己的憤怒嗎?我想絕大部分家長絕對不會因為要出一口惡氣而肆意採用以暴制暴的措施了。

當孩子的行為觸犯到我們設定的界限時,只要不是即刻危險,我們都可以暫停一下,把自己當做一個旁觀者,思考一下:

「正面管教」瞭解孩子:孩子不當行為背後的四種原因

這個傢伙到底為什麼會這樣?

他想表達些什麼?

我們要堅定地相信,作為一個正常人,孩子的行為肯定不是想換來一場痛罵或者一頓暴揍。

在正面管教的體系中,孩子不當行為背後的原因被歸為四類:

尋求過度關注

:你要看到我, 讓我感受到你愛我

尋求權利

:我要我說了算,不能光聽你的

報復

:你讓我不爽,我也讓你不爽

自暴自棄

:反正你們就是不喜歡我,那我就自我放棄咯

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信心的孩子。

當我們冷靜下來,透過孩子表面的行為分析出背後的心理原因,我們就有了和孩子再次建立連結的機會。

05

再次建立親子連結

最近流行一個詞:鬆弛感。什麼叫鬆弛感,

鬆弛感不是躺平,而是對自己和孩子的接納。

接納自己的無力

我們在育兒道路上遇到這樣那樣的困境,而是因為我們沒有具備充分的經驗;

我們不應該被責備,而應該被賦予機會去了解科學的育兒知識;

我們並不是神,只是一個偶爾也需要放假的父母;

父母是我的重要身份之一,但我首先得是我自己。

接納自己的崩潰

我擁有正常的大腦構造,所以我有情緒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偶爾發了一次脾氣,也不必高估一次傷害的力量;

我可以跟孩子傾訴我在育兒時候遇到的困難,尋求他的幫助,這不丟人;

我可以在發怒之後跟孩子道歉,告訴他剛才我真的沒有控制好自己,我也需要練習,這也不丟人。

接納孩子的特性

每個孩子都是不一樣的;

我的孩子有他自己的特性,他絕不是一無是處,他的行為背後也有特定的心理需求。

接納了自己和孩子,我們便成功邁出了親密關係的重要一步!

接下來,去學習去聆聽科學的育兒知識吧,把每一次學到的都運用到你的親子關係上,血緣是與生俱來的,愛也是與生俱來的,

但是如何愛,卻值得我們認真學習並努力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