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個月跌沒了1600億,理想汽車″過冬″?

文 | 楊萬里

常言道,理想很豐滿,現實卻骨感。如今,理想汽車上演了這一齣劇情。

短短4個月時間,理想汽車股價重挫53。53%,總市值蒸發超1600億元人民幣。

4個月跌沒了1600億,理想汽車″過冬″?

昔日的造車新勢力明星企業,為何不被追捧?“投資邏輯動搖”可能是市場關注的焦點。

理想汽車股價弱勢背後,既有外部市場因子影響,如美聯儲加息,流動性收緊,導致新能源車回撥;也有內在因子擾動,如品牌信賴度受挑戰、技術路線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競爭壓力加劇、陷入虧損泥潭等。

理想汽車進入“冬天”了?

輟學兒創造千億市值車企

如果不考大學,你認為能改變命運嗎?

80後出生的李想家住河北石家莊,李想家庭環境相對優渥。他的父親是導演,母親是老師,稱得上書香門第之家。這種家庭的孩子,卻輟學了。

18歲那年,李想放棄高考,輟學創業。日後,在一次公開場合,李想給出的理由是不太喜歡考試。

2000年,千禧年之際,李想進行了第一次創業,打造了泡泡網,後來發展成一家營收、淨利潤同時破千萬的IT垂直互動入口網站。

考慮到行業發展的瓶頸以及電腦硬體行業逐漸衰退,李想第二次創業,切入了汽車媒體行業,併成立了汽車之家。在2008年6月份,汽車之家登陸美股,李想身價破億。

接觸到特斯拉Model S後,李想選擇第三次創業,正式進入電動車行業,也就有了現在的理想汽車。

4個月跌沒了1600億,理想汽車″過冬″?

李想在創業初始,主打的是理想ONE,定位於家庭使用者,價格帶選擇在30-40萬元區間。

有個大背景是:國內部分家庭有了小孩後,需要更大的一臺代步工具,而國外品牌的中大型SUV定價普遍在40萬以上,理想汽車憑藉精準定位迅速崛起:

2020年時,理想汽車銷量約3。26萬輛,到了2021年年末,銷量約9。049萬輛,增幅超2。7倍。

在銷量暴漲同時,資本市場也為理想汽車打開了一扇大門。2020年7月30日,理想汽車正式登陸美股,一年後又在港股上市。

在高光時刻,理想汽車美股總市值超過490億美元,按照當前匯率估算,人民幣市值超過3500億。

或許是對於未來很樂觀,在去年2月份,李想公開立下Flag:理想汽車2025年的戰略目標為取得20%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第一的智慧電動車企。

4個月跌沒了1600億,理想汽車″過冬″?

令人唏噓的是,現實冰冷。

一組資料顯示,2022年1月至8月,銷量進入前十的國內新能車廠商分別是比亞迪、上汽通用五菱、吉利、奇瑞、廣汽埃安、長安、哪吒、小鵬、長城。

4個月跌沒了1600億,理想汽車″過冬″?

在銷量排名中,理想汽車不僅落後於傳統車企或老牌新能源車企,甚至都被哪吒、零跑等後起之秀超越,與“中國第一的智慧電動車企”的距離相差甚遠。

據瞭解,部分機構對理想汽車的新推出的產品並不看好。交銀最新觀點稱,“46萬元的高價限制了理想L9的銷售,因為它的目標群體小眾”。

此外,理想L9的釋出也間接衝擊了理想ONE的訂單量。2022年8月,理想汽車共交付新車4571輛,同比下降51。54%。

如果理想ONE和理想L9未來不能扛起大梁,理想汽車的目標還能實現嗎?

再看二級市場表現,2020年11月24日,理想汽車最高漲至47。7美元,此後開始了長達兩年的震盪走勢。

進入2022年後,理想汽車“先揚後抑”,5月和6月展開大反彈,年內漲至41。49美元高點,之後,連續四個月下跌(7月至10月),股價下跌至19美元,相較年內高點跌幅超53%,實現腰斬。

投資者不買賬,難道只是看銷量這一單一指標嗎?非也。

理想汽車的投資邏輯動搖,或許是使得市場做多信心下降的重要原因。

面臨的四大挑戰

當下,理想汽車面臨著四大挑戰。

第一大挑戰是品牌信賴度受挑戰。

2019年,理想汽車開始交付理想ONE產品,到了今年6月,釋出了第二款重磅產品理想L9,李想曾豪言稱它是“500萬內最好的家用旗艦SUV”。

在產品換代之際,部分消費者成為了清庫存的工具人。

據介面新聞報道,理想汽車的銷售人員曾對車主表示,“理想ONE短期內不會停產”、“L9溢價嚴重,理想ONE保值率高”。

實際情況卻相反,理想ONE很快被曝出降價2萬及停產的訊息。提前買車的消費者明顯吃虧,網上也出現了一些表達不滿情緒的言論。

4個月跌沒了1600億,理想汽車″過冬″?

李想曾提出,理想汽車要做的是像蘋果公司一樣的產品品牌,而產品品牌以使用者的長期價值為中心,為了長期的價值會直接犧牲短期的利益。

理想汽車在產品換代銷售過程中,又是否考慮為消費者的利益著想過?對於車企來說,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也會影響到未來的發展,而理想汽車無論是換代事件還是之前出現的故障事件中,一些舉措都曾引起網友不適。

第二大挑戰是技術路線面臨的不確定性增加。

理想汽車這家公司的特殊在於選擇的是“增程式電動汽車(EREV)”。

該技術路線的優點在於,既可以充電,還可以透過加油的方式來保持動力,實現更長的續航里程,相當於為電動汽車增加了一個燒油的“充電寶”。在現有動力電池續航不足和成本過高背景下,增程式技術車企產品受到歡迎。

但隱憂在於,如果未來動力電池的續航里程突破瓶頸且成本下降,增程式技術產品是否還吃香?

另外從政策看,北京和上海對純電動車更“友好”。

據上海市最新出臺的檔案顯示,自2023年1月1日起,對消費者購買或受讓插電混動汽車(含增程式)的,不再發放專用牌照額度。在北京地區,政策規定只有純電動車才可享受相關新能源政策和補貼,且增程式電動車可能仍受尾號限行影響。

在業內,魏牌CEO李瑞峰曾公開發表觀點,認為“增程式混動技術落後是行業共識”。

第三大挑戰是行業競爭壓力加劇。

目前,新能車行業有三大陣營:老牌車企(傳統燃油車、老牌新能源車)、網際網路及科技巨頭、造車新勢力。

一方面,傳統車企正向新能源方向轉型,依託傳統的技術、市場和資金,形成自己的優勢;另一方面,網際網路及科技巨頭選擇合作造車或者單獨造車,他們的現金流充沛,且科技感比較濃厚。

隨著造新能車的參與者越來越多,給理想汽車形成的壓力更大。更值得警惕的是,在理想汽車主打的增程式電動車賽道上,東風集團旗下車型嵐圖、華為與賽力斯合作品牌問界也相繼釋出了增程式汽車產品。

第四大挑戰是陷入虧損泥潭。

2018年至2022年上半年,理想汽車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5。32億人民幣、-24。39億人民幣、-1。517億人民幣、-3。215億人民幣、-6。288億人民幣,五個報告期合計虧損約50。73億元。

4個月跌沒了1600億,理想汽車″過冬″?

實際上,這也是蔚來、零跑等造車新勢力面臨的共性問題:難以扭虧為盈。

在貨幣寬鬆時期,資本的成本往往比較低,造車新勢力們可以憑藉燒錢搶佔市場,而隨著美聯儲多次加息,全球流動性收緊,造車新勢力要麼削減成本、要麼透過融資造血。

理想汽車有“理想”,它想成為新能車第一梯隊企業,但過程又是曲折的。在新能源崛起的當下環境,理想機會很大,挑戰也很大,未來如何發展,我們將持續關注。

媒體來源:德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