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李世民一再尋找此人說若不是此人,李世民幾乎當不上皇帝

為何李世民一再尋找此人?說:若不是此人,李世民幾乎當不上皇帝

大家都知道歷史上對於皇位的爭奪都是非常殘酷的。比如說清朝康熙晚年的九子奪嫡,眾位皇子為了皇位爭鬥數十年。再如宋太宗趙光義在充滿疑惑中登上皇位後殺弟逼侄。可以說,在古代的皇位爭奪戰中,親情就顯得不那麼重要了。即便是古代皇帝的標杆,唐太宗李世民,也是踩著兄弟的屍體登上皇位的。

為何李世民一再尋找此人說若不是此人,李世民幾乎當不上皇帝

為何李世民一再尋找此人說若不是此人,李世民幾乎當不上皇帝

李世民死後,太子李治繼位,長孫無忌也就成了皇帝的親舅舅。李治在繼位之初對長孫無忌也非常信任,封他做了太尉、同中書門下三品。根據史料記載,在李治繼位的第一年裡,有一個洛陽人名叫李弘泰,上書告發說長孫無忌謀反,唐高宗二話沒說直接下旨將李弘泰處死,可以看出李治當時對長孫無忌信任有加。

為何李世民一再尋找此人說若不是此人,李世民幾乎當不上皇帝

但是在李治做皇帝十年之後,長孫無忌突然被削職發配,罪名同樣是謀反。在發配的三個月後,李治下旨逼迫自己的親舅舅上吊而死。為什麼僅僅過去幾年,唐高宗李治卻突然失去了對長孫無忌的信任,親自下旨迫其自殺呢?

為何李世民一再尋找此人說若不是此人,李世民幾乎當不上皇帝

一開始,隋朝政治清明,民間太平,所以李靖一身才華也沒什麼用武之地。可是隨著隋煬帝推行厲政,各地百姓難以承受,地方官員們也紛紛反叛,李靖的才華才在這烽火亂世中慢慢顯露出來。大業末年,李靖任馬邑郡(治今山西朔縣東)丞,在李淵帳下和突厥人作戰。當他察覺到太原留守、唐國公李淵要造反的時候,受忠君思想影響,李靖喬裝打扮一番,偷偷溜出太原,想去江都向隋煬帝稟報。然而一路上,他發現到處都是硝煙,朝廷已經岌岌可危。到了京城長安時,更是因為道路受阻而無法繼續前行。事實上,李靖告密與否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這時已經沒有辦法能挽救傾頹的大隋江山。

為何李世民一再尋找此人說若不是此人,李世民幾乎當不上皇帝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跟眾多草莽豪傑一樣,常何加入李淵的隊伍中,因其作戰勇猛,驍勇善戰,很快便在李淵軍中頗有聲望,李世民在得知軍中既有如此神勇之人,很快就把其收入帳中,成為其手裡一員大將,在攻打竇建德大軍時,因其所率領的小分隊繞到後方,與李世民的大軍,形成南北夾擊之勢,最終大破竇建德大軍,抓獲竇建德,一時間,全軍皆知,名聲在外。

為何李世民一再尋找此人說若不是此人,李世民幾乎當不上皇帝

此時天下已定,除了漠北草原上的突厥以外,國內再沒有勢力與大唐抗衡,俗話說可同患難,不可同富貴的真理,又發生了李淵三個太子身上,朝堂之上,明爭暗鬥,波濤洶湧。由於李淵不守承諾,殺害竇建德父子,竇建德的殘餘勢力怒不可言,殘餘部下再次起兵造反。此時大唐王朝需要派兵鎮壓,太子李建成抓住這次機會,自薦東征,此時的竇建德殘餘勢力已是強弩之末,不堪一擊,於是太子李建成就選出一系列武將出戰,其中就包括常何。

為何李世民一再尋找此人說若不是此人,李世民幾乎當不上皇帝

隋煬帝無道,民怨沸騰,天下大亂。蕭銑在吳楚起兵,自立為梁國天子,召岑文字為中書侍郎。李淵在太原起兵,自立為唐國天子,命河間王李孝恭平定了梁國。岑文字勸李孝恭禁止將士擄掠,於是吳楚百姓得以安定。

為何李世民一再尋找此人說若不是此人,李世民幾乎當不上皇帝

李世民在位時,岑文字為秘書郎(掌管圖書經籍),又在中書省兼職。後來岑文字又被李靖舉薦,升遷為中書舍人。當時顏師古為中書侍郎,詔書都是由他草擬的。岑文字也善於文辭,而且比顏師古更加敏捷,起草詔書的文辭往往符合李世民的心意。顏師古被免去中書侍郎後,李世民便任命岑文字為中書侍郎。中書侍郎是中書省最高長官中書令(宰相)的副官,中書令缺失時,由中書侍郎代理中書令職能。

為何李世民一再尋找此人說若不是此人,李世民幾乎當不上皇帝

為何李世民一再尋找此人說若不是此人,李世民幾乎當不上皇帝

李世民在位時,岑文字為秘書郎(掌管圖書經籍),又在中書省兼職。後來岑文字又被李靖舉薦,升遷為中書舍人。當時顏師古為中書侍郎,詔書都是由他草擬的。岑文字也善於文辭,而且比顏師古更加敏捷,起草詔書的文辭往往符合李世民的心意。顏師古被免去中書侍郎後,李世民便任命岑文字為中書侍郎。中書侍郎是中書省最高長官中書令(宰相)的副官,中書令缺失時,由中書侍郎代理中書令職能。六月初四的夜,此時李世明率領八百親兵,在玄武門外觀望,此時空氣中充滿一股肅殺的氣息,李世民從越感到如此不安,以至於汗流不止,他故作鎮定,打出暗號,此時的玄武門大門為之敞開。李世民的心已經緊張到極點,如果常何最終選擇太子,此時門內一定暗藏埋伏,倘若自己一進此門定死無葬身之地,此時已由不得他多想,再仔細看過門內情況後,緊要關頭決定率領眾人前往,後面也如史書中記載一樣,李世民誅殺太子李建成,三弟李元吉,逼迫其父李淵讓權。正是這位名不見經傳的常何成了此事關鍵性人物,這才有了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後的事情此役中常何居功至偉,但因此事無法宣揚,事後只封食邑三百戶,但私下二人有何動作,我們也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