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品的左都御史,與六部尚書對抗,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從一品的左都御史,與六部尚書對抗,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在明清統治時期,朝廷中出現了六部九卿的說法。六部九卿指的是朝廷9個部門的長官,基本上都屬於朝廷重臣。六部很容易理解,分別是吏部、禮部、戶部、兵部、刑部和工部。九卿除了6部尚書以外,還有大理寺卿、都察院左都御史和通政使。其實,六部尚書和左都御史,又被成為大七卿,明顯比大理寺卿、通政使高了半個檔次。那麼,左都御史與六部尚書對抗,到底誰的權力更大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從一品的左都御史,與六部尚書對抗,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首先,我們聊聊六部和都察院的權力劃分。在朝廷的六部中,吏部的權力最大,主要負責官員的選拔、升遷和考核。禮部的任務最雜,教育、外交、禮儀等都屬於禮部的工作範圍。戶部負責財政、錢糧和賦稅,並不負責全國武官的管理和軍隊的調動。刑部屬於司法機構,主要負責治安和審判。工部的地位最低,但油水很大,負責城牆、宮殿、橋樑等修建工作。

其實從隋唐到宋元,六部尚書的地位和權力並不高。因為朝廷採用了三省六部制度,在六部之上,還有一大群宰相們輔政。到了明朝統治時期,由於皇權的加強,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並且斬殺了最後一位丞相胡維庸。六部開始直接對皇帝負責,六部尚書的地位進一步提高。至於都察院,前身則是御史臺。朱元璋改組了傳統的御史臺以後,都察院橫空出世。

從一品的左都御史,與六部尚書對抗,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都察院的當家人為左都御史,此外還有左右副都御史、左右僉都御史和13道御史,對應了明朝的13個行省。那麼,都察院的主要職權是什麼呢?請注意,都察院並負責具體的行政事務,但負責監察、考核和監督。至於工作範圍,基本上不受限制。從大臣多娶了幾個小妾,到皇帝違規行為,都在都察院的監督範圍之內。在明朝統治時期,形成了著名的“科參”文化。

都察院屬於朝廷清流官員的大本營,都察院的官員基本上不怕打擊報復。如果某一位官員,報復了都察院的御史。第二天,幾百封彈劾奏摺能夠一起上報到內閣。在明朝統治時期,對都察院的工作範圍有明顯的規定:“大臣奸邪、小人構黨、作威福亂政者劾,凡百官猥茸貪冒壞官紀者劾,凡學術不正、上書陳言變亂成憲、希進用者劾。”即使朝廷閣老、六部尚書,對彈劾也非常頭疼。

從一品的左都御史,與六部尚書對抗,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在明朝統治時期,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六部尚書的品級以上,都是正二品的高官。在清朝入關以後,繼續沿用都察院制度。左都御史的品級提升為從一品,仍舊和六部尚書平級。清朝對都察院的職權規定是:“凡朝廷政事得失,民生利弊,以時條上,百官有奸貪汙績,亦得據實糾彈。”清朝對當家人左都御史的權力,也有明確的規定:“左都御史掌察核官常,參維綱紀。”

從表面來看,左都御史的權力不如六部尚書實在。因為六部尚書管理各個領域的工作,但左都御史管理比較虛。其實並不是這樣,按照現在的標準,都察院有點類似於紀檢和檢查部門,但比紀檢部門更加全面。例如朝廷對向各個地區派遣巡查御史,監督各地區的官員。如果有死刑案件,刑部稽核、大理寺複核的時候,都察院的官員負責監督,以免出現徇私舞弊的情況。

從一品的左都御史,與六部尚書對抗,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對於明朝時期的官員來說,都察院左都御史和六部尚書一起,被稱為“大七卿。”比大理寺卿和通政使,明顯高了半個檔次。由此可見,左都御史與六部尚書屬於同一個檔次。其實,六部也分三六九等。左都御史調任吏部或者禮部尚書,基本上屬於升官。因為吏部的權力最重,吏部尚書屬於天官老爺。禮部最清流,禮部尚書基本上都能入閣,最終成為閣老。

由於都察院屬於最清流的機構之一,如果調任刑部、工部尚書,基本上屬於降級,因為地位反而還不如之前。由於左都御史的權力非常大,地位類似於之前的御史中丞。因此,在明朝統治時期,左都御史被稱為大中丞。在明清統治時期,誰也不敢輕視左都御史。六部尚書如果與左都御史撕破臉皮,鹿死誰手還很難說,因為雙方的權力差距並不大。這個時候,就得看皇帝比較偏向誰了。

從一品的左都御史,與六部尚書對抗,到底誰的權力更大

在明清時期,還形成了一個規矩。為了加強總督、巡撫對各地官員的考核權,總督和巡撫都有都察院的掛職頭銜。例如各地的總督,一般掛兵部尚書或者都察院右都御史的頭銜。至於巡撫大人,則掛禮部侍郎或者都察院右都副御史頭銜。總督和巡撫對各級官員,都擁有考核、監督的權力。請注意,在明朝時期都察院的官員中,凡是左開頭的,基本上都是都察院的正式官員。如果是右開頭的,基本上都是掛職頭銜。

無論什麼官員,還沒有人敢藐視都察院,都察院的名氣很大。哪怕是最低階的七品監察御史,其他地方官員也會恭恭敬敬的稱呼一聲“察院老爺。”當然,都察院並不是什麼都不怕,吏部怕都察院進行“科參,”都察院則怕吏部的“京察。”每逢六年,吏部都會進行一輪“京察,”可能會對都察院進行報復。例如把一部分監察御史,調往外地擔任知縣或者知州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