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虛的人,陽氣的三個“洩露點”,想要陽氣足,最好“堵上”

陽虛的人,陽氣的三個“洩露點”,想要陽氣足,最好“堵上”。

對於一個正常的機體來說,陽氣的充沛,顯然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從歷代中醫著作的描述來看,都把陽氣放在一個很高的位置。比如內經的“陽氣者,若天與日”之類,就是最好的證明。

陽虛的人,陽氣的三個“洩露點”,想要陽氣足,最好“堵上”

但是,陽氣作為一類“宜動不宜靜”的屬性,因為推動著生命活動,抵禦著外邪的侵襲。這本身就是一個消耗的過程,需要我們源源不斷地補充。而生活中,飲食、起居等方面的習慣,都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增加陽氣的損耗,從而形成所謂的“陽虛體質”。

陽虛,並不遙遠!,它就在我們身邊。不好的生活習慣、還是心理情志上的壓力,都有消耗陽氣、讓陽氣趨向於虛弱不足的可能。所以,保護好體內的陽氣,對提高生活質量、改善健康水平是很有幫助的。

陽虛的人,陽氣的三個“洩露點”,想要陽氣足,最好“堵上”

就陽氣本身的特點來說,它喜歡循行在體表,成為身體抵禦外邪的屏障。只有在我們睡覺的時候,它才向內進入到營陰之中,就像一個人需要喘口氣一樣地休整。如此日復一日,生生不息。整個過程,簡單說來,就是兩個字:出、入。

而陽氣出入的通道,算是陰陽媾和的途徑,也算是“百密一疏”之處。因此,也在體表形成幾個容易“洩露陽氣”的點,是值得我們注意的。

所謂的“洩漏點”,基本都和經絡穴位相吻合。如果我們日常對這些地方做好防護,對養護陽氣是很有好處的。在我看來,至少有如下三處穴位,可以看作陽氣的“洩漏點”:

陽虛的人,陽氣的三個“洩露點”,想要陽氣足,最好“堵上”

大椎穴在第七頸椎骨的下方。如果不知道什麼是“第七頸椎”,那就用手摸著脖頸,左右擺頭,最上端不動的那塊就是。

大椎穴是督脈的大穴。督脈有“諸陽之海”的別稱,手足三陽經在這裡和督脈進行交匯。就身體而言,背為陽、腹胃陰。大椎穴位於督脈的上端,剛好是衣服覆蓋不到的地方。為什麼在風雪天外出的時候,會有“寒氣灌脖子”的感覺?其實就是大椎穴受到寒氣吹掃的原因。

為什麼將大椎穴當作一個陽氣的“洩漏點”?就因為我們對它“缺少”關愛。戴帽子也遮不到它,穿衣服也暖和不到它,唯一的方法似乎有個“圍巾”,但我們又嫌它不方便。可以說,大椎穴是最容易受寒之處。即使是夏天,空調也經常吹到它。

陽虛的人,陽氣的三個“洩露點”,想要陽氣足,最好“堵上”

所以,做好大椎穴的“防堵”,在寒冷季節適當做好它的保暖防風,避免寒氣直吹。夏天的空調,最好也不要對著後頸直吹。平常還可以經常揉按它,有助於陽氣的交匯。

湧泉穴在腳底,屬於足少陰腎經的大穴。冬天來了,我們身體上哪個地方最覺得冷?就是雙腳。完全可以說,腳冷了全身都覺得冷,腳暖和了,全身都會暖和。

陽虛的人,陽氣的三個“洩露點”,想要陽氣足,最好“堵上”

因為足少陰是“先天之本”,內蘊元陽之火。湧泉穴是足少陰腎經的“井穴”,中醫經絡學認為,足少陰經氣從此而出以氣化,故曰“湧泉”。

因為腳底經常寒冷,所以,湧泉穴也算得上一個陽氣的“洩漏點”。我們常說的“寒從腳底生”,其實就是說湧泉這個部位最容易耗損陽氣。

如何“堵”住這個洩漏點?冬季做好雙腳的保暖,儘量讓腳掌暖和。夏天也不要光著腳踩在溼冷冰涼的地面上。此外,一年四季都可以經常揉按湧泉穴,冬天可用一些如艾葉、生薑、花椒等陽熱之物熬水泡腳。

陽虛的人,陽氣的三個“洩露點”,想要陽氣足,最好“堵上”

中脘穴屬於奇經八脈裡的“任脈”。位置在上腹部正中線、肚臍眼上4寸處(同身寸)。因為任脈“諸陰之海”的叫法,很多人認為中脘穴不應該屬於陽氣的“洩漏點”。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那種感覺,我們喝冷飲的時候,會覺得中脘穴附近有涼颼颼的一團,這種感覺在冬天更為明顯。而且,很多時候,當我們覺得有點發冷時,會在肚子上、也就是中脘穴附近放個熱水袋,其實,這種做法,正是在“堵漏”。

從中脘穴防止陽氣的“洩露”,堵不如疏。因為它是任脈上的穴位之緣故,可以經常揉按上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摩腹”。也符合內經“陽在外、陰之使”的宗旨。從調和陰陽上著手,也就有防止陽氣外洩的好處。

陽虛的人,陽氣的三個“洩露點”,想要陽氣足,最好“堵上”

總之,陽氣不足,不是一天兩天造成的,而是和我們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密切相關。上述三個陽氣的“洩漏點”,如果能經常調理一下,對養護陽氣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