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飲食文化:武夷巖茶

武夷巖茶為烏龍茶類,產於閩北“秀甲東南”的名山武夷,茶樹生長在巖縫之中。武夷巖茶具有綠茶之清香,紅茶之甘醇,是中國烏龍茶中之極品。武夷巖茶屬半發酵的青茶,製作方法介於綠茶與紅茶之間。

武夷山是我國曆史上著名茶葉產地,產茶始於六朝。唐朝時武夷茶就已出名,被唐代進士徐夤讚譽為“臻山川精英秀氣所鍾,品具巖骨花香之勝”。宋代起就列為皇家貢品。不過,在元代以前,生產的均為蒸青綠茶,明代開始生產炒青綠茶。作為烏龍茶的武夷巖茶出現較晚,大約起源於明末清初。

武夷山為福建第一名山

,有

三十六峰

九十九奇巖。峰巖交錯

,怪石嶙峋,翠崗起伏,溪流縱橫。生產巖茶的茶樹就生長在這些山坑巖壑之中,巖巖有茶,非巖不茶,因此而得巖茶之名。這裡因山巒屏障,氣候溫和,冬暖夏涼,雨量充沛,

空氣溼潤

,日照較短,既無凍害,也無風害。土壤因岩石風化形成,含礦物質特別豐富,加上落葉的有機質,對茶葉中有效成分的積累極為有利。故所產茶葉香氣馥郁,滋味具有一種不可言喻的山岩風韻——

巖韻

,深得古今茶人的酷愛。

中華飲食文化:武夷巖茶

武夷山茶樹品種資源非常豐富,各品種茶的品質各異故武夷巖茶品類繁多。以有性系茶樹群體“菜茶而言,常分成奇種和名種兩類。奇種又稱正巖奇種,為正巖(武夷山中心地帶)所產的菜茶。在奇種中選擇部分優良茶樹單株單獨採製,品質在奇種之上者,稱為“單樅”,併為其冠以“花名”。花名可按茶樹生長環境,茶樹形態、葉形、葉色、發芽早遲、茶香特點等命名。

武夷菜茶中選出的單樅很多,僅慧苑巖一地,單樅就有830種之多。從眾多單樅中再選出一些品質特優的單株單獨採製,即為“名樅”,同樣按其某種特性為其命名,名樅為菜茶中最上品。武夷巖茶中名樅也不少,最著名的有大紅袍、白雞冠、鐵羅漢、水金龜等四大名樅。它們不僅品質優異,而且其背後都伴有神秘而有趣的傳說故事,使它們更具迷人魅力。不過這些名樅產量極少,一般消費者很難得到。

武夷巖茶為烏龍茶中魁寶,香氣馥郁,勝似蘭花而深沉持久;滋味濃厚鮮醇,回甜明顯,具有獨特“巖韻”;幹茶條索壯結,色澤青褐潤亮,部分葉面呈現蛙皮狀小白點,俗稱“蛤蟆背”。沖泡後湯色橙黃,清澈明亮,葉底軟亮,具有“綠葉紅鑲邊”的特徵。不同的巖茶品類品質也各具特色。如肉桂香氣辛銳,透鼻誘人,且久泡猶存;烏龍香氣帶有明顯的蜜桃香,有雋永幽遠之感;佛手高香中帶有雪梨香,滋味濃厚且有梨味;水仙則香氣高銳,有特有蘭花香;奇種有天然花香,滋味醇厚甘爽。

武夷巖茶的優良品質除與品種及生長環境有關外,更決定於其嚴格精湛的採製工藝。巖茶的採摘以形成

“駐芽”(俗稱開面)的新梢頂部三四葉為標準,這與一般紅、綠名茶的鮮葉標準不同。鮮葉力求新鮮、完整。

對優質品種、名樅採摘時,還規定不能在烈日下、雨中或葉面帶有露水時採,以免影響其品質,而且單、名樅的採製都要求分開進行,不得混淆。

巖茶初、精製工藝異常細緻複雜,要經過曬青、晾青、做青、炒青、初揉、復炒、復揉、走水焙、簸扇、攤晾、揀剔、復焙、燉火、毛茶再簸揀、補火等15道工序方能得到成品巖茶,足見其多麼來之不易。

20世紀70年代以來,武夷茶區開始大力發展優良巖茶品種——肉桂

,使其種植面積和產量迅速提高,目前已成為武夷巖茶的當家品種。自1985年以來,武夷肉桂茶以其不凡的品質多次被評為全國名茶,成為馳名海內外的巖茶珍品。

這裡是你的移動文學圖書館:有小說、散文、詩詞,還有歷史典故,更有中華傳統文化和寫作技巧方法等。本號是一個傳播傳承純文學的平臺,拒絕網路爽文“小說”!

閱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兒!關注本號,一起來讀書養性、終身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