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壇神庫:展出不同釉色的祭祀器具

天壇是古代皇家祭天的場所,一提起天壇,大家的腦海裡一定會想到祈年殿、圜丘、齋宮等等幾個有代表性的建築,其實在天壇的東門附近,還有一處非常重要的地方,它在皇帝祭祀時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就是神庫。

在皇帝祈谷大典的前一天,神廚會將置備好的供品放在豆、簋、簠、鉶等不同的容器中,按照各神位不同分別陳列在神庫的供案上,皇帝親自檢驗無誤後,再由專人送上祈年殿。

在神庫大殿中展出了當時放供品的這些器具,件件都是製作精美的珍品。

豆最早源於新石器時代,用來盛放黍、稷等穀物,後來也開始盛放醃菜或肉醬等。

豆是古代祭祀活動中食器和禮器,圓形,早期沒有蓋,形狀很像高腳盤,下面有圈足。

天壇神庫:展出不同釉色的祭祀器具

清光緒年間的黃釉豆

簋(音同軌),通俗地說就是古人盛飯用的大碗,也是古人祭祀時使用的禮器。多為圓形,雙耳。

在商周時期的禮制當中,經常用單數的鼎和偶數的簋搭配使用,以此顯示其不同的社會地位,比如天子使用的是九鼎八簋,而大夫使用的是五鼎四簋。

天壇神庫:展出不同釉色的祭祀器具

清光緒年間的白釉簋

簠(音同輔),是在古代祭祀中盛放稻、梁等物的容具。多為長方形,上面有蓋,口外放,下面有矩形的短足。

藕荷色的器具非常少見,展出的藕荷色豆、簋、簠、鉶等一套器具十分引人注目。

天壇神庫:展出不同釉色的祭祀器具

清光緒年間的藕荷釉簠

鉶(音同刑),是古代盛放羹湯的器具。圓口,上有蓋,中間兩耳,下面三足,在祭祀活動中,經常與豆、簋等器具搭配在一起使用。

天壇神庫:展出不同釉色的祭祀器具

清乾隆年間的銅鉶

在神庫展出的精品中有兩個特點,一是相同的器形擁有多種不同的釉色,每套器具都是由豆、簋、簠、鉶組成,分別有銅、白釉、黃釉、藕荷釉,這在其它展覽中是非常少見的。

天壇神庫:展出不同釉色的祭祀器具

相同的器形,不同的釉色

另一個特點是同一類器具如果有圓形的,就一定會有一個方形的與之對稱。

這是清朝光緒年間的銀鎏金雲鶴紋八卦燻爐,左邊為圓燻爐,右邊為方燻爐。

天壇神庫:展出不同釉色的祭祀器具

一套銀鎏金雲鶴紋八卦燻爐

老祖宗講究天圓地方,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有方形器具出現的地方,也一定會有相同的圓形器具出現,方圓之間,盡顯規矩。

天壇神庫:展出不同釉色的祭祀器具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