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菜是當地一絕,得到乾隆帝的讚賞,後續發展很強大

吃完天門的蒸菜,我們不能不說說沔陽,沔陽擁有豐富的水資源,是湖北有名的“魚米之鄉”,而且沔陽是蒸菜的始祖,是國內有名的蒸菜之鄉。湖北的很多地方利用多種方法來蒸制食物,比如粉蒸、水蒸和泡燕。沔陽三蒸雖然也是蒸菜,但沔陽人僅用一種方法便可將各種食材的色香味表現得淋漓盡致。

蒸菜是當地一絕,得到乾隆帝的讚賞,後續發展很強大

沔陽三蒸很有名氣,但食材並沒有統一。有人認為三蒸指的是蒸魚、蒸豬、蒸雞,也有人認為三蒸指的是蒸魚、蒸雞、蒸丸子,還有人認為三蒸指的是珍珠丸子、白丸和豬肉。那麼這三蒸到底是蒸什麼東西呢?有專家表示,真正的沔陽三蒸指的是蒸魚、蒸肉和蒸蔬菜。

蒸菜是當地一絕,得到乾隆帝的讚賞,後續發展很強大

關於沔陽三蒸出現的時間無法確定,但可以確定的是,沔陽三蒸的出現,與沔陽豐富的水資源有著極大的關係。

據說在古代,沔陽“一年雨水魚當糧,螺蝦蚌蛤填肚腸”,當時沔陽大米資源缺乏,一粒米幾乎跟一粒珍珠一樣金貴,-般的平民百姓吃不起,但魚蝦蟹隨便吃,所以很多百姓都把家裡僅有的一些糧食磨成粉狀,拌人魚蝦蒸著吃,時間久了,就成為這裡的招牌菜。

蒸菜是當地一絕,得到乾隆帝的讚賞,後續發展很強大

還有另一傳說,沔陽三蒸的出現與陳友諒有很大的淵源。話說當年陳友諒成為農民起義的領軍人物,特任命自己的妻子來掌管軍事後勤。當時起義軍到處打仗,飲食匆忙,而且還經常吃生食來填飽肚子,所以很多士兵的消化系統受到影響,陳友諒的妻子得知這一情況,非常著急,一天,起義軍攻佔了沔陽城,她就親自下廚,會給大家改善伙食。雖說戰事獲得初步的成功,做飯給大夥慶祝,但還不是最終的勝利。

蒸菜是當地一絕,得到乾隆帝的讚賞,後續發展很強大

陳友誼的妻子想在大鍋飯的基礎上讓大家都有菜又有肉,於是想了個辦法,家是在蒸米飯的時候把值肉和蔬菜都拌進米飯裡, 撒上作料,上鍋大火蒸熟。各種肉和蔬菜與米飯的味道融為一體,士兵們吃了非常滿足,軍心大振,之後連打勝仗,這也幫助陳友該在九江穩固了地位。

後來乾隆南下,在沔陽吃到了這裡的三蒸,大加讚賞,並且把這道菜帶進了皇官,但皇上吃的東西可不能像老百姓吃的一樣普通,御膳房的大廚們特意將各種肉打碎,做成了丸子,再融到蒸菜之中。在清朝時,沔陽三蒸就已經遍佈整個南方了,但在北方很少見,在北京虎跑坊有家三蒸館,張學良將軍經過這裡,看到這三蒸的字號覺得好奇,特意進入餐館一嘗究竟,品嚐之後大家讚賞,還特意題了一副對聯:“一嘗有味三拍手,十里聞香九回頭。

蒸菜是當地一絕,得到乾隆帝的讚賞,後續發展很強大

鍾祥市有道蟠龍菜,因為與皇帝有關,所以十分出名。據說嘉靖皇帝登基之前住在鍾樣,後來他要回北京登基,他的老師特別請當地的名廚給他做了一道龍形的菜餚,祝他在帝位上有所成就。嘉靖非常感謝老師的心意,對這道菜大加讚賞,而且特賜名為“蟠龍菜”。

蒸菜是當地一絕,得到乾隆帝的讚賞,後續發展很強大

蟠龍菜是精選上等的豬肉和魚肉製成的,肉打成蓉,然後在肉蓉中加人肥肉丁、雞蛋清、澱粉和各種調味品攪樣,再用蛋餅襄成條狀。放進燕籠內蒸制。將蒸熟的食物用刀雕成龍形,燕制15分鐘定型即可。這道菜刀工細緻,選料優良,極為美味,雖然是道肉菜,但整道菜中都找不到成型的肉。

其實這道菜除了老師對學生稱帝的祝感外,還有另外一個隱藏的秘密。嘉靖皇帝登基以前,皇官內各個勢力紛爭不斷,太后無權立帝,但為皇權著想,就下了密詔給三位親王,讓他們趕來北京,並定下誰最先到就立為皇帝,後來的兩位只能做臣子。當時嘉靖在湖北,是三位親王中離北京最遠的一位。為了早日趕到北京,就假扮欽犯,日夜不停趕路至京。裝欽犯自然要有欽犯的架勢,不但日夜不休,而且還要坐囚車、吃囚飯,但嘉靖平日享福慣了,怎麼能忍受這種痛苦。坐囚車不能改變,但囚飯也許可以解決,於是他的老師就想做一道肉菜,裡面不能看到肉,才不會令人起疑。

蒸菜是當地一絕,得到乾隆帝的讚賞,後續發展很強大

當時廚師們絞盡腦汁也沒做出一道符合要求的肉菜來,後來有一位名叫詹多的廚師吃紅薯時,靈機一動,照著紅薯的模樣做了一道菜,做成之後很像紅薯,但經過雕刻擺盤還可做出龍形,更能達到吃肉不見肉的要求。嘉靖就是一路上吃著這道菜進京,成為皇帝,而且將其寫進皇家菜譜中了。

蒸菜是當地一絕,得到乾隆帝的讚賞,後續發展很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