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命在吃的大師們:張大千雅吃,溥儒豪吃,吳昌碩往死裡吃

藝術相通的,文學、繪畫、音樂乃至美食,都需要靈感與性情。真正的藝術大師都是真正的吃貨,通才蘇東坡詩文一流,書畫無雙,連吃都吃出個千古流傳的“東坡肘子”。追求與執拗是成為大家的因素,因此吃是態度,是情趣,也是一種對審美的獨特追求。

用生命在吃的大師們:張大千雅吃,溥儒豪吃,吳昌碩往死裡吃

“雅吃”的張大千

繪畫大師們無不是“吃貨”,張大千更可以譽為畫界“廚神”。他曾說“以藝事而論,我善烹調,更在畫藝之上。”

張大千對吃十分講究,他是四川人偏愛麻辣,對食材要求極為苛刻,從不吃過夜菜,魚也要鮮活。他一生四海為家、走遍世界,不管到哪裡,每天的餐桌上必須有一碗肉,而且每隔兩天一定要吃點紅燒肉、冰糖肘子、東坡肉之類的大肥肉解饞。

有人說這麼吃太不養生了,張大千活了83歲,可見只要活得精緻、講究,形成規律,無所謂養生不養生,越刻意反而越會折損。會生活就是要追求質量,樂在其中。

用生命在吃的大師們:張大千雅吃,溥儒豪吃,吳昌碩往死裡吃

他親自撰寫食譜《大千居士學府》,用漂亮的行草記載了十七道他最愛吃的家常菜,也包括了他製作的一日三餐食譜和宴客記錄,幾乎可以媲美袁枚的《隨園食單》。書、文、美食相映成趣,文人雅緻正在於此。

張大千對吃的講究無處不在,即使是在敦煌臨摹壁畫那樣艱苦的條件下,也不忘發掘味美食材。他發現住處附近楊樹下的一種野蘑菇特別好吃。離開時特意畫了一張野蘑菇攻略秘密地圖,標明瞭採摘路線、時間,還標明瞭哪一處的蘑菇長得最好,然後送給了後來任敦煌藝術研究所所長的常書鴻。

用生命在吃的大師們:張大千雅吃,溥儒豪吃,吳昌碩往死裡吃

“豪吃”的溥心畬

與張大千齊名的溥心畬,皇族出身,畫風清雅,不染凡塵,如倪雲林之潔癖一般,彷彿多一分墨都會讓畫面失去平衡。如此不禁讓人們猜想他的生活細節必定潔淨之至,吃必定不輸張大千,而且講究只多不少,別的不說,單就皇族出身每頓飯至少也得備足六菜四湯八個小碟,而且每樣只沾一口,品嚐即可絕不多吃。我們腦補的想象是滿洲貴族的吃法,但溥心畬的吃相恰恰可以擔得起這一“豪”字。

用生命在吃的大師們:張大千雅吃,溥儒豪吃,吳昌碩往死裡吃

據據《安持人物瑣憶》作者陳巨來回憶,溥心畲食量之大令人驚訝,吃蟹30個還不飽,吃完油條之後不洗手,馬上畫畫,往往油漬滿紙。於是,陳巨來每次求畫求書之前,都備好臉盆、肥皂、手巾,求溥心畲先洗手。溥心畲以為這是對他恭敬,每次都下作拱手以謝,說“不客氣,不客氣”,但其實陳巨來是怕他手上的油弄髒宣紙。

用生命在吃的大師們:張大千雅吃,溥儒豪吃,吳昌碩往死裡吃

如此不禁讓人納罕,溥心畬這樣潔淨的畫面究竟是如何得來的?真是溥心畬神功妙手,用墨如神竟可以將油漬也納入畫中而天衣無縫。

用生命在吃的大師們:張大千雅吃,溥儒豪吃,吳昌碩往死裡吃

如果說張大千是“雅吃”,溥心畬是“豪吃”,而吳昌碩則是“往死裡吃”

吳昌碩非常愛吃,晚年的時候如果有人請吃酒席,必請必到,而且一定要大吃大喝,每次都要吃到胃痛。吳昌碩晚年聲稱自己耳聾,來客說話,一概不答言。但好笑的是,只要家人低聲說到缶翁貪吃,他必定得出聲分辯,抵死不認。看來聾與不聾全在缶翁一念之間。

用生命在吃的大師們:張大千雅吃,溥儒豪吃,吳昌碩往死裡吃

吳昌碩八十四歲那年,有人送他十包家鄉的麻酥糖,子女們擔心甜食對他身體不好,只給一包,剩餘的藏起來。缶老不愧是用生命在吃,被藏起來的幾包麻酥糖很快被他找到,半夜偷偷起床一口氣吃了兩包。莫說這麼大年歲一次吃那麼多糖難以消化,缶老常年暴飲暴食累積的胃中弱症,已經使胃不堪重負,於是竟被麻酥糖梗住遂至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