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迥然不同的環境習俗,造成了中西方在飲食文化方面的差異

古時有這樣一句諺語——民以食為天,一日三餐對人類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人類文明發展的漫長曆史中,在世界上不同地域環境的養育之下,形成了各個地區不同的飲食習俗,

它們共同熔鑄了人類燦爛的飲食文化,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悠久的飲食發展史中,

由於中西方迥然不同的環境習俗,造成了中西方在飲食文化方面的差異。

二者各自都有著非常成熟而又獨立的飲食體系,這表現為中西餐在食物烹飪、用餐禮儀、餐具使用等諸多方面的不同。

而研究這其中的差異能夠

讓我們更加了解到中西方飲食文化的獨特之處,提高我們對於不同地區美食的包容性和鑑賞能力。

另一方面瞭解中西方的飲食文化,

也有利於促進人們的健康飲食,選擇自己喜歡並且適合自身的健康飲食的方法,

同時對於中西餐飲業的發展也具有一定的借鑑意義,更加便於各地區飲食文化的交流和創新。

中西方迥然不同的環境習俗,造成了中西方在飲食文化方面的差異

一、中西餐食物烹飪的不同

無論在哪一種飲食文化當中,食物是最主要的,正因為世界各地的食物不盡相同,才會有多樣的食物烹飪方法,這也是造成中西餐差異的最根本原因。

01.中餐——素食為主,菜系豐富

中國有著幅員遼闊的疆域,複雜多樣的地形,氣候跨越亞寒帶到熱帶,因此種植的食物也多種多樣,從瓜果蔬菜到家禽海鮮,都為中國的飲食提供了非常豐富的可加工原材料。

中餐總體上來說以穀物及其製品為主,以素食如蔬菜為副食,而肉食是作為輔食出現在人們的餐桌上的,

在用餐的時候會搭配酒、茶或者是飲料。

中餐的烹飪方式複雜多樣,有蒸、煮、燜、烤、煎、燉、炒、燒、炸、汆、溜、燴、糖醋等等,

經過廚師的加工,使得食物煥發出其獨特的魅力。

這些多樣化的烹飪方式能夠滿足中國各個地區人們的口味,

並且其用料講究,製作方法也比較複雜,使中國的飲食文化變得更加博大精深。

由此在中國廣闊的土地上,出現了八大菜系——粵菜、蘇菜、川菜、魯菜、湘菜、閩菜、浙菜、徽菜。

各個菜系都有著自身獨特的烹飪方式,這也正說明了中餐的烹飪方式之多,每一種都有著各自穩定的消費人群。如魯菜脆嫩,以鹹、鮮為主,有著濃郁的風味;川菜、湘菜的口味以麻、辣為主,注重對菜品的調味;粵菜則是以清淡為主,有著“謂而不膩”的特點,但有著新穎的形態展示。

中西方迥然不同的環境習俗,造成了中西方在飲食文化方面的差異

02.西餐——肉食為主,菜品精美

西方的莊園和牧場比較多,因此他們的養殖業和畜牧業比較發達。這就使得西餐有著與中餐完全不同的主食,

西餐是以肉食和奶類為主,另外素食也會作為輔助出現在西方人的餐桌上,他們的飲料則是酒、咖啡、奶茶等。

與中餐一樣,

西餐也有著非常豐富的菜系,如法式菜、英式菜、義大利式菜、美國菜等,儘管不同西方國家飲食的側重點不同,但西餐總體的烹飪方法是大同小異的。

同時西餐會更加註重菜餚外觀上的精美,保持食物鮮美的口感,給人一種別具一格的感覺。

比如義大利菜比較注重保持食物本來的味道

,因此烹飪的方式以拷、煎、紅燜居多,比較多製作沙司。

德國菜的口味相對其他菜系來說比較重

,因此喜歡用大量的白酒、牛油、芥末調味,以此來增加食物的口感。

美國菜源自英國,二者的烹飪方法都比較簡單

,少鹽、少油是它們的特色,水果也經常被當作食材的一種,以此來使菜品更加完美地呈現出來。

中西方迥然不同的環境習俗,造成了中西方在飲食文化方面的差異

二、中西餐用餐禮儀的不同

無論是中餐還是西餐,人們除了享用美味的食物之外,在餐桌上總還是要遵守一定的餐桌禮儀,

餐桌禮儀的不同也是中西餐在飲食文化方面表現不同的最重要體現,

這背後反映的是中西方精神文化核心的差異。

01.中餐——以大團圓的合餐製為主

在中國無論是簡單的家庭聚餐,還是比較正式的宴席,大家都是圍坐一圈,共同分享這一桌的美食。

同時在吃飯的過程當中,人們會相互夾菜敬酒,這樣可以彰顯飯局之上人們相互尊敬、團圓和睦的良好氛圍。

尤其是在過年過節的時候,團圓飯更像是一種橋樑,許久不見的親戚朋友們藉著這樣一種方式來增進彼此之間的感情交流。

另外在中國的飯桌上也會有一些傳統的規矩,比如

不能只顧著自己吃飯,同時要照顧到飯桌上的其他人,不可以一直霸佔著一道菜,更不能把多餘的飯再放回鍋裡。

吃飯時往往要先請長輩動筷,搶在長輩前吃飯會被認為是一種沒有教養的行為,還有要細嚼慢嚥,這樣不僅更有助於消化,還不會給人留下吃相不好的貪婪印象。

用餐時動作一定要文雅,要避免發出很大的聲響,儘量不要將飯菜灑在桌子上。

嘴裡有食物的時候不要和別人說話,如果要打噴嚏也應該用手捂住口鼻,並且稍稍偏頭,防止細菌沾染到飯菜上,影響其他人的食用。

總之,良好的用餐習慣在中國的餐桌上是重要的,直接影響到自身和家庭的形象問題。

中西方迥然不同的環境習俗,造成了中西方在飲食文化方面的差異

02.西餐——以個人分餐製為主

與中餐的合餐制截然不同,

西餐更喜歡分餐,在上菜前就有專門的人來為客人分配食物,每一個人用餐的分數是定量的

,即使在宴會上同樣是圍坐,每個人的食物也都是單獨擺放在面前的。

並且西方的宴席上不會固定每個人的座位,賓客可以隨意走動,從而滿足他們隨意社交的需求。

如果是去飯店吃飯,一定要事先和飯店進行預約,其中包括時間、座位以及說明到場的人數,

在約定好的時間到場是最基本的禮貌。如果是在特別正式的場合,或者是一些高檔的餐廳,到場的人必須要穿著正式的服裝

,這也是對主人的一種尊重。

西餐在用餐過程當中,客人一般都是自便的,選取自己想要的食物,

而不會像在中國的餐桌上一樣,主人頻頻給客人夾菜,也不會有勸酒這項“活動”。

客人應該要讚美主人所準備的食物,這也是禮貌和教養的體現,

適當地表達感謝也是必要的,這樣才能夠達到賓主盡歡的效果。

中西方迥然不同的環境習俗,造成了中西方在飲食文化方面的差異

三、中西餐餐具選擇的不同

中西餐的食物選取不同,烹飪方式不同,這就使得二者在餐具使用方面也不甚相同,這也是中西飲食文化差異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01.中餐——筷子

眾所周知筷子是一種非常具有特色的中餐餐具,

作為中國傳統的餐具之一,筷子毫無疑問地成為了中國飲食文化的標誌。

筷子在中國的歷史也是十分久遠的,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朝末期,就已經出現了筷子的身影。

筷子的種類也非常多,通常是有不同的材料製作而成的,如

竹筷、木筷、象牙筷、骨筷、金屬筷、塑膠筷等

。使用筷子的規矩也有很多,

握筷時手的位置應當適中,已經夾起來的食物不能再放回盤子裡,也不能將筷子插在飯裡,

不能用筷子隨意敲擊桌面或者碗碟,更不能用筷子對著周圍的人,這些都是不禮貌的行為。

除了筷子之外,中國人吃飯也用湯匙,以及盛飯用的碗、盤、杯、碟等餐具。

中餐講究不同食物的不同烹飪方式應當搭配不同的餐具,從而使二者相得益彰,不僅能讓食物變得更加精美,還能夠讓享用美食的人們從中獲得一種美的體驗。從這個意義上說,

食物與餐具的組合已經上升到了藝術活動的高度。

中西方迥然不同的環境習俗,造成了中西方在飲食文化方面的差異

02.西餐——刀、叉、匙等

相對中餐的餐具來說,西餐的餐具則顯得更加複雜一些,其中有我們比較熟悉的刀、叉,還有匙、盤、杯等。

其中盤又有大盤子、小盤子、淺碟和深碟之分,叉又有叉肉的叉子和吃沙拉用的叉子之分,匙又有喝湯用的湯匙和吃甜點用的湯匙之分,刀又有切肉刀、水果刀、食用刀、黃油刀等的區別。

吃西餐的時候,餐具是在客人到達之前就應該擺放好的,擺放的方式和用餐的場合有著一定的關聯。

如餐具擺放的範圍應當在客人使用桌面的橫向24英寸、直16英寸之內,配有一隻餐刀,放在底盤的右側,一隻湯匙放在餐刀的右側,兩隻餐叉放在底盤左側等等。

對於西方人來說,無論是什麼樣的餐具,都是他們手的延伸,

如叉子是他們手指的延伸,可以在用餐的時候替代手指來取食。在貴族盛行的年代,

刀叉等餐具的使用甚至成為了他們個人身份的一種象徵,

代表著他們與平民不一樣的地位。

中西方迥然不同的環境習俗,造成了中西方在飲食文化方面的差異

在中西餐飲食文化差異的背後,我們可以看到的是中西方文化的差異,

如從餐具使用的差異中可以看到的是,中國人與西方人對待自然截然不同的態度。中餐使用筷子,連線了食客和食物,反映了中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而西餐使用刀叉,在進食過程中對食物進行切割,反映的是西方人想要征服自然的慾望。

無論中西餐有著怎樣的差異,在今天這個追求全球化的時代,

中西餐在相互交流和借鑑的過程當中,二者也在發生著不同程度的變化,這樣可以促進世界飲食文化的發展和繁榮,

讓飲食文化煥發出更大的光芒。

參考文獻:

《談中西餐飲食文化的區別》

《淺議中西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