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浩劫:大清朝的“文字獄”

中華文化伴隨著中華文明,歷經上下五千年,其間有著數次的勃發、鼎盛與衰敗。中華文化能一直屹立不倒,與其超強韌性、包容性、強大的生命力不為無關。不似歐洲歷史,幾經國家民族的衰敗而數易其文化根脈;希臘亡了,希臘文化隨之消散;羅馬亡國了,羅馬文化也馬上無蹤跡;乃至後來的歐洲各國,那就是新的歷史、新的文化了,而且還是多個國家多頭文化。

中華文明在這五千年的歷史中,也經歷過幾乎將其毀滅的災難。大家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始皇帝的

“焚書坑儒”,以及隨之而來的霸王項羽火燒咸陽,這一階段的歷史,我們放在後面篇章介紹。今天,我要介紹的是,比始皇帝“焚書坑儒”危害更大,幾乎毀了我中華文明的另一場文化的浩劫:大清朝的“文字獄”。

文化浩劫:大清朝的“文字獄”

一、“文字獄”造成的損失

我們在中學歷史課上就學習過,清朝的

“文字獄”危害有多大,有多少仁人志士被汙衊殺害,又有多少詩人、作者被下獄,多少書籍被焚燬。

呂思勉先生總結過當時文化界的損失,

“康、雍、乾三朝,大興文字之獄,以摧毀士氣。乾隆時開四庫館,編輯四庫全書,卻藉此大燒其書。從公元

1763

1782

二十年之中,共燒書二十四次,被燒掉的書五百三十八種,一萬三千八百六十二部之多。不但關涉清朝的,即和遼、金、元等有關涉的,亦莫不加以毀滅。其不能毀滅的,則加以改竄。”

吳晗也說過

“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

張宏傑研究的數字更加驚人,

“全國禁燬圖書一萬三千六百卷。焚書總數達十五萬冊。銷燬版片總數一百七十餘種、八萬餘塊。除了焚燬書籍,乾隆還系統地對明代檔案進行了銷燬。目前明代檔案僅三千餘件,估計不少於一千萬份明代檔案,已經被銷燬了。”

目前,歷史學家給出的資料只是官方的有據記載,而民間百姓自發銷燬的圖書卻是無法計算,也可以說是不計其數的,其中不乏各種絕本、孤本。“文字獄”在中華文化的軀幹上狠狠砍了數刀,肢體殘破無法再生的苦痛一直影響至今,乃至後世萬代,文化的缺失不亞於近代的民族恥辱帶給中華民族的傷痛。清朝“文字獄”給中華文化造成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

二、“文字獄”的幾個案例

大清朝康雍乾三朝的

“文字獄”,康熙和雍正年間還只是小打小鬧,但是到了乾隆皇帝的時代,這個號稱“十全武功”、自命“十全老人”、在二千多年帝制社會四百多個皇帝中最有福氣運氣最好、民間傳說中最風流倜儻、濃眉大眼慈眉善目的盛世帝君,才是清朝“文字獄”的元兇,是文化浩劫中的劊子手!在乾隆一朝中,大大小小的“文字獄”比比皆是

有的聲勢浩大、小題大做,有的啼笑皆非、別有目的,有的牽強附會、冒名湊數,各類案件琳琅滿目。在這裡,我試舉數例。

乾隆十六年八月,陝西省有一個精神有點不正常的人,名叫王肇基,到官府投獻了一副詩聯,以祝賀皇太后壽誕。用王肇基自己的話說,

“恭祝皇太后萬壽,不過盡我小民之心,欲討皇上歡喜……”“實系我一腔忠心,要求皇上用我,故將心裡想著的事寫成一篇”。詩聯後面還附有一小段議論,雖然詞句顛三倒四,大致可以看出是評論時政之意。地方官將此案彙報給皇帝,乾隆命將他“立斃杖下,俾愚眾知其所炯戒”。這是有清一代將獻文獻策者處以死刑之首例。

乾隆四十二年,江蘇人蔡嘉樹指控徐述夔所著《一柱樓詩》

“大逆”。蔡嘉樹是江蘇揚州的無賴,原先租了徐家的十幾畝田地。乾隆十三年,徐家向蔡嘉樹提出要贖回這十幾畝田地,而蔡嘉樹卻佔著不放,所以兩家產生糾紛。蔡因此向官府控告徐述夔刊印的書中有“忌諱之詞”。原來徐述夔書中有“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一句,江蘇布政使陶易都認為這是胡說八道。但是案件報到乾隆皇帝那裡,皇帝卻非常支援蔡嘉樹的說法。皇帝說,這一句詩,有欲復興明朝之意,大逆不道之極。最後硃筆御批:布政使陶易斬立決,徐述夔及其子雖已死,仍要開棺戮屍、梟首示眾。徐述夔孫子全部斬監候,兩個曾孫三個孫媳婦為奴,全部家財充官。為書作序的毛澄發配三千里。

文化浩劫:大清朝的“文字獄”

還有一類

“圖碑類”文字獄。乾隆三十三年八月,福建的一個小販李浩,來到浙江販賣圖文碑記,被浙江瑞安的“城管”給逮住了,繳獲了《結盟圖》《懲匪安良圖》和《孔明碑記》,報給了縣令。據李浩稱,這《孔明碑記》的來頭不小。據說這一年二月二十八,狂風大作,暴雨傾盆。風雨過後,廣東東山寺院裡出現了一塊石碑,碑文是諸葛亮所題,內容是預測未來兇吉之事。百姓都說是諸葛亮顯靈,因而紛紛傳抄。案例。販賣勸善文字之事本不值一問,但是乾隆朝的上下官員對於皇帝重視的相關案子可不敢怠慢,於是層層上報直到了皇帝那裡。皇帝果然很重視,批示“直到了,從重定擬,不可姑息”“絕不能叫一個罪犯漏網或者自殺”。可見皇帝對文字案件的重視。

據統計,康熙、雍正兩朝文字獄約三十起,其中官紳約二十起,佔三分之二。乾隆年間的文字獄,共有一百三十起,低階知識分子四十起,平民五十七,兩者佔百分之七十二,其中還包含有十八個精神不正常的瘋漢。

三、大興“文字獄”的目的

乾隆皇帝大興

“文字獄”的目的是什麼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文化浩劫:大清朝的“文字獄”

一是摧毀漢文化的傳承,降低少數民族政權統治龐大漢人領地的難度。

清政府是少數異族統治中原漢族的時期,八旗子弟人數少,只有區區數百萬人,統治四億漢人,其難度可想而知。消除滿漢之別,讓漢人更好的接受滿人的統治,在統治了漢人的土地和人民之後不使其造反,打造滿人政權的萬世基業,只有從文化入手,統一歷史,統一有利於滿人統治的文化。

二是打擊漢人的文化自信心,從馴身到馴心。

乾隆上臺後,從各個方面打擊漢人文化自信。他先是聯絡蒙古人,與蒙古通婚,扶植喇嘛教為國教,從事

“聯蒙制漢”的政策。然後編修《貳臣傳》,明目張膽摧折漢人的民族性。這些還不夠,還有透過梳理漢人的文化書籍,;來達到消除統治過程中的雜音,把漢民族馴化成一個從身體到內心都絕對服從的低等的有用的群體。

三是建立恐怖政治,破滅儒家的治國理想。

“文字獄”的過程中,乾隆皇帝有意識地摧毀儒家文化中,關於“夷狄”的部分。甚至追溯到女真、金,乃至蒙古、遼、契丹等一切與少數民族有關的不同言論。甚至民間傳說,在封“武聖”時,對候選人關羽和岳飛的選擇上,也是因為岳飛抗了滿族的老祖宗“金”而落選。乾隆對中華文化的防範不單單是文字書籍碑記等,甚至還包括了對戲劇的規定和限制。“文字獄”包含了文化的方方面面,凡是一切能記載文化的載體,都是乾隆設立“文字獄”的監管物件!

說到底,

“文字獄”是清政府消除統治雜音,建立萬世基業的一種手段。兩百多年後,清朝已成往事,但是,它對中華文化的破壞,卻是影響萬世。

文化浩劫:大清朝的“文字獄”

參考書籍:錢穆《中國歷史精神》

呂思勉《中國政治常識》

張宏傑《飢餓的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