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時期思想家任重道遠,想要實現大一統局面,必須順應時代變革

開篇思考:

秦朝的快速滅亡,讓漢初的思想家們汲取教訓不斷地完善國家的政治制度,但是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發展,思想家們的思想和學說,是否還能完成大一統局面呢

西周末年政治格局日見失效,漢初時期孔子創學立說努力改變

西周末年,王室衰微,以家族血親關係為基礎的諸侯,拱衛周天子的政治格局日漸失效。另一方面,禮樂制度崩潰,失卻了道德倫理對人心的束縛,天下呈現出一種失範的狀態,這更加強了各諸侯對周天子的離心傾向。因此,西周宗法制和禮樂制度的崩潰,使社會面臨著政治制度與價值體系,兩個層面的重建。

東周時期,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周天子名存實亡,各國諸侯在封國內實行小範圍的統治,天下四分五裂。身處這個時代的孔子對這樣的社會現狀十分憂慮,於是創學立說,力圖在社會轉型的過程中,為

現世

政治提供理論上的指導。孔子之後的思想家,孟子、荀子、韓非子等都在做著同樣的努力。

西周時期思想家任重道遠,想要實現大一統局面,必須順應時代變革

孔子

漢初是這個轉型過程中一個比較特殊的時期。首先,秦的統一結束了天下四分五裂的局面,到了漢代,這種大一統的政治格局更加鞏固和完備,這就為重建提供了良好的政治和社會環境。

另一方面,秦的短命而亡使漢初思想家們,在制度設計的過程中有了更多的反思和借鑑。漢立國後,叔孫通為高祖制禮,從外在的制度規範層面提升君王權威,到陸賈、賈誼制禮,從人倫情感出發規範社會關係,這種變化說明,漢初的制度設計已經開始由依靠外力作用,轉向追求規範內植。這只是一種嘗試。

在管理一個失去宗法制維繫的龐大帝國方面,漢沒有前例以資借鑑。秦在這方面無疑是失敗的,它所能提供的只是如郡縣制、中央集權官僚制等政治制度層面的參考。因此,思想家們任重而道遠。

西周時期思想家任重道遠,想要實現大一統局面,必須順應時代變革

荀子

重要思想家賈誼的思想,既有對前人的繼承又有新創造

作為秦漢之際社會大變革過程中一位重要的思想家,賈誼思想既有對前人的繼承,也有新的思考和創造,但前者的成分遠大於後者。弄清賈誼的思想,更要弄清賈誼思想的認識根源和社會根源,這樣才能以賈誼為切入點去理解當時的社會變革。

東周時期,社會動盪,列國爭霸或相互兼併,當時社會上的知識分子——士階層空前活躍,他們試圖透過遊說使君王接受自己的政治主張,從而實現政治理想。各國國君深知得賢佐而國興,且各國對賢者存在著競爭關係,所以那時禮賢下士之風比較濃厚。

西周時期思想家任重道遠,想要實現大一統局面,必須順應時代變革

賈誼

當時齊國設有稷下學宮,興盛時期,人數多至千餘,其中著名的有七十餘人,根據《史記孟子荀卿列傳》的記載,這七十餘人皆命曰列大夫,為開第康莊之衢,高門大屋,尊寵之,禮賢下士之風可見一斑。

另外,當時列國並立,一個學說只要立根於某一利益群體,便找到滋生的土壤。士人們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理想,致力於尋找開明國君,大膽提出意見,指陳時弊,若國君不願接受則另覓新主。

戰國名士荀況先後到齊、楚、趙、秦講學為官,後又回到趙國,最後葬於楚地蘭陵。像荀子這樣遊歷天下,自由來去是當時士人普遍的生活方式。因此,當時的士具有更多的獨立性。

西周時期思想家任重道遠,想要實現大一統局面,必須順應時代變革

稷下學宮

大一統政治體制的建立,改變了士人的思想和生活方式

大一統政治體制的建立,改變了士人的地位和生活方式,秦漢時期,中央集權政府的出現,基本上決定思想發展的利益群體只有一個,那就是統治階層,士人們失去了東周時期選擇的自由。

知識分子要想使自己的學說得到發揚,政治理想得到實踐,就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去附會統治階層的意識形態。他們的學術主張不斷向現實政治靠攏,而他們自己也逐漸轉化為政客或官僚。

另外,大一統的政治制度下,雖然也允許其他學術思想的存在,但佔統治地位,對當下社會和政治起指導作用的思想只有一種,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士人的思想活動和創造。

西周時期思想家任重道遠,想要實現大一統局面,必須順應時代變革

稷下學宮

大一統時期的思想家

然而這種變革對士人來說也有積極的一面,西周宗法制下,社會流動很弱,到了春秋時期,仍然有士、農、工、商的嚴格區分,《國語齊語》記載齊國在管仲的治理下,處士也,使就閒燕。

後來社會動盪,官學衰落,魯國孔子立私學,以有教無類為教育原則,試圖透過教育使社會流動變得活躍。據《史記仲尼弟子列傳》記載,孔子弟子中,受業身通者七十七人,唯一的貴族是司馬牛。

結尾:大一統社會的思想家們,順應社會變革改變自己的思想和學說

血統和出身的低微,不應成為賢才步入仕途的障礙,到了荀子,則力圖透過禮義來打破世卿世祿的宗法等級制度,因此,對知識分子來說,這個時期是機會與挑戰並存的時代。

西周時期思想家任重道遠,想要實現大一統局面,必須順應時代變革

稷下學宮

孔子的弟子

以賈誼為代表的這一過渡時期的思想家,對於儒、道、法等先秦諸家思想的整合和改造,也正是基於這樣的社會背景。

由於身處大一統的社會,思想家們制度設計的物件較之前擴大了,他們的考慮既要包括精英階層,也要包括平民階層;既要關注個體,也要關注整體,而整體遠不是個體的簡單累加。

個體與個體,個體與整體的關係在血親聯絡的基礎上,加入了更多更復雜的社會關係,例如官僚體制下的隸屬僱傭關係,商品經濟下的供求關係等。

西周時期思想家任重道遠,想要實現大一統局面,必須順應時代變革

稷下學宮

漢文帝劉恆

不同階層之間的聯絡變得更加密切,思想家不能只針對某個階層提出社會構想,他們的思想和學說不再單純地秉持,如儒家或法家等某一學派的主張,而是順應社會的變革,適應時代的需要,融入了更多因素。

參考內容來源:《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