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口燒餅,真香

這一口燒餅,真香

據史書考證,燒餅是漢代班超時從西域傳來的。

續漢書

有記載說

靈帝好胡餅。

胡餅就是最早的燒餅。

《資治通鑑

玄宗記》記載

安史之亂,唐玄宗與楊貴妃出逃至咸陽集賢宮,無所果腹,宰相楊國忠去市場買來了胡餅呈獻。

當時長安做胡麻餅出名的首推一家叫輔興坊的店鋪。

為此詩人白居易賦詩一首稱

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

寄於飢讒楊大使,嘗香得似輔興無。

說在咸陽買到的餅很像長安輔興坊的胡麻餅。

胡麻餅的做法是取清粉、芝麻、五香、鹽面、清油、鹼面、糖等為原輔料,和麵發酵,加酥入味,揪劑成型,刷糖色,粘芝麻,入爐烤制,因而白居易說

面脆油香

了。

宋代的黃朝英在《緗素雜記》中說:

“凡以面為食具者,皆為之餅:

故火燒而食者,呼為燒餅;

水瀹而食者,呼為湯餅;

蒸籠而食者,呼為蒸餅。

話說公元

1368

年某一日的早上,明太祖在內殿裡吃燒餅,只咬了一口,便聽到內監彙報劉伯溫進見。

太祖心想測試劉伯溫一下,於是便以碗蓋住只咬了一口的燒餅,再召劉伯溫入殿覲見。

劉伯溫入殿後,太祖便問

先生心明數理,可知碗中是何物件

劉伯溫掐指一算,對曰

半似日兮半似月,曾被金龍咬一缺。

之後劉伯溫繼續說道

依臣所見碗中為一燒餅是也。

明太祖不得不為之讚歎。

作為一名碳水化合物的忠實粉絲,我對燒餅的喜愛是發自內心的。

體育南路一小斜對面有很小的一個門面,專賣晉南燒餅。

小到你不仔細看就會直接忽略掉。

我個人認為他家的燒餅在原平不能說是首屈一指但絕對可以說獨一無二。

燒餅有三種形狀,圓形為椒鹽味,三角形為紅糖餡,像鍋魁的一種是白糖餡。

用的面是專用面,和我們普通吃的不一樣。

我專門問過老闆,老闆說:

只有好面才能打出好燒餅。

他們家的燒餅製作精良、用料考究。

外表看上去純粹質樸、平平無奇。

但是內裡另有乾坤,面香味濃、香酥可口、齒感清晰、層理分明。

咬起來很厚實,進到嘴裡很有嚼勁,讓人過齒不忘。

最重要的是

——麥香味十足,感覺能吃到小時候的味道。

這一口燒餅,真香

他家的燒餅有個最大的特色:

不管是紅糖餡還是白糖餡都能均勻佔到燒餅的各個角落,即使吃最後一口,依然餡料滿滿。

我最中意這一點。

我吃過好多燒餅,沒有一家能做到這一點。

大多數以燒餅中心為圓心往外擴散至三分之一處就沒有餡料了,剩餘部分都是像腳後跟一樣的麵疙瘩。

極個別稍有良心的擴散至三分之二就不錯了。

但是,他家是百分之百,貨真價實。

這就能解釋為什麼這樣一家小小的燒餅店能一直生存至今的原因。

吃燒餅一定要在肚子很餓的時候再吃,因為處於飢餓狀態的人嗅覺和味覺異常發達,能夠更好地體會出糧食的香美和大口咀嚼的快感。

如果為了品嚐燒餅純粹的味道,就著白開水吃最好,搭配任何菜餚都會搶走麵餅的濃香。

鹹餅最多搭配一點點鹹菜,而且是曬乾的那種,一手鹹菜一手燒餅,一口燒餅一口鹹菜,咀嚼之間,麥香四溢。

每一粒面分子都在口腔內得到充分的尊重和釋放,最後化作一團大大的滿足落入肚中。

椒鹽、紅糖、白糖這三種,我最中意的是紅糖餡燒餅。

如果同時買了甜和鹹兩種餅,最好先吃鹹餅再吃甜餅,因為甜品一般在後面。

無論是中國還是法國(這兩個可是以食為天的大哥),總是習慣先鹹後甜。

這樣才能把兩種味道品嚐出來。

反之先甜後鹹,鹹味就會被甜味吊走,這與飯桌上不先吃甜品的道理異曲同工。

椒鹽味燒餅樣貌樸實,用料厚實,味道中規中矩。

面前放三五

個燒餅,搭配一點蛋湯或者是一碗熱氣騰騰的泡麵,就是一頓美味的快餐!

這種餅最適合在飢腸轆轆的時候食用。

拿一個起來,狠咬一口,大口咀嚼間面香濃郁,一大口下肚,那種吞嚥的快感無法言喻,接著來一口熱熱的蛋湯或者一口鹹香的泡麵湯,瞬間就把這頓便飯推向了高潮。

直起身來,不由就長吁了一口氣,只用一塊燒餅、一碗湯就吃出了梁山好漢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感覺,怎一個爽字了得!

白糖餡的燒餅買得比較少,對於我來說,它似乎處於一個尷尬的位置。

果腹充飢比不上椒鹽燒餅,品嚐味道幹不過紅糖餡燒餅。

哦,我知道了,還有很多的食客喜歡的是白糖餡燒餅,不是每個人都和我一樣喜歡紅糖。

據說還有一種名叫奇葩的人,他們沒有自己的喜好和口味。

一樣的賣價,哪種成本稍微貴一點就買哪種!

我也是醉了!

這一口燒餅,真香

吃這個紅糖餡燒餅最好乾吃,不要一邊喝水一邊吃。

開水一旦進嘴就會直接破壞麵餅紮實的口感。

最好是先來口水潤潤嗓子,同時告訴嘴裡的細胞,我要吃東西了。

雙手握餅,大咬一口。

咬開後層次分明,餅的中間夾著琥珀色的糖漿。

紅糖餡吃起來有一種像沙子一樣的細密口感,味道濃郁但不過分死甜。

如果是剛出爐的那就更好了,外皮酥脆、裡層綿軟,高溫下融化的糖漿燙嘴燙嘴,格外香甜可人。

兩手握餅,把嘴張到極限,狠狠來一大口,焦香、面香、糖香重疊在一起,幸福的顫慄感瞬間傳遍全身。

層層酥軟可口,餘香繚繞不絕,讓你回味無窮。

哦!

生活,真的很美好!

有一段時間在食堂工作,經常做擦酥扭絲燒餅。

用蒸饅頭剩下的面來製作燒餅。

製作燒餅前需要兩項準備工作。

炒糖色和製作油酥。

糖色不用炒太多,小半碗足矣。

熱鍋涼油,放綿白糖。

油不要太多,起到潤鍋的作用即可。

輕輕攪拌,小火慢慢熬製。

糖完全融化後,油麵上開始起泡,糖色慢慢從白色轉變為棕黃最後轉變為棗紅色的時候倒入小半碗開水,糖色就炒好了。

油酥是用麵粉、菜籽油、辛香料和鹽直接混合而成的。

菜籽油在鍋中燒熱,然後直接倒入麵粉中,加入香辛料和鹽調味,用筷子攪拌均勻成糊狀即可。

一般麵粉、菜籽油、香辛料、鹽的比例在

20:20:1:1

最合適。

準備好的面擀成長方形,用手把油酥均勻抹一層。

然後從一頭捲起,捲成圓柱形,用刀切成大小相等的劑子。

左手託底、右手壓頂,左右手同時反方向旋轉,做成一個兩頭尖形似陀螺的生胚,放在案板上用擀麵杖擀成圓形。

在擀麵餅的時候把烤箱調至

200

度預熱,所有的麵餅成型後襬入烤盤,用刷子均勻刷上炒好的糖色,入烤箱

10

分鐘。

烤餅子的時候人不能離開,有一次我和小李烤上後都忘了,結果直到烤箱冒了青煙才發現,現場慘不忍睹。

那幾個餅子比炭都要黑上三分。

10

分鐘後,香噴噴的擦酥扭絲燒餅新鮮出爐。

餅子上層是深棗紅色的,顏色非常漂亮。

拿一個起來噴香撲鼻,滿腹的油酥被擠了出來,在火的加持下變得黃稜稜、金燦燦,讓人一看就口水暗湧,食慾大開。

我們一般是在剛烤好的時候取出來稍涼一下馬上吃,這個時候的燒餅最好吃,轉著圈一層一層絲絲分明,焦黃酥脆,鮮香利口。

一次大約做三十幾個燒餅,烤好的燒餅放在一個洗臉盆大小的編織筐內,用籠布蓋嚴實,一般早早就賣完了,從來沒有剩下燒餅的情況。

食堂有規矩,你吃可以,但是拿就不行。

有一次燒餅剛剛出爐,馬師傅就拿了一個走了。

我正好到對面那個家取點東西,一進門就看到馬師傅嘴裡咬著燒餅,兩手正在手忙腳亂地試圖開啟一個塑膠袋,看樣子是準備帶回去。

不巧被我撞見了,馬師傅只好硬著頭皮吃了下去。

我和小李為此竊笑不已!

中國,向來是世界的美食之都。

僅僅一個簡單的燒餅就有無數的品種和風味:

山東淄博周村燒餅、江蘇泰興黃橋燒餅、南京鴨油酥燒餅、揚州草爐燒餅、老北京麻醬燒餅、安國馬蹄燒餅、井陘缸爐燒餅、邢臺武氏燒餅、石家莊缸爐燒餅、唐山棋子燒餅、保定張嘴燒餅

……

作為一名碳水化合物的忠實愛好者,如果有可能,我想嚐遍祖國各地大江南北的所有燒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