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沁園春·題朝陽張許二公廟》

為子死孝,為臣死忠,死又何妨。自光嶽氣分,士無全節,君臣義缺,誰負剛腸。罵賊睢陽,愛君許遠,留得聲名萬古香。後來者,無二公之操,百鍊之鋼。

人生翕炊雲亡。好烈烈轟轟做一場。使當時賣國,甘心降虜,受人唾罵,安得留芳。古廟幽沈,儀容儼雅,枯木寒鴉幾夕陽。郵亭下,有奸雄過此,仔細思量。

文天祥是南宋政治家、文學家,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在江西、廣東抗擊元軍。哪怕被元軍俘虜,也沒有成為叛臣,誓死不屈從容就義。文天祥原本是一介書生,21歲高中狀元,如果生活在太平盛世,他根本不用時刻準備就義。時代讓他變得熱血,時代讓他堅定地選擇了守護大義。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沁園春·題朝陽張許二公廟》

他填過一首詞,名為《沁園春·題朝陽張許二公廟》,借用唐朝英雄的事蹟鼓勵自己堅定愛國的信念。這首詞流傳極廣,後人提到文天祥的愛國精神,除了會想到“留取丹心照汗青”,還會想到這首詞。

題目中的“張許二公”是唐朝的張巡和許遠,他倆在安史之亂中固守睢陽,以7000兵力迎戰18萬叛軍。這一仗被稱為“睢陽保衛戰”,遺憾的是“張許二公”最終沒有等來援兵,彈盡糧絕。張巡在戰爭中殉國,許遠在城破後被俘遇害。從這個題目就能看出,文天祥把他們二人當成榜樣,他已經抱著必死的決心守護南宋社稷。這就是文天祥,表面上看是文弱書生,骨子裡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沁園春·題朝陽張許二公廟》

文天祥首先提出一個觀點,作為兒子死於孝順,作為臣子死於忠義,這是死得其所。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在文天祥的道德體系中,他認為不要怕死,但要死得有意義。乍一看有點兒消沉,貌似無論怎樣努力都是一個必死的結局,還是看看他接下來怎麼說吧。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沁園春·題朝陽張許二公廟》

果然,他提到了安史之亂。那是一個混亂的歷史時期,忠臣義士都跑光了,奸臣降將比比皆是。這一點和南宋末年有些類似,都是“君臣義缺”。於是也就理解了,文天祥的選擇。南宋末年的幾個皇帝都是昏君。文天祥明明可以獨善其身,他卻偏偏選擇兼濟天下,說明他是個有道德、有良知、有責任感的人。為了給自己鼓勁兒,他用張巡、許遠二人的事蹟激勵自己。

張巡守城最艱苦的時候,四處借不來糧食,在這種情況下,他做了極端的選擇。正常情況下,這種事情肯定會被批判。但是,在特殊背景下,張巡有更重要的東西要守護。對文天祥來講,守護,就是最重要的事。“張許二公”可以名留青史,就因為他們有一腔熱血。後來,史書沒有這樣的英雄了,也看不見這種媲美百鍊之鋼的正義感。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沁園春·題朝陽張許二公廟》

人生短暫,如果沒有作為,很快就會迎來生離死別。倒不如,轟轟烈烈大幹一場。文天祥下定決心,不能當賣國賊、不能當投降派,哪怕會犧牲,也要固守自己內心的忠貞正義。文天祥眼前似乎幻化出一個畫面,“張許二公”的塑像在廟中享受香火,從安史之亂到南宋末年,幾百年過去了,人們對英雄的祭拜沒有停歇。試想一下,如果奸臣在供奉忠烈的廟前路過,會多麼尷尬。哪怕為了避免尷尬,文天祥也要死忠到底。

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沁園春·題朝陽張許二公廟》

這時再翻回頭看,“為子死孝,為臣死忠”,這八個充滿了分量。這是儒家思想中的大義,也是文天祥的人生觀。

拓展閱讀

位卑未敢忘憂國,南宋文人陳亮

忠君愛國,蘇軾《陽關曲·軍中》

大興文字獄,殘酷專橫的雍正皇帝

抗清義士,死後慘遭戮屍,清初文人呂留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