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戰國時期,對四方蠻夷的進貢是否必要呢?

相對夏商周而言,王權更加集中,帝國的統治力也越來越強,社會也更為穩定。那麼,對四方蠻夷的進貢是否必要呢?其實在春秋戰國時期,外部侵略和內部動盪,外交動盪和邊疆動盪時期,隨著周王朝的滅亡,周不斷進貢其他諸侯國,也促成了越來越強大的諸侯國群,有些諸侯國群雖不強大但也是鼎足而三的形勢了,進貢是應該有的。

春秋戰國時期,對四方蠻夷的進貢是否必要呢?

周武王滅宋後,周昭王命司馬門外國進貢給諸侯是沒有錯的。但在秦朝打敗六國後,周國已經從地方貴族勢力,演變為為統治者服務的國家力量或者說周國只是周王朝的貴族勢力,所以對於強大周國的外交動盪會給那些有勢力的諸侯國帶來威脅。甚至有些國家為了自保,對周王朝進貢其他諸侯國的時候不會進行強烈的威脅,所以才能以此作為進貢的藉口,所以周王朝不再主動索要進貢是合情合理的。但是秦國自秦宗滅六國以來,就進行了巨大的邊界收縮,而且秦邊界也不斷的變化,當然統治者不可能一直不變化,所以周也在不斷進貢其他地方國家。

春秋戰國時期,對四方蠻夷的進貢是否必要呢?

在古代,有封建制度和郡縣制度的,封建制度指的是王權與家族聯結的社會,而郡縣制度指的是封建制度的下一層,其目的是實現中央集權;在皇權統治時期,中央集權制度是其唯一的制度保證,但在王權不再統治的時代,中央集權制度所提升了社會各階層等級,並削弱了中下層民眾的個人利益需求。於是,當皇帝不再擁有中央集權,中央集權削弱到一定程度後,其個人利益需求和地方權力的等級制度所衝突就凸顯了出來,於是誕生了封建制度和郡縣制度。

春秋戰國時期,對四方蠻夷的進貢是否必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