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入仕便重視教育,而仁宗下詔興教育是在什麼時候?

引言

范仲淹職掌應天書院期間

制定了嚴格的學習規矩

親自訓導學生

他勤勞恭謹

率先躬行

學生讀書與吃飯都有嚴格的作息時間

晚上也會要求學生睡前閱讀

他常常暗自去學生住所進行檢視

有一次傍晚

范仲淹靜悄悄地來到學舍

想偷偷

看一下學生的學習情況

不料恰好看到一個學生正在偷懶酣睡

范仲淹責

他說

別人都在用功讀書

你為什麼就睡下了

學生支支吾吾地說

老師

前面讀書感覺身體有些許疲憊

因此略作休息

范仲淹又追問道

那你沒

休息

都讀了些什麼書

學生假裝沉思

思考良久

卻始終答不上來

范仲淹於是狠狠地責罰了他

范仲淹製作考試試卷時

對給學生所出的題目也高度重視

對於自己出的考卷

他都會自己先做出答案

來感受題目的難易程度

他在教學過程中

經常

告誡

學生

為學之序

、辨

四者最終要落實到

上來

范仲淹入仕便重視教育,而仁宗下詔興教育是在什麼時候?

書院教學同樣吸收了胡瑗的教學主張

將學生按照不同專長學習不同科目

主張學以致用

提倡實地考察

對於學生的知識講授

范仲淹提倡啟發性的教導

他不會逐字逐句地將儒家經典進行解釋與串講

而只是給予學生提示

讓學生提出疑問

自己再有針對性地進行詳細講解

由於教學方法得當

且力身躬行

教學成果也是頗為顯著

很多學生慕名而來

就讀於此

應天府書院的學風也日益濃厚

故而

宋史

記載

宋朝興學

始於商丘

更有司馬光言

其後宋人以文學有聲名於場屋朝廷者

多其所教也

”。

范仲淹在應天府書院授徒的那年

就曾上書給當時的宰相王曾

他認為

要想改變士風

培養人

才,

就必須恢復五代以來就衰落的學校制度

聘任專門人才董督其事

教生徒以學問品德

使生徒成為國之人才

天聖六年

1028

),

丁母憂期滿的范仲淹得到了王曾的賞識

並經晏殊推薦

獲任秘閣校理

范仲淹入仕便重視教育,而仁宗下詔興教育是在什麼時候?

此次任命

對范仲淹而言意義重大

既讓其獲得了宋人視為仕途終南捷徑的館職之位

又得以到京城任職

天聖八年

1030

),

他又在

上時相議制舉書

中強調教育的重要性

他說

我認為治國當先培養人

才,

而人

的養成

是必須透過學校

來灌輸青少年六經之道

因而提出宗經勸學的主張

他重視六經是由於

書經

記載了先聖創立法制的言論

,《

易經

中隱含著安危治亂的微妙至理

,《

詩經

中指示一些可以作為鑑戒的政治得失

,《

春秋

中記載了一些國破家亡的歷史

以及對亂臣賊子的口誅筆伐

因此學習

春秋

可以使人明辨正邪是非

,《

禮經

中規定著人類所應守的大節細目

,《

樂經

雖不存在

但中庸和平的音樂

可以陶治人的淳美情操

移風易俗

他認為讀書人對六經的精深研究

小則可以作為個人立身處世的準則

大則可以用來治國平

天下

范仲淹幼年苦讀

已諳熟儒家經典

又有胡瑗等人的教學經驗相輔

加之晏殊的大力舉薦

讓范仲淹有能力

有機會在各地實踐其興學的主張

因為有著困苦的求學經歷

所以他深知普通士人就學的困難

范仲淹入仕便重視教育,而仁宗下詔興教育是在什麼時候?

他在入仕後

,一

直倡導積極興學

每到一地

都會注重發展當地的教育

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

1015

),

范仲淹當時

26

進士及第

在擔任廣德軍司理參軍時就熱心辦學

汪藻

浮溪集

中就記載了這件事情

最初

廣德軍人不知道做學問

也不知道求學

是范仲淹招來三位

名士

作為當地的老師教導他們

後來當地士人

才逐漸有

進士

及第

天聖元年

1023

范仲淹知泰州興化縣

亦注重當地教育

陳垓高郵軍興化縣重建縣學記

宋初的文治水平

盛況已然

倘若有賢達的守令

那麼學校教育

也必定會興盛起來

宋仁宗初期

范仲淹就非常注重地方的學校教育

他建立縣學

使當地的

學士

得到教育

雖然此次建立縣學由於縣地狹小

經費缺乏等

成效並不是很大

但這也是范仲淹興學的一次實踐

客觀上也促進了當地文教的發展

景祐三年

1036

),

范仲淹由開封府府尹貶知饒州

他在饒州也積極建學

。《

鄱陽遺事錄

中記載了范仲淹饒州建學的相關事蹟

范仲淹在饒州建學後

就讀的學生越來越多

並且每榜都有登第的饒州之學

范仲淹入仕便重視教育,而仁宗下詔興教育是在什麼時候?

自西晉虞溥在此地招收生徒

施行教育後

數年間

此地學生人數幾近三千

但是隨後卻趨於零散

范仲淹在此地建學後

大大擴充套件了此地興學的規模

生徒發展到

4000

一年後

范仲淹知潤州

今江蘇省鎮江縣

),

在該地他同樣積極建學

招納賢士前來講學

開寶元年

1038

),

范仲淹致書邀請布衣賢才李泰伯擔任潤州州學的教授

在給李泰伯的邀請書信中他寫道

如今潤州初建郡學

能否請先生屈尊前來講學

潤州山水俱佳

先生若能前來講學

必定會對此的學風大有益處

由此真誠地希望先生能夠前來講學

書信言辭懇切

既顯示出范仲淹對學者敬重有加的良好品行

又表達出了自身對於州學發展的熱切之心

潤川地區文教事業尤其發達

無論是以科第成名計程車人

還是以學養聞名的學問家

其數量都位居全國之冠

這與范仲淹

胡瑗等教育家的積極推動是分不開的

除了對地方教育的積極興辦外

對於全國的教育事業范仲淹也頗為關心

范仲淹入仕便重視教育,而仁宗下詔興教育是在什麼時候?

慶曆三年

1043

八月

范仲淹擔任參知政事後

對科舉制度提出改進意見

並且結合自己長期以來地方興學的經驗

積極推行全國性的興學運動

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便是科舉改革

。宋

初的科舉考試內容注重辭章之學

因而文章多風俗巧偽

使得社會文化風氣也呈現出柔廃之態

於此

范仲淹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方案

總的來說

范仲淹認為科舉改制的內容大致有三

是在學生參加科舉考試之前

,一是

應該先受到學校的教育

二是科舉考試的內容

應該先策論而後詩賦

注重實學

而不是一味追求辭藻華麗與浮靡文風

三是在取土時

除了重視士子的學識之外

更應該注重他們的品行

後來

學士

宋祁也向宋仁宗上奏說

我認為選取人才

必須要注重他們的真才實學

但是如今專注於記通

僅憑這一項

確實不能夠充分考

一個人的才幹

因此

宋祁認為

考試應當先試策論

將背記的理論知識與實幹相結合

廣泛設立學校

完善教學機制

考查學生的品德

品行良好的學生

才能夠擁有

學的資格

范仲淹入仕便重視教育,而仁宗下詔興教育是在什麼時候?

宋祁提出的建議

包括對於興學的辦法

教育機制

考試的內容

師資的聘任以及學生入學前的品德考查等各個方面

除了以范仲淹為首的一批有識之

的興學建議外

推動宋仁宗下詔興學的

還有一件事情

慶曆三年

1043

秋天

宋仁宗在天章閣召集

8

位政事大臣

問他們治理天下

最機要的地方在哪裡

如果真的要施行

應該從哪裡開始

結果

8

位大臣個個驚慌失措

面露窘態

俯伏頓首說

下官愚笨

這些問題我們也不知道啊

陛下只管按照自己的心意與想法去治國便可

大臣們的空疏不學

令宋仁宗感到非常失望

開始意識到培養真正人才的重要性

於是下詔

指出了當前科舉取士的弊端

並責令地方重視教育

設立學校

培養人

才。

結語

於是在這一年

詔諸路州軍監

各令立學

學者

200

人以上

許更置縣學

自是州郡無不有學

慶曆興學

拉開了宋代學校興建的序幕

而范仲淹正是此次興學的先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