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度信用解讀:老賴鄭桓公“借地建國”

當今社會,很多人都遇到過欠錢不還的老賴。數額不大的話,一般人在心裡將老賴一頓好罵但也只能自認倒黴;數額龐大的話,很多人就成了“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討債”的苦行僧。更有些憤青,遇到這樣的老賴時只感嘆:世風日下人心不古。果真是人心不古嗎?非也。因為在古代的時候,就有欠賬不還的老賴了。

六度信用解讀:老賴鄭桓公“借地建國”

周幽王時期,統治者不僅沒有掌控國土資源的意識,還在無形中推動各國諸侯蠶食國土。

鄭桓公當時雖是鄭伯友——一個二三流的諸侯,但他是周幽王的親叔叔。因為這層關係,讓他做了司徒,負責管理全國的土地和戶口。

大家都知道周幽王因為“烽火戲諸侯”而誤國,男權社會的歷史學家把褒姒推到了紅顏禍國的風口浪尖。其實真不怪人家褒姒,而是周幽王他自己昏庸無德不靠譜。

六度信用解讀:老賴鄭桓公“借地建國”

掌管全國人力資源部和土地資源的鄭桓公看出了周幽王的不靠譜,生怕在周幽王王城附近受牽連,便想利用自己的職位之便把鄭國遠遷。

當時為了遷離,鄭桓公可是傷透了腦經,後來就諮詢了他的好朋友太史伯。這太史伯對天下形勢、各地民風、山川地理瞭如指掌,就對鄭桓公說:“東有齊,西有犬戎,南有楚,北有晉,他們將來都可能成為一方霸主,絕對不能往他們身邊湊。有一個地方離他們都遠,又很安全,那就是洛邑以東黃河以南,那裡都是小諸侯國,沒有恃強凌弱的傢伙,土地資源肥沃,可以安享太平。”

六度信用解讀:老賴鄭桓公“借地建國”

鄭桓公連連稱是,並在心裡暗自思忖怎麼把那些土地搞到手。所幸太史伯又給他提了一個建議:“洛邑以東那些男爵小國,都是井底之蛙,貪圖小利成不了什麼氣候,也沒什麼遠見。

你現在是司徒,位高權重,你跟他們說周室恐有難,想找個地方安置家財,他們也不會不同意。若周室真遇難,你再借口討伐他們,說他們反叛,勝利易如反掌。那時候那些土地自然就是你的了。”

六度信用解讀:老賴鄭桓公“借地建國”

鄭桓公聽了他的建議,就派自己的兒子帶著豐厚的禮物去借地。那些洛邑小國一開始不同意,但迫於鄭桓公在朝廷中的威望,心裡也想巴結一個靠山就同意了。雙方商議後,最終借出五座城池給鄭國。《國語》中說鄭桓公“東寄帑與賄,虢、鄶受之,十邑皆有寄地”,虢、鄶兩個封國借地了。然而,請神容易送神難,借地容易還地難,最後這些借地都成了鄭桓公的私有土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