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萬種死法》:死法,有八百萬種;活法,卻只有一種

世間最殘忍的死亡莫過於此,在你重新燃起生的希望時死神卻突然用力扼住你的喉嚨。

還有人說,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你從沒活過。

我想更可怕的應該是活著卻像不曾活過。

這世間有太多渺小卑微的生命,毫無存在感,在陽光照不到的角落裡,活著、死去。如塵埃、如螻蟻。

不管是美麗女人的慘死,還是值勤歸來的警察被槍殺、亦或是相處20年的鄰居撥槍相向。。。每一個人每天每時每刻都處在死亡之中,紐約這座城市有八百萬人,就有八百萬個故事,在人生的盡頭自然也有《八百萬種死法》。

《八百萬種死法》:死法,有八百萬種;活法,卻只有一種

布洛克的偵探小說《八百萬種死法》它說出了每個人潛藏在心底的那些關於人生、生命、死亡的感觸,以及由此帶來的無盡悲哀。由此成為布洛克最暢銷的小說之一。

生活在八百萬人口的大都市中,他們孤獨而失落,憂鬱而絕望,想獲得新生又無從選擇,在這裡,死亡和優雅相伴,糜爛和新生對峙,罪惡和無恥牽纏、孤獨和迷茫混合,冷酷和溫情相連。

布洛克被譽為當代歐美偵探推理小說第一人,《八百萬種死法》

披著偵探的外衣,核心卻是一個極細膩的現實小說,它撕開城市霓虹閃爍下華美無比的袍子,揭開人性的涼薄外衣,在八百萬種死法裡折射出人性對生命的渴望和對自由的嚮往,以及美好生活的追求。

有人撿了一臺電視機回家卻被這臺電視機炸死;

有人去衣櫃掛衣服的時候被窗外飛進來的流彈打死;

有人在地鐵裡勸人別吸菸被一槍爆頭;

有人僅僅是因為對方多看了自己一眼便舉槍射擊;

還有住了多年的鄰居因為一條狗刀槍相向,狠心至極。

每個人的死法都不盡相同,在這個八百萬人的城市裡,死去或者活著都沒有人在意和關注,生死都毫無價值可言,這是每個人的悲哀,也是這座城市裡下層社會生活的真實寫照。

《八百萬種死法》:死法,有八百萬種;活法,卻只有一種

紐約真正讓人感到陰冷潮溼的不是它的天氣,甚至也不是那些讓人心驚的犯罪,而是在這個八百萬人聚集的繁華都市裡,人們荒誕的生活和無處安放的靈魂。

下崗偵探馬修,是個酒鬼,過著居無定所的日子,他本是個警察,人生轉折發生在一次意外上,有次辦案的時候,開槍誤傷了一個八歲的小女孩,導致孩子死亡,事後雖然因此被處分,但沒有丟掉職務。

可是內心的愧疚讓他再也無法面對自己,於是主動辭職,再加上日漸嗜酒成性,家庭也分裂了,妻子帶著孩子和他離婚。

他成了地下偵探,接些小案子,來維持自己窮困潦倒的生活。

他混跡在酒館,靠酒精來對抗生活的空虛與孤獨。

妓女金的出現打破了他的生活,讓他的人生有了不同的選擇。

妓女金打算脫離他的皮條客錢斯,用高額酬金找偵探馬修去跟他談判,馬修幫助金順利離開錢斯。

金剛脫離皮條客的第二天,就被殘忍的殺害在酒店,殺人手段令人髮指。

對於金的死亡,只有一句描述:“妓女自殺,見怪不怪。”馬修還是決定為她討回公道。儘管受到警告,但他一心一意要追查到底。

案情變得撲朔迷離,這時候,最有殺人嫌疑的皮條客錢斯又出錢讓馬修找出真兇。

探案過程中暗潮湧動,偵探馬修險象環生,他被人傳話警告,一天夜裡還遭遇偷襲,就在他死裡逃生的那個夜晚,另一樁殺死街頭小姐的兇殺案發生了。

她的遺書充滿詩意:“無人願意為我一擲千金,無人願意與我共結連理,無人願意救我一命。我已倦於微笑,我已疲於奔命,美好時光已成過去”。

字裡行間流露出對生的渴望和美好的嚮往,讓馬修在酒精的沉醉中清醒,觸動了他心底深處強大的正義感,喚醒了他內心沉睡的勇氣,決定還這些小人物一個清白,不顧自己安危揭開案件真相。

《八百萬種死法》:死法,有八百萬種;活法,卻只有一種

記得在《遺願清單》裡有句臺詞:

人的一生不會因為做過什麼而後悔,只會因為你沒有做過什麼而後悔。

與其靠酒精麻醉自己,沉淪下去,活得生不如死,不如選擇拼盡全力,讓卑微的生活找到一絲光亮,既使不成功,也無愧於心。

當人決定做一件有意義的事時,內心的力量就無可抗拒,面對八萬種死法的城市,也許下一死掉的就是他,雖然前面充刺著黑暗和罪惡,也義無反顧,堅定自己的選擇。

正如書中所說:“我們讀到訊息,我們討論一兩天,但然後我們就把事情忘得一乾二淨。否則我們就必須為此做些什麼,而我們什麼都做不到。”

雖然接下來查妓女的死亡案件沒人來埋單,但是馬修卻不能背叛自己的良心,他要查一個水落石出。

人們總是感覺死亡離自己很遠,死亡永遠是別人的,在調查案件過程中,和金同命運的女孩一個個相繼被殺,美麗的外表下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她們年輕漂亮,對生活充滿期望,還沒有享受生活帶來的快樂,就橫死街頭,無人問津。

這個城市有八百萬人,每一個生命都有一個不一樣的故事,有人外表光鮮亮麗,卻頹廢墮落,有人雖然生在溝渠,但仍仰望星空。

《八百萬種死法》:死法,有八百萬種;活法,卻只有一種

弗蘭,一個總是抽大麻的姑娘,她幻想著所有的嫖客,都把她當做女朋友一樣睡,她還有個演員夢,每週去練習跳舞,上表演課,甚至參加了話劇表演。

唐娜,已婚女人,為了逃離家庭而加入這一行當,工作之餘,只想安安靜靜地寫詩。

露比,混血美人,人稱“龍女”,是三個種族融合出的一個絕世美女,但對人冷漠而沒有情感,彷彿一個患上了孤獨症的人,暗中私藏收入準備離開。

瑪麗露,原本是個自由職業審稿人,還在報刊上登過幾篇文章。她進入這一行的理由,竟然是為了體驗生活寫出更好的小說,卻發現做小姐成了最終的目的。

掮客錢斯,大學沒上完就退學入伍,在越南服役時有個女友,原本要帶回國結婚,卻發現她只是個小姐,並且用他給的錢養其他男人。

心灰意冷的他回國後幹起了拉皮條生意,成為這一行的大佬。他對手下姑娘們一向公平,從不打罵,也不威脅,更多是是一種互利關係。

其實他真正的興趣,是收藏非洲部落手工藝面具,並且在拍賣行拍賣,價值不菲,然後時常聽古典音樂,看拳擊比賽。

他們都曾有過夢想,

有想成為的人,有想過的生活,卻都在現實面前亦步亦趨地做著自己並不想做的事情,這與當下馬修的境遇多麼相似

紐約底層人物像螞蟻一樣,沒有人理會他們的生死。在那個世界裡,上層縱慾,底層乞討,充滿了腥臭味。

《八百萬種死法》:死法,有八百萬種;活法,卻只有一種

馬修在一步步走向真相的過程中,

透過妓女和皮條客千絲萬縷的聯絡,抽絲剝繭,逐漸發現這些無足輕重的人物身上的閃光點,善良、寬容,樂觀向上並努力改變現狀,即使渺小卑賤,也從不放棄生的希望和活著的權利。

馬修從旁觀者角度,清醒地看到底層人物在悲哀中掙扎,在不幸中尋找微光,在一步步地偵破過程中,他清醒著麻醉自己,內心卻充滿矛盾和無奈,越來越認清自己內心的想法:

生死之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只有找到真兇,還死去的人一個清白,人活著才有意義。

最終馬特透過妓女唐娜的詩,找到了關於綠翡翠所牽連出的人,終於破解了案件,為妓女的死畫上了一個完整的答案,而他的人生也因此獲得重生。

妓女生活在充滿腐臭的地方,卻仍然用自己的方式表達對生和渴望和對自由的嚮往,底層人身上折射出的人性光輝,打開了他心底從未泯滅的道德感和責任感,喚醒了他的良知,讓他在孤獨的世界找到了不再沉淪下去的理由,他終於活成了自己心目中的英雄。

馬修在八百萬人聚集的繁華都市裡,親歷死亡,但心中的正義感責任感,引導他心存善念,他選擇偵破案件,其實是走上自我救贖的路,擺渡別人何嘗不是在成全自己。

《八百萬種死法》:死法,有八百萬種;活法,卻只有一種

餘華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在這裡,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活著。

餘華的小說《活著》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每次富貴的生活有了新的希望的時候,一定會有更大的死亡和痛苦在等待著他。

但是餘華的目的是不是讓讀者深陷絕望

,而是讓人學會面對死亡,在絕望中感受活著的意義。

《八百萬種死法》:死法,有八百萬種;活法,卻只有一種

在本書這個故事的結尾,案情告破,死去的人永遠獲得瞭解脫,而所有身處其中的人,都獲得了一次新生,在幫助別人的時候救贖了自己。

美國妓女慘死,無人問津,喚醒了他的良知,

只有一心向善,才是真正的救贖,救贖他人,才能成全自己,就是對自己最好的成全。

最後,偵探馬修徹底戒掉了酒癮,走出了誤殺小女孩的陰影,獲得了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與前妻和孩子的關係有了改善,和新女友感情也有了進一步的深化。

掮客錢斯決定金盆洗手,在一個接一個的死亡面前束手無措,儘管這都不是他的錯,但卻讓他看到生活的幻滅。

他經歷了人生的蛻變,決定換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於是他決定去當一個非洲雕刻藝術品鑑賞師。

倖存的幾個姑娘們,也開始奔向她們新的生活。那個愛寫詩的姑娘,申請了寫作基金,準備靠寫詩養活自己,原本臥底做調查的姑娘,決心去做一名真正的記者。

那個愛表演的姑娘,拿到了好萊塢一部電影中的小角色,算是一個不壞的開始。

面對生活不斷給予的苦難,我們只能用盡力氣,去展示的生命的頑強和堅韌,一次次的調整對於生活的期望。

活著不僅僅只是吃飯、睡覺這些日常的瑣事,在經歷了太多的死亡之後,我們才能更深刻的意識到,活著也是一種責任,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

每個人的都有活著的權利,並且為了更加美好的人生努力活著,就有希望。

災難、困苦、死亡都不能讓人放棄自己的人生,生活可以輕易拋棄你,你卻不能拋棄生活!因為只有活著,你才會有希望。

城市的夜,依然燈火閃爍。有人剛剛閃亮登場,有人已經黯然離場。川流不息的,除了燈火,還有慾望和死亡。

還好,黑夜終將過去,當清晨的陽光照進房間時,和我們一起醒來的,還有希望。

《八百萬種死法》:死法,有八百萬種;活法,卻只有一種

即使這個城市真的有八百萬種死法,他們也依然會選擇繼續真實而堅強地生活,因為“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看清了生活的真相卻依然熱愛生活的人”。

因為熱愛,所以心存善良,雖然見慣了生死無常,卻總是將每個人的故事、每個人的死亡記在心裡。

我們之所以

選擇善良,不僅是為了心安,也是為了不對人性失望,更是為了能成為更好的人,因為成為一個好人本身就是對好人的最大回報。

為惡者,必遭惡噬;為善者,必得善果!

正如柴靜說的好:“

生和死,苦難和蒼老,都蘊涵在每一個人的體內,總有一天我們會與之遭逢。”

我們每個人,正是要抱著這種推己及人的悲憫,清醒地認知到他人經受的,我必經受,才會懂得站在弱者角度上想問題。

發自內心地把對方當回事,從而努力推動和建立一個人人平等相待、弱者也能被尊重的世界。

不要死,也不要孤獨的活著。

如果可以,請幸福;如果生活不肯答應,不如試著接受不幸,坦然面對生活。

只有走過坎坷,仍無畏的活著,才是真正的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