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孝之臥冰求鯉,一場利用逆向思維破局的精彩危機公關

二十四孝中,有一個臥冰求鯉。其主人公王祥憑藉著這一孝舉,被稱為孝聖。可是,仔細研究這個故事的背景和內容,你會發現,遠沒有那麼溫馨,更像是一場精彩的危機公關秀。

祥性至孝。早喪親,繼母硃氏不慈,數譖之,由是失愛於父。每使掃除牛下,祥愈恭謹。父母有疾,衣不解帶,湯藥必親嘗。母常欲生魚,時天寒冰凍,祥解衣將剖冰求之,冰忽自解,雙鯉躍出,持之而歸。母又思黃雀灸,復有黃雀數十飛入其幕,復以供母。鄉里驚歎,以為孝感所致焉。有丹柰結實,母命守之,每風雨,祥輒抱樹而泣。其篤孝純至如此

二十四孝之臥冰求鯉,一場利用逆向思維破局的精彩危機公關

臥冰求鯉

王祥幼年喪母,繼母對他很不好,動輒打罵。刷牛圈是常事。

這裡注意一個時代大背景:在漢末三國時期,孝是主流核心價值觀,不但是民間也是官場非常看重的德行。所以,孝順長輩是XX正確。

那麼,面對繼母的欺凌,如何應對呢?

一、如何應對繼母的欺凌?

設身處地,如果你是王祥,你會怎麼辦?

方法1:勇敢與繼母鬥爭,尋求父親、家庭,乃至鄉里宗老的支援。

方法2:委曲求全,忍氣吞聲,曲意迎合繼母。

二十四孝之臥冰求鯉,一場利用逆向思維破局的精彩危機公關

這是兩個常人能想到的方案。但都有明顯缺點:

方案1,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除非父親大力支援王祥,這樣最好的下場也是父親休掉繼母,那麼,王祥也要擔上逼父休妻的惡名,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有了這種名聲,基本上跟社死沒啥區別了。

而在這個故事裡,很顯然,父親是缺位的,這本身就是一個隱含資訊——父親的態度。如果父親在意王祥,王祥也不會遭受毒打之類的父親沒有出聲。父親的沉默本身就是一種無言的態度。所以文中說——

失愛於父。

父母都是這種態度,結合當時的大環境,王祥根本無法反抗。方案1 看似可行,其實無用。

2、方案2是唯一的選項嗎?

看似王祥只能選擇方案2,可從後面的記載來看,這位繼母著實不好伺候,冬天要吃鯉魚、秋天要吃指定一棵樹上的李子。沒事就毒打,有了弟弟後甚至要下藥毒死王祥,可謂繼母中的戰鬥機。如果一味委屈求全,那王祥可能活不到出仕,更別說後來當上三公級別的大佬,早就被玩死了。

二十四孝之臥冰求鯉,一場利用逆向思維破局的精彩危機公關

3、王祥獨闢蹊徑,找到了方案三

王祥獨闢蹊徑,在不可能中找到了翻盤的一線機會,那就是方案三。

這個方案三,成功應用了逆向思維。

什麼是逆向思維?

當大家都朝著一個固定的思維方向思考問題時,而你卻獨自朝相反的方向

思索

,這樣的

思維方式

就叫逆向思維。人們習慣於沿著事物發展的正方向去思考問題並尋求解決辦法。其實,對於某些問題,尤其是一些特殊問題,從結論往回推,倒過來思考,

從求解回到已知條件,反過去想或許會使問題簡單化。

二十四孝之臥冰求鯉,一場利用逆向思維破局的精彩危機公關

舉個簡單的例子,某司機

油罐車空車被查,交警說超載,司機解釋無果,上交一萬元罰款和3000元拖車費,司機取車時以超載為由,質問交警隊車內油的去向,然而,油罐車本就空車,何來一車油,法庭上,司機以罰單和取車影片為證,取得官司勝利,得到120萬的賠款。

這就是逆向思維。你說我超載,那就按超載的結論反推過去,我應該有一滿箱油才會超載,現在我沒有油,那麼油哪裡去了?只能是儲存方儲存不當導致。

同樣,繼母冬天想吃鯉魚,讓王祥去取。目的無非是兩條:要為難王祥,王祥做不到就是不孝。那王祥應該怎麼辦?

對王祥來說,要識別繼母的目標:繼母不是要吃鯉魚,而是要為難他,最終體現他的不孝。那麼,他的目標就不只是要給繼母鯉魚,而是要體現孝順母親,甚至哪怕弄不到魚但讓大家看到他的孝順就可以。這是結論,明確了這個結論,從結論倒推行為,他只要誇張地表現你的孝行就行,不但要孝,還要孝他個驚天動地,孝他個眾人皆知。

遵循這個思路,王祥跑到河邊,脫掉上衣臥在冰上,這可是新鮮事,肯定很快就圍了一大幫鄉親們看熱鬧。南來北往的鄉親,問你幹啥呢?我要用體溫把冰化開。化開冰幹啥?找到鯉魚給我娘吃,她老人家饞這口了。

二十四孝之臥冰求鯉,一場利用逆向思維破局的精彩危機公關

聽聽,這是多麼孝順的一個孩子啊。

當然,這是一種說法,另一種說法是解衣破冰。其實原理一樣,你破冰就破冰,非要解衣幹啥?大冬天穿上衣服不妨礙你破冰吧?

說白了:解衣或臥雪才是王祥的本意,核心就是一個意思:

吸引眼球啊

不脫衣服,誰來看熱鬧?就是讓大家看熱鬧,再問我王祥為啥這麼搞,我才讓大家都知道,我給繼母抓魚,我孝順啊。

這時再配合搞出兩條其他小夥伴準備好的大鯉魚,臥著臥著,河裡真跳出兩條魚來,那整個故事就完美了。舞臺效果滿分。

繼母想用抓魚來為難王祥,王祥想用抓魚來體現自己孝順。兩個目的就不矛盾,不但不矛盾,還能利用父母之命作為自己怪誕行為的背書。你想想,如果是你媳婦兒子想吃鯉魚,你臥冰求鯉,在古代效果還能像父母這樣孝感天下嗎?

二、王祥找到了秘訣

這種方法,想到的人就像捅破一層窗戶紙。窺破秘訣,後面繼母的每一次逼迫,都成了王祥刷孝行的良機。

1、繼母要吃黃雀

繼母向王祥說很想吃燒黃雀,你聽聽,正常媽那個不吃雞鴨,就王祥的媽特別。明眼人一看就是為難他。但要的就是王祥這種不畏艱險,迎合母親的主流價值觀啊。

當時情況應該是這樣的:

一個平凡的下午,呼啦啦突然好多黃雀飛進了王家,然後王祥抓了一些。當時鄰里關係多和諧啊。這時肯定有多嘴的鄰居問:你家咋飛進這麼多黃雀?這時小王祥一臉純孝地說:俺娘想吃黃雀,可哪有黃雀?俺可不想讓母親失望,只能祈禱上天,結果果然飛進一大堆黃雀。這是天意啊。

二十四孝之臥冰求鯉,一場利用逆向思維破局的精彩危機公關

用我們暗黑的思維推測,應該是小王祥私下搞了什麼黃雀愛吃的零食撒在地上,然後才有黃雀這麼配合的演出。

用當時百姓淳樸的思維推測:

看到這一幕的百姓都驚歎這是王祥的孝道感動上天。

2、繼母要吃李子

王祥家有棵紅沙果樹,繼母就愛吃這棵樹上的果子。母親令王祥守護,每逢有大風雨,就是王祥表演時刻:他抱住大樹哭得撕心裂肺。

肯定有人問你是不是瘋了?到時王祥就說:果子掉了俺娘吃啥?俺娘指定就要吃這顆樹上的果子,果子掉光了俺娘沒得吃會打死我的。

二十四孝之臥冰求鯉,一場利用逆向思維破局的精彩危機公關

果子掉不掉不重要,重要的是咱的孝心盡了。

三個例子,無不證明了什麼?證明了繼母無論提出什麼無理要求,王祥都想盡辦法滿足,有些能滿足,有些不能滿足,但無所謂,王祥更關注的是過程,是不是能表現出他孝順這個特質。

同時,每個例子還都有點小不可思議。當時人們很迷信,這三樣,都證明了王祥的孝行感動上天,是上天來幫助他的。

這樣,王祥純孝的形象徹底樹立起來了。而繼母如果再為難他,也只是增加王祥刷孝心的事蹟而已。所以,繼母只能知難而退。

王祥成功地走出了第三條路:

用奇異行為博取眼球,證明自己的孝心。並摻雜著天意這些傳奇色彩,最終樹立了孝感天地的人設。

3、王祥的真正目的

你以為王祥只是為了堵住繼母指責他的嘴?可能最初是的,但後面隨著王祥人設的成功樹立。王祥才發現“孝聖”這個人設的巨大威力:

獲得好名聲是進入官場的敲門磚。

二十四孝之臥冰求鯉,一場利用逆向思維破局的精彩危機公關

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孝是主流價值觀,而舉孝廉就看的是各種孝行。王祥雖然出於自保搞了這麼一出危機公關,但他意外地收穫了孝感天下的名聲。

這才是他這出危機公關的最大收穫。三十年內,王祥孝名從鄉里傳到了縣裡,又從縣裡傳到了郡裡,最終,王祥孝名滿天下,快六十歲的老頭子,被徵召入仕。這段孝行終於有了結果。

4、王祥弟弟王覽也是聰明人

母親朱氏,遇王祥無道。王覽年數歲,見王祥被楚撻,輒涕泣抱持。至於成童,每諫其母,其母少止兇虐。朱氏屢王祥以非理使祥,往覽輒與祥俱。又虐使祥妻,覽妻亦趨而共之。朱患之,乃止。祥喪父之後,漸有時譽。朱深疾之,密使鴆祥。覽知之,徑起取酒。祥疑其有毒,爭而不與,朱遽奪反之。自後朱賜祥饌,覽輒先嚐。朱懼覽致斃,遂止。

朱氏有了親生兒子王覽後,對王祥又開始了一輪打壓。這時,王覽也勇敢滴幫助哥哥,勸解母親,和哥哥一起應對母親的無理要求,讓老婆陪著嫂子一起伺候婆婆的各種苛求。

甚至母親要毒死哥哥王祥時,兄弟二人爭著喝這碗毒酒。這就是王覽爭鴆的故事。

二十四孝之臥冰求鯉,一場利用逆向思維破局的精彩危機公關

最終,兄弟二人感化了惡毒的母親。

這是歷史上記錄的事實。我特意查了兄弟二人出生,王祥生於公元184年,王覽生於公元206年,哥哥大弟弟二十二歲。也就是王覽幾歲時,王祥已經二十多了。王覽成家時,王祥已經四十多了。

父親死後,大哥的名聲愈加響亮,有了

臥冰求鯉

這種標誌性的孝行。而弟弟卻寂寂無名。咋辦呢?我不否認兩兄弟純真的感情。只是說靠著兄友弟恭這個賣點,靠著

兄弟爭鴆

這個標示性的孝行,弟弟王覽也成功地火了。這一家,除了犧牲了母親朱氏的名聲,其餘全部因母親的刁難而名聲大振,也是令人深思啊。

最終,哥哥出仕後,弟弟也成功出圈。最終也成為太守一類的高官。

覽孝友恭恪,名亞於祥。及祥仕進,覽亦應本郡之召,稍遷司徒西曹掾、清河太守。

三、王祥這逆向思維活到老用到老

王祥可不只是這一個臥冰求鯉留名史冊,他更著名的故事是

不拜晉王

。這也是將逆向思維活到老用到老。

想當年,王祥步入仕途,由於有了純孝的名聲,加上確實有才能,進步飛快。快六十歲才當官,十幾年就當到了太常(九卿之首)

,封爵萬歲

亭侯

當時的皇帝是大魏曹髦,他對王祥可謂禮遇有加:經常以師禮向王祥請教治國之道。

王祥以師長的身份面向南坐,憑著

几案

,扶著手杖。曹髦面向北坐,向王祥詢問治國之道,王祥陳述明王聖帝君臣施政化民的要領,來訓導曹髦。

結果,

曹髦隨後被司馬昭指使成濟殺害。王祥作為曹髦的好老師,痛哭流涕之後,繼續在司馬昭手下升官做了司空(三公)。

二十四孝之臥冰求鯉,一場利用逆向思維破局的精彩危機公關

隨後司馬昭當了晉王,馬上要篡位之前,王祥與

荀顗(三公之一)

一起去會見他。荀顗對王祥說:“相王(

指司馬昭

)地位尊貴,何侯(

何曾,時任三公

)已經向他行過大禮,今日我們前去應當下拜。”

王祥回答說:“相國確實很尊貴,然而還是魏的宰相。我們是魏的三公,公與王相差不過一個等級,上朝時的班列也是相同的,哪有天子的三公動輒去拜人的道理?這樣會損害魏的威望,也有損晉王的品德,君子愛護一個人應按禮行事,我不會去拜他。”等見到司馬昭時,荀顗立即下拜,而王祥只是

長揖

。司馬昭說:“今日才知道您是多麼看重我啊!”

拋開王祥的品行不談,他這番話很有講究。都是三公,另外兩個碰到司馬昭兜頭就拜,只有他長揖。反而司馬昭最欣賞他,為何?

二十四孝之臥冰求鯉,一場利用逆向思維破局的精彩危機公關

逆向思維啊。你拜司馬昭,目的是為了表現對司馬昭的尊重,

抬高司馬昭的地位

。從這個結論倒推行為,你只要達到抬高司馬昭地位的結果就行,不一定非要透過跪拜這種形式。

此時王祥等人的身份是三公,三公和司馬昭的相國只差一級,三公的另外二人荀顗何曾早就是司馬昭的私人死黨,他們跪拜相國司馬昭,是自貶大魏三公身價。反而司馬昭的地位並沒有因此得到抬高。

為什麼?因為有王祥在這兒做對比。他只是長揖不拜,代表著他這個三公沒掉價。一方面映襯著那倆沒骨氣,都沒骨氣了,那這兩位拜了也抬高不了司馬昭的地位啊?另一方面王祥的長揖反而能顯示司馬昭有容人之量。

最終,王祥不拜晉王還是給司馬昭名聲添了把“容人之量”的火。這就是花花轎子人抬人啊。這才是真正地抬高司馬昭地位,這才是司馬昭欣賞他的原因。

同時,不拜還有個隱藏的好處:萬一司馬昭掛了(後面也的確掛了),篡位不成功(兒子司馬炎才篡位成功),大魏緩過這口氣,那王祥這就是不畏奸雄,保持晚節啊,鐵骨錚錚啊。不得不說,老江湖就是老江湖,刀切豆腐兩面光。

最終,

晉武帝

司馬炎受禪

,建立

西晉

王祥繼續升官,司馬炎

拜王祥為

太保

,位列開國八公第三位,僅次於司馬孚和鄭衝,進封睢陵公,八十五歲高齡去世。

四、總結與反思

逆向思維,是王祥慣用的思維方式。也給大家一個啟示:做事情如果覺得摸不著頭腦,不知如何推進或推進困難,可以倒過來,把想要達到的效果或目標先確定,然後以此倒推需採取哪些措施。

同樣,如果不清楚這個人的動機是什麼,根據她的訴求倒推一下就很明顯了。最近阿里周某動機問題我專門寫了一篇文章,其實道理相仿。有興趣的可以找下我上篇文章,相互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