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漢末名士,以孝義聞名天下,卻因不忠不孝之罪被曹操除掉

談及到孔融之名,不少讀者馬上會想到,有個讓梨的典故。其實這件事,倒也不是後人杜撰加工而成,而是有史實依據的。孔融讓梨的故事,最早見於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其原文如下:“孔融,字文舉,魯國人,孔子二十世孫也。高祖父尚,鉅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別傳曰:融四歲,與兄食梨,輒引小者。人問其故。答曰:‘小兒,法當取小者。’”

此人是漢末名士,以孝義聞名天下,卻因不忠不孝之罪被曹操除掉

千百年來,孔融讓梨的故事,也讓他得到了後世無數讀者的稱頌。孔融年紀如此之小,卻懂得進退之道,這也讓不少長輩對他刮目相看。不僅如此,孔融還在年少之時便顯露出了他的過人之處。

此人是漢末名士,以孝義聞名天下,卻因不忠不孝之罪被曹操除掉

在《後漢書孔融傳》中,曾記載了這樣一則故事:孔融在他10歲的時候,跟隨父親進京。時任河南尹的李膺是當時的名士,但他退無私交,因此不少門客也都被拒之門外。對此,孔融卻想個了辦法:“融欲觀其人,故造膺門。語門者曰:‘我是李君通家子弟。’門者言之。膺請融,問曰:‘高明祖父嘗與僕有恩舊乎?’融曰:‘然。先君孔子與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義,而相師友,則融與君累世通家。’”可以看到,孔融借用孔子和老子(李耳)相交的典故,便成功得到了李膺的賞識。

此人是漢末名士,以孝義聞名天下,卻因不忠不孝之罪被曹操除掉

孔融在他13歲那年,他的父親染病去世了。據《後漢書孔融傳》記載:“年十三,喪父,哀悴過毀,扶而後起,州里歸其孝。”從這裡能看到,孔融謙讓兄弟,又一直秉承著孝義之名,這才讓他在少年時期,便頗有名望。等到孔融成年之後,他憑藉在文壇上的地位(建安七子之首),更是成為天下文人眼中的標杆人物。正因如此,孔融經常批評時政,還輕慢過不少梟雄(何進、董卓)。而後者出於孔融名望考慮,也不敢對其暗下毒手。

此人是漢末名士,以孝義聞名天下,卻因不忠不孝之罪被曹操除掉

直到孔融遇見了曹操,這個肆意妄為的梟雄, 孔融的好日子這才到了頭。在孔融投效到曹操麾下以後,他直言不諱的性子,也沒有得到收斂。最終致使他數次得罪曹操,以至於遭到了全家被殺的惡果。據《後漢書孔融傳》記載:“曹操既積嫌忌,而郗慮復構成其罪,遂令丞相軍謀祭酒路粹枉狀奏融…”大意就是,孔融多次衝撞曹操,早就引來了後者的猜忌。後來有個叫路粹的人向曹操進諫,給孔融列了三大罪狀。諷刺的是,其中還有一條罪狀,是說孔融有“不忠不義”之舉。但曹操加害孔融之心已顯,所以他便趁著這次機會,藉口誅殺了孔融全家。

此人是漢末名士,以孝義聞名天下,卻因不忠不孝之罪被曹操除掉

孔融名望如此之高,乃天下文人執牛耳者。而曹操也是氣量恢弘,素來有容人之量。在這種情況之下,孔融最終還是落得了株連全家的下場。按照筆者觀點,造成孔融最後這個悲劇結局的,可能有兩方面的因素的影響。

此人是漢末名士,以孝義聞名天下,卻因不忠不孝之罪被曹操除掉

首先,從主觀方面考慮,孔融性格存在著很大的缺陷,其情商未免有些太低了。孔融不僅志大才疏,還特別注意自己的名聲,且未能正確認清形勢。對此,范曄在《後漢書孔融傳》中,也曾這樣評價他:“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簄意廣,迄無成功。”縱觀孔融一生行事來看,他雖然頗有才華,且胸有大志,但是他的能力卻遠遠及不上其抱負。在北海之時,他就曾被黃巾軍殺得潰不成軍,只好令太史慈去平原縣找劉備搬救兵。

此人是漢末名士,以孝義聞名天下,卻因不忠不孝之罪被曹操除掉

後來孔融在擔任青州刺史之時,又受到的袁紹長子袁譚的進攻。對此,孔融的表現卻有些差強人意了:“融隱几讀書,談笑自若。城夜陷,乃奔東山,妻子為譚所虜。”可以看到,當青州受到袁譚攻擊之時,孔融還強裝出一副名士風範,並導致自己的老婆孩子都落入了敵軍之手。可見其盛名之下,未免有些名不副實了。

此人是漢末名士,以孝義聞名天下,卻因不忠不孝之罪被曹操除掉

不僅如此,孔融還因為宣告所累,害死了自己的哥哥。據《三國志崔琰傳》注引《續漢書》中曾記載了這麼一則故事:孔融的長兄孔曪有個叫做張儉的朋友,因得罪朝中大員,不得已尋求孔曪的庇護。而後者當時不在家,孔融便替自己的哥哥做主,收留了張儉。卻不料“後事洩,國相以下,密就掩捕,儉得脫走,遂並收曪﹑融送獄。二人未知所坐。”儘管孔融兄弟二人和他們的母親都承認是自己做的。但是孔融當年才16歲,其說辭並不可信。由此,孔曪只好代替自己的弟弟赴死。可笑的是,孔融在他4歲之時,將大梨子讓給自己的哥哥。卻不曾想到在12年之後,他哥哥為換他一梨之情,從而送掉了自己的性命。

此人是漢末名士,以孝義聞名天下,卻因不忠不孝之罪被曹操除掉

由此可見,孔融過於注重自己的名聲,再加上他沒有認清曹操的為人,才讓他最後落得了個悲劇的下場。除此之外,筆者還認為有一點因素。那便是從客觀原因上來看,曹操未嘗沒有立威之意。許攸是曹操的老同學,又曾在官渡之戰中立下大功,可曹操最終還是殺了他。這其中,就有著震懾百官之意。

此人是漢末名士,以孝義聞名天下,卻因不忠不孝之罪被曹操除掉

然而一直自大的孔融,卻始終沒能明白曹操的底線在哪裡。孔融不僅數次用言語挖苦曹操,還當著百官面前,公然頂撞後者,這才導致了自己最終的悲劇。

參考書籍:《三國志》、《世說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