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漢人從自信到自卑經歷的幾次梯次下降

漢人這個民族稱呼得自於漢朝,在漢朝以前的稱呼是華夏族。類似於漢人稱呼的還有唐人,這個稱呼得自於唐朝。漢唐兩

朝非常

強大,用朝代名稱作為民族名稱帶有一種自豪、緬懷和推崇。漢人的民族心理有過從自豪、自信到自卑、自閉的跌落,現在則迎來民族的復興。這個過程歷時二千餘年,跌宕起伏,見證了漢民族的堅韌頑強,也提供了寶貴的經驗教訓。

歷史上漢人從自信到自卑經歷的幾次梯次下降

夏商周三代到秦始皇統一中國為止,華夏族對周邊各民族具備政治、文化、經濟、軍事全方位的碾壓優勢。

周邊民族雖然與華夏族屢有交鋒,不斷侵擾威脅,但是均未能深入華夏腹地。秦滅漢興,隨著漢武帝討伐匈奴取得最終勝利,漢民族達到了極盛,兩漢期間漢民族對周邊各民族始終保持著全方位的優勢。以至於三國時期內戰打得如此慘烈,少數民族依然不能一窺漢地。

兩晉南北朝是漢民族逐漸失去政治、軍事優勢

的開始。隨著北朝各少數民族政權的建立,漢民族認識到皇帝不再是漢族專屬,北朝的鮮卑族、羌族、

、匈奴

族等都曾效法漢制,建國稱帝,與南朝漢族政權對峙,在軍事上甚至還要佔據上風。只不過這些少數民族均未能轉型成為農耕民族,一直保持著遊獵傳統,在經濟上尚不能與漢族相比。在文化上也依然感到自卑,主動漢化,其中最為有名的當屬北魏孝文帝的漢化。

歷史上漢人從自信到自卑經歷的幾次梯次下降

唐嚴格

意義上說,是漢化的鮮卑族與漢族共同建立的朝代。隋文帝的皇后獨孤氏,唐太宗的皇后長孫

氏都是

鮮卑人,皇帝本人也是

兩族混血

。這種血脈融合也帶來了民族性格的融合,使得

大唐既能

復強漢時那種“雖遠必

”的武功,也繼承了漢族的文治。

終大唐

一朝,名臣多有漢人,名將多有

人,這種包容並蓄、氣度恢宏,

鑄就一段盛世佳話。

但漢人相對於少數民族的軍事優勢已經不再,以至於平定安史之亂時,為藉助回鶻騎兵不惜允許其搶掠兩都。

經過五代亂世後建立的宋朝,基本上侷限於漢族的核心聚居區,北方所有少數民族區域幾乎全部失去。到了宋時,由於進一步崇文抑武,漢民族的軍事相對於周邊少數民族已經顯出明顯的弱勢,以至於西夏一個

爾小國,人口極盛時不過兩三百萬,北宋人口是其67倍,卻要給西夏歲幣保持和平,更不要說相對於遼金的劣勢。

歷史上漢人從自信到自卑經歷的幾次梯次下降

兩宋與遼

金夏蒙

並立,這幾個國家均效仿漢制建立中央集權,開科取士,因此宋朝的政治、文化優勢已經不再,軍事上的劣勢更不必說。唯獨在經濟上,由於兩

宋非常

重視商業,是歷史上唯一

一個

不依靠農業稅的朝代,使得遼

金夏蒙

的經濟只能望兩宋項背。

兩宋漢人的軍事顯得弱,並不是漢民族弱,而是統治者弱。岳飛建立的岳家軍幾乎全部由漢族構成,就具備極強的戰鬥力。殺害岳飛父子,解散岳家軍,是南宋朝廷自毀長城,因此兩宋的軍事弱,根子不在民族性,還是統治者

水。

宋時的漢人,相對於周邊民族已經完全沒有心理優勢,反而處於劣勢。受到靖康之恥的刺激,理學開始強調女性要守節而死,其實就是因為男人打不過外族,又不想留下女人便宜敵人,所以教唆女人一起去死。這種死節的要求,在五代以前都是沒有的。

歷史上漢人從自信到自卑經歷的幾次梯次下降

宋亡於元后,對漢民族的心理是一次巨大的打擊。此前沒有人能夠想象所有的漢地都被少數民族佔據統治

,蒙古人卻做到了。元朝實行赤裸裸的民族歧視政策,將漢人和南人列為第三和第四等公民,漢人甚至不允許起名字,這種全民族的奇恥大辱,比靖康之恥尤甚。好在

元朝被

朱元璋推翻,結束了這種恥辱。

關於元滅宋的事情,漢人要找補回來面子,就搞出個“胡虜無百年之運”的說法,因為

元朝只

統治90餘年就被推翻了嘛。於是用這個來說明少數民族到底是不行,就算僥倖上位,也堅持不到百年,天下還是漢家的。

明朝算是漢民族的一次翻身,這是繼兩漢、兩

宋之後

又一個由

純粹漢人血統皇帝建立的政權。可惜

明朝被

滿清滅掉之後,漢民族承受了

元朝更

嚴酷的民族壓迫,剃髮令無視儒

家“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得毀傷”的傳統,逼得民變四起,血流成河,最後在腥風血雨中屈服了的漢族人全部變成了拖著豬尾巴的偽滿洲人。而且滿清統治276年,也打破了“胡虜無百年之運”的自我安慰。至此漢族徹底沉淪了下去。

以至於英國使臣

馬戛爾尼

第一次訪華拜見乾隆時,發現中國

老百姓

見到

非常

拘謹,私下

活潑愉快,

在海外見到的中國人則都很正常,沒有這種巨大反差

此外當時中國平民的貧困也給馬嘎爾尼留下深刻的印象

此時的漢人不僅自卑,而且自閉。

歷史上漢人從自信到自卑經歷的幾次梯次下降

漢民族的復興得之不易,先是推翻滿清的民族壓迫,再打破西方的殖民壓迫,然後還要再和日本血戰14年,最後打了三年的大規模內戰,才建立了現在的共和國。藉助改革開放,終於實現了民族復興,應該倍加珍惜。但是

這次的民族復興,不應該侷限為漢民族的復興,甚至也不應該侷限為56個民族的共同復興。借鑑唐朝,海納百川、包容並蓄,汲取世界各國之長,才能實現長久的繁榮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