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公侯伯子男”之外,其實還有第六等爵位,秦國以前就是!

周朝所發明的分封制度,影響著中華民族近千年歷史程序,甚至到了封建制度確立後,分封仍被各大王朝奉為一種穩定統治的方式之一。

除了“公侯伯子男”之外,其實還有第六等爵位,秦國以前就是!

眾所周知,“公侯伯子男”五等級爵位是周朝分封制的具體表現方式,比如說宋國為公爵、晉國是侯爵、曹國為伯爵、楚國為子爵。在“公侯伯子男”之上,就是王爵,當然這是周王室的專用爵位。同樣也有幾個王被周王朝承認,當然這和楚國逾越為王沒有什麼關係。比如邵王、呂王、豐王等,不過他們都屬戎狄首領,並不在周王朝的管轄範圍內。

除了“公侯伯子男”之外,其實還有第六等爵位,秦國以前就是!

其實在西周至春秋這段時間裡,除“公侯伯子男”之外,還有一種爵位被周王朝和其他諸侯國認可,這就是我們今天要聊的“附庸國”。附庸國在周王朝時期特別常見,當然也有一些附庸國也存在一定的實力,只不過鄰居太強罷了。這些附庸國的國君在外交場合只能被稱為“君”,相比於xx公、xx侯而言基本沒有什麼發言權。

除了“公侯伯子男”之外,其實還有第六等爵位,秦國以前就是!

在這些沒有爵位的諸侯國中,其中以鄒國最為著名。鄒國的始封君是顓頊的後裔,也就是先賢王族後裔。即便如此,直到周平王東遷完成後,鄒國也沒有被周王朝正式分封。直到春秋時期齊桓公霸主地位確定後,由於鄒君克鞍前馬後為齊桓公幫忙,齊桓公為報答鄒君克,才在周天子處向鄒國爭取到了“子爵”。

除了“公侯伯子男”之外,其實還有第六等爵位,秦國以前就是!

而秦國獲得爵位同樣不容易,整整用了100多年。秦國始封君是為周天子養馬的秦非子,因秦非子養馬養的好,被周天子封為“附庸”,之後經過了三代人與西戎作戰,保衛著周王朝的西方邊陲,直到周平王東遷,秦君護衛有功,才被周平王封為諸侯(伯爵)。

除了“公侯伯子男”之外,其實還有第六等爵位,秦國以前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