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也越來越像一個“市”

最近因為出差的原因去了趟橫店,一個浙江省金華市東陽的小鄉鎮。

讓我感到震驚的除了魔幻的橫店影視城,還有一件小事:我在大巴上坐車的時候,司機告訴我,明年從義烏到東陽再到橫店,將會實現輕軌通車。

長三角也越來越像一個“市”

這條金義東輕軌線已經開始試執行,全線將設定金華站、金華南站、義烏站、橫店站,形成一條縣域之間的聯絡線。

在司機憂愁的和我說大巴生意在長三角都快要做不下去的時候。

我感受到的卻是,在很多城市的地級市未必都通了高鐵的情況下:現在的長三角快被軌交連成一個城市了。

長三角也越來越像一個“市”

長三角現有鋪設的軌交,已經形成了一張精密的網。

長三角的高鐵里程大概有4200公里,佔據全國高鐵網路的六分之一,數量穩居全國第一。

從地理位置上看,長三角41個地級市,除了四面環海的舟山,早在2018年全部實現高鐵覆蓋。不僅如此,全國通高鐵排名前三的縣城是崑山、義烏和宜興,都在長三角。

長三角也越來越像一個“市”

目前長三角地級市之間的通勤時間有多快速,根據中國鐵路12306網站提供的資訊,我們繪製了一張長三角地級市高鐵網路圖。

長三角也越來越像一個“市”

(資料來源:中國鐵路12306)

可以看到,浙江、江蘇、安徽省內高鐵實現了2小時覆蓋,相鄰地級市最長乘坐高鐵1小時,最短12分鐘。

今年,蘇滬浙皖文旅部門還共同策劃了一個《長三角高鐵遊》,從上海高鐵出發1小時以內就到達的城市就有9個。

長三角也越來越像一個“市”

從上海出發到蘇州、無錫、杭州,甚至比從上海浦東到浦西花費的時間還要短。

因為人員流通的數量多,

長三角城市之間高鐵車次也超級多。

長三角也越來越像一個“市”

以上海出發為例,到杭州、蘇州、南京、無錫等各大核心城市,均有100+以上的班次,頻次高且多,平均十幾分鍾。

南京到上海最快4分鐘就有一趟列車,這和我們平時坐地鐵通勤的頻次沒什麼不同。

最早一班是早上6點前的,高鐵的發車時間甚至早於市區地鐵。

不僅上海,長三角任意兩個城市之間的高鐵班次也非常頻繁,如南京—杭州、南京—蘇州、每天來往班次都在100+趟以上,差不多十來分鐘就有一趟。

長三角也越來越像一個“市”

站點多、時間短、班次多。。。每天有上百趟高鐵班次來回穿梭,在長三角,從一座城市出發到另一座城市,出門坐高鐵就和坐地鐵一樣便捷。

長三角也越來越像一個“市”

因為網路密集,甚至形成了環線模式。

能夠覆蓋如此之廣的高鐵站點,加上密集的軌道交通網路,還有頻率如此之多的車次,長三角的軌交網路確實已經形成了一張

極其精密的網。

而目前這張網,還交織形成了三節環線,也可以稱為長三角高鐵環線的內環線、中環線、和外環線。

長三角也越來越像一個“市”

內環線圍繞上海虹橋樞紐、南通站、南通西站、蘇州北站、嘉興南站,最後又回到上海浦東樞紐,這條環線把上海、南通、蘇州、嘉興聯絡在一起。

中環線圍繞浙江杭州、紹興、寧波、南京、淮安、鹽城,外環線延伸的範圍更廣,把蘇北、安徽、浙江沿海的幾個城市也囊括在內了。

不僅城市間的大環線,還有城市內的小環線。

長三角地區將會建設首條環線高鐵,線路剛好呈現一個環形,這條環線始發站和終點站一樣,從合肥出發到合肥結束。

長三角也越來越像一個“市”

當線路沒有終點也沒有起點可言,城市之間的交通以更快更緊密的方式進行聯結。

可以想象一個畫面,未來軌交上的江蘇、軌交上的浙江、軌交上的安徽、軌交上的上海、軌交上的南京、合肥、義烏。。。如果都能形成組團,甚至形成多條環線。

那麼,由這些大大小小的環線,組成了真正意義上

軌道上的長三角。

長三角也越來越像一個“市”

即便發達如此,長三角軌交還在繼續查缺補漏。

最近國家發改委正式印發了《長江三角洲地區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這份檔案指明瞭2025年長三角新建高鐵的格局:多層次的深度融合。

長三角也越來越像一個“市”

首先規劃設定了總體目標:至2025年,長三角地區軌道交通總里程達到2。2萬公里以上,新增里程超過8000公里。

高速鐵路通達地級以上城市,鐵路聯通全部城區常住人口20萬以上的城市,軌道交通運輸服務覆蓋80%的城區,常住人ロ5萬以上的城鎮。

也就是說,未來將會有更多像橫店一樣的小城鎮,擁有屬於自己的高鐵站,把自己融入成為長三角城市群路網的一部分。

長三角也越來越像一個“市”

2025年,在長三角地區會是一張更為精密的軌交網,最重要的是要實現:

多層次和零換乘。

就像大樹要有主枝幹,也要有小樹葉,對於一個城市群來說,軌交的

建設要有層次之分,開枝散葉。

所謂的多層次軌道交通,就是這些不同的軌交相結合,服務於不同的旅客,具體來說:

幹線鐵路:依託國家鐵路,服務中長途客貨運輸+部分短途城際的客;

城際鐵路:服務區域節點城市之間的客流;

市域鐵路:服務城市中心城區和周邊城鎮的通勤客流;

城市軌交:服務中心城區的通勤客流。

同時在長三角軌交體系內,佈局了三種層次的重點樞紐。

長三角也越來越像一個“市”

多層次的軌交,才會讓張網的密度越來越大。

所以,未來長三角到相鄰城市以及省會城市的通勤時間為

3小時

長三角內部相鄰大城市之間通勤時間為

1-1.5小時

上海大都市圈以及南京、杭州、合肥、寧波都市圈內

0.5-1小時

城市內重要樞紐間為0。5小時。

在以往我們的認知裡,鐵路是鐵路,地鐵是地鐵,但是在長三角多層次軌交交通規劃裡,還提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關鍵詞:

零換乘。

說白了就是打通那些因為軌交路網還沒鋪設完全形成的斷頭路,我們從哪裡出發,都可以透過它們到達下一站,甚至可以原地換乘。

這裡借用巧克麗麗做的一張圖來展示。

長三角也越來越像一個“市”

比如從環滬城市出發,你可以去到大部分的縣城、人口密集的鄉鎮,來到上海便可以

無縫連結

地鐵,通往上海市區的每一個角落。

然後從另一個高鐵站出發,又可以去到不同方向的長三角其他城市。

比如嘉閔線的北延伸線向北直達太倉鐵路樞紐站,與蘇錫常城際鐵路等銜接貫通。

長三角也越來越像一個“市”

這不僅是上海和太倉,把蘇州、無錫、常州三大地級市、崑山太倉兩個縣級市與上海虹橋、無錫碩放、常州奔牛三個機場聯成一條線。

透過這條嘉閔線北延伸線,也讓蘇錫常成為長三角最先實現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鐵路、城市軌道多層次軌交融合的地區之一。

在這份《長江三角洲地區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中,將要建設專案有63項,其中幹線鐵路24項,城際鐵路9項,市域鐵路30項,總投資達到1。36萬億。

長三角也越來越像一個“市”

未來這種“

地鐵+市域鐵路+高鐵

”多層次的軌交網路構成,不僅會在上海實現,還會在長三角更多其他城市裡出現。

這是長三角軌交為什麼可以把多個城市連成一個超大城市的原因。

它把不同層次和型別的軌交連成了全國最大的交通網路,行成更多的不同出行模式的組合,去到更多的地方。

長三角也越來越像一個“市”

不僅織好了網,長三角軌交出行的便捷程度,已經和同城無異。

2012年長三角高鐵網首先進入了全面無紙化的時代,2019年長三角鐵路所有高鐵線路和160個動車組停靠車站實現電子客票應用,隨買隨走。

長三角也越來越像一個“市”

長三角是我國第一個所有高鐵站都實現刷身份證,無需取票便可通行的城市群,大大提高了城市之間的出行便捷度。

不僅如此,目前長三角有10座城市的地鐵已經實現了

一碼通行

。分別是:上海、杭州、寧波、溫州、合肥、南京、蘇州、徐州、無錫、常州。

長三角也越來越像一個“市”

在這些城市裡乘坐地鐵,使用本地城市軌道的官方APP便可以一碼通十城,同樣也是所有城市群之首。

再結合未來長三角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的全面落實,未來在這座經濟體量最大,人口流動最多,軌交網路鋪設最密集的城市圈裡。

首先高鐵班次很多,比地鐵還多;其次通勤時間最多不過3小時,大部分城市1。5小時便可以到達,且長三角軌交的票價也多百元上下,甚至更低。

那麼,你在任何兩座城市之間往返乘坐高鐵、動車、火車、地鐵,就像是一座城市裡坐地鐵一樣,沒有阻礙,高效且方便。

長三角也越來越像一個“市”

城市群時代的到來,比拼的是一條條互聯互通的軌交網路。

長三角是真的透過軌交把城市變成了城市群,未來還要變成一個精密運轉的超大城市。

不僅是對於上海,乃至任何一個小縣城,甚至小鄉鎮,都能受益於長三角多層次的交通網路。

當整個城市群的互通變得越來越高效,一體化也就真正實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