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孩子的磨蹭,家長需要採用“兩個技巧”和“一個原則”

文 | 奇異媽媽

為人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日常生活時,你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景?早上起來喊了很多遍,孩子還在床上拖拖拉拉的不起床;吃飯的時候,孩子經常東張西望動作總是慢悠悠;放學回到家,喊了孩子半天都還沒開始寫作業;到點了提醒了孩子很多次都不願意去洗澡……

治療孩子的磨蹭,家長需要採用“兩個技巧”和“一個原則”

面對孩子日常的各種拖拉和磨蹭,很多父母都使出渾身解數,幾近抓狂。

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有效率地做好每天該做的事情,我們都迫切地希望能找到方法來幫助孩子改善磨蹭,希望他們能夠更加積極地配合我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完成自己該做的事情。

治療孩子的磨蹭,家長需要採用“兩個技巧”和“一個原則”

其實,很多父母都不知道,孩子的磨蹭都是有原因的。父母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去應對。

大部分情況的磨蹭可以用這兩種方法來解決:一個是“先聯結,後指導”,另一個是“清晰地溝通”。

先來談一談什麼是先聯結,後指導。

當你遇到問題需要孩子去處理和解決的時候,千萬不要隔著老遠向孩子發號施令。

你需要走到他的身邊,蹲下來或者坐在與他同等的高度,用手輕輕地搭在他的肩膀上,觀察他正在做的事情。這個時候,不管你看見了什麼,都要給予積極的反饋。

比如說:“哇,你搭建的房子好漂亮!”或者說:“這個故事看起來特別有趣!”,然後說:“現在,我們該去洗澡了。洗完澡還可以繼續玩。”

孩子可能會說:“不行,我還想再玩多一會。”你可以說:“我知道現在要馬上去洗澡可能會玩不盡興,那這樣吧,我再陪你玩多一分鐘就進去吧。”

孩子從一個場景切換到另外一個場景,從一個角色切換到另外一個角色,需要一點時間去過度。

我們應該幫助孩子去完成這個過度,而不是隔空喊話或者催促,這樣孩子是不會接受到我們的需求也不會很好地合作。

治療孩子的磨蹭,家長需要採用“兩個技巧”和“一個原則”

另一個方法是:清晰地溝通。

用簡單明瞭的語言告訴孩子該做哪些事情,而不是問孩子該做什麼。比如,該寫作業了,大人可以跟孩子說:“到點了,該寫作業了。”而不是大聲地對孩子說:“都幾點了?你怎麼還不去寫作業?”

不要用威脅或者吼叫的方式去指導孩子,過於強烈的情緒會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父母的情緒上,引起孩子的牴觸和反抗。

治療孩子的磨蹭,家長需要採用“兩個技巧”和“一個原則”

使用上面的兩個技巧,大部分磨蹭都能得到有效地解決。

如果還不管用,就需要用到一個原則:透過現象看本質。發現孩子磨蹭背後的深層次原因,可能孩子內心的某些需求還沒得到滿足。

這個過程需要三個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看到孩子隱藏的情緒。

先解讀當時孩子磨蹭時的感覺,比如說傷心,恐懼,沮喪或者憤怒。觀察孩子,看看孩子不願意開始做事情是處於什麼樣的狀態或者情緒當中。

治療孩子的磨蹭,家長需要採用“兩個技巧”和“一個原則”

第二步,發現孩子潛在的需求。

孩子的需求,更多的是自主權,或者是沒玩夠,想多讓爸爸媽媽陪陪。

舉個例子,孩子回到家一直在玩,約好的時間到了,還是不願意去寫作業。有時候嚴厲一點讓孩子開始寫作業,孩子就會非常生氣。這個時候如果跟孩子說教,孩子還在氣頭上會聽不進大人說的話。

這時,你可以說:“寶貝,現在讓你進去寫作業,你感到很生氣。”孩子可能會說:“是的,我感覺我還沒玩夠呢!”原來孩子不願意進去寫作業是因為沒玩夠,這就是隱藏在背後的原因。

治療孩子的磨蹭,家長需要採用“兩個技巧”和“一個原則”

第三步,用遊戲的方法和孩子建立聯結,陪孩子一起玩起來。

你可以說:“噢,沒玩夠就要進去寫作業,這確實讓人有點不暢快。這樣吧,媽媽來陪你玩一會,完了再去做事情,怎麼樣?”孩子聽完都會高興地說好。

有時候孩子並不是不想完成該完成的事情,他只是想得到大人的理解和關懷而已。

父母的共情和聯結能讓孩子感覺到放鬆與快樂,當孩子的內心被滿足後他會更有動力地去自主完成自己的事情。尤其是對於低齡階段的孩子,和父母一起遊戲顯得尤其重要。

治療孩子的磨蹭,家長需要採用“兩個技巧”和“一個原則”

以上的兩個技巧和一個原則能幫助父母有效地幫助孩子改善磨蹭,讓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把事情做好。

作為父母,我們需要知道,很多時候磨蹭只是表面現象,我們要善於觀察孩子,發現其中的深層次原因並採用相應的方法去應對。

本文為奇異媽媽原創,如果您喜歡我的內容,歡迎點贊、收藏並轉發給有需要的朋友們,謝謝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