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口口相傳的下奶誤區你中招了沒?

母乳是寶寶最好的營養,但有些媽媽因奶水不足,導致寶寶整日吃不飽,於是媽媽就開始了痛苦的“追奶”。為了讓寶寶能吃上最好的“口糧”,新手媽媽想盡了各種方法。不僅一日多餐,還頓頓喝豬蹄湯、鯽魚湯、酒釀湯……可依然不夠,殊不知這可能是誤入了“下奶”坑。

01 常見的下奶誤區

為了下奶,很多媽媽嘗試了按摩、喝下奶湯及米酒等各種方法,可奶依舊不夠,有的甚至還得上了乳腺炎。其實,很多口口相傳的下奶方法並不正確,以下這些常見誤區,看看你有沒有踩雷。

誤區

豬蹄湯、雞湯、鯽魚湯下奶

有的媽媽因為沒有奶,家人就每日燉營養濃湯幫助滋補,為了孩子,媽媽接連喝下這些油膩膩的湯。沒幾天,乳房便開始發脹,寶寶一吸就會有扎心般的疼。去醫院才知道原來是因為吃得太油膩,導致乳腺管堵了,後來在醫院做了乳腺疏通,把硬塊擠乾淨,這個痛苦可並不比分娩輕啊!

那些口口相傳的下奶誤區你中招了沒?

那些口口相傳的下奶誤區你中招了沒?

長輩都說喝湯下奶,為什麼現在就不靈了呢?其實,哺乳確實需要囤積一些脂肪為下奶做準備,一般3kg~4kg脂肪供哺乳使用就夠了。但現在補充的營養已經很充足甚至還存在過剩,因此根本不需要再喝油膩的湯來下奶。更何況,這些所謂的“下奶神湯”除了在民間廣泛流傳,從未得到國內外專家認可。本來母乳餵養可以幫助媽媽們快速瘦身,但喝下這一碗碗的濃湯後,想瘦都難了。

酒釀、米酒下奶

在我國南方地區,很流行給產婦煮月子酒,說是能夠促進產後惡露排出、補氣補血、通經活血、促進乳汁排出。常常有媽媽吐槽,坐月子時吃月子酒都要吃吐了,早上酒釀蛋、中午酒釀湯圓、晚上紅糖酒釀。

那些口口相傳的下奶誤區你中招了沒?

要知道的是,喝進去的酒精是可以透過乳汁進入寶寶體內的,等於寶寶也間接地喝了酒。酒精會對嬰兒的睡眠、生長髮育產生影響,導致睡眠發生紊亂、運動發育落後。還會抑制催產素的分泌,導致母乳產量降低,不僅不下奶,乳汁還會越來越少。

催乳師通奶

近年來,隨著“毒奶粉事件”層出不窮,加之目前大力提倡母乳餵養,催乳師成為一個十分搶手且高薪的職業。普通通乳一次少則300~600元,多則幾千。催乳師的門檻很低,花幾千參加培訓班即可上崗,這導致催乳師行業魚龍混雜、質量良莠不齊,每年因催乳師手法不專業導致產婦乳腺管破壞,無法再母乳餵養的案例層出不窮。

當然,正確的乳房按摩確實可以幫助下奶。很多研究也證實,正確的乳房按摩可以刺激乳腺分泌乳汁,疏通乳腺管。若非要選擇催乳師通奶,請一定要選擇專業的催乳師。

02 乳汁分泌的機制是什麼?

母乳餵養主要受催乳素和催產素影響。孕期血液中的催乳素水平會顯著升高,但由於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抑制,因此在孕期並不會分泌乳汁。但在分娩後,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迅速下降,在催乳素的作用下,乳房開始泌乳。寶寶吮吸乳房時,會刺激催乳素的分泌,吮吸次數越多,催乳素分泌越多。

催產素透過作用於腺泡周圍的肌上皮細胞進行收縮,使腺泡中儲存的乳汁流入並充滿導管,這樣儲存在乳房內的乳汁流出,更容易讓寶寶喝到母乳。催產素不僅在孩子吮吸的時候發揮作用,媽媽想要哺乳的時候也會產生作用,其主要是受媽媽的心情影響。比如媽媽非常疼痛或情緒低落時,就會抑制催產素分泌,導致乳汁分泌減少;媽媽心情好轉,並且繼續哺乳時,乳汁分泌又會好轉[1]。

03 正確的下奶方法

要想做一名合格的“奶牛”媽媽,我們先要明白乳汁分泌的機制,才能做到正確的下奶,保證寶寶有喝不完的奶。

01

放鬆心情、正確飲食

很多研究都表明,產後情緒低落會影響乳汁分泌。所以,對於下奶不可操之過急,絕大多數母親能夠產生足夠的乳汁供寶寶茁壯成長。媽媽們要保持心情愉快,多喝水,湯水宜清淡、不可油膩,種類多樣,營養合理均衡。同時,家人應該給予媽媽們充分的支援與鼓勵。

那些口口相傳的下奶誤區你中招了沒?

02

儘早哺乳,多哺乳

分娩後第一次給新生兒哺餵母乳的時間稱為開奶。越早開奶越好,建議產後1小時就可以開奶了。最初幾日,分泌的為初乳,母親每日分泌的初乳量為45ml,而新生兒胃容量為5ml,因此初乳完全可以滿足新生兒的營養需求。2~3日後,隨著寶寶吮吸次數越多,乳汁分泌越多。

03

母嬰同室,按需哺乳

母嬰同室方便隨時哺乳,當寶寶飢餓時,母親應立即哺乳。餵奶次數開始1~2小時一次,以後2~3小時一次,慢慢逐漸延長餵奶間隔時間,哺乳次數最好每天不少於8次,6個月後隨著輔食新增,餵奶可逐步減少。

04

吸空乳房

每次哺乳時先讓孩子吸空一側乳房,再換另一側。如果寶寶一側就已吃飽,下次則換另一側吮吸,每次輪換吮吸有助於母親雙側乳房都能繼續分泌乳汁。每次都要吸空為止,若沒有吸空,可用吸奶器輔助吸奶。因為乳房沒有吸空時,催乳素分泌會受抑制,導致乳汁分泌減少[1]。

那些口口相傳的下奶誤區你中招了沒?

參考文獻:

[1]嬰幼兒餵養與營養指南[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9,30(04):392-417。